文/许海泉 廖志镛

争取杨忠部队 团结一致抗日

当日本侵略军恢复正面战场攻势,加紧对国民党政府劝降之际,国民党第三战区在澄锡虞地区的省保安部队及其他顽固派也都强了对我抗日部队的磨擦。党中央为减少抗战阻力,对待国民党部队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1940年8月,“新江抗”东路指挥部司令兼政委林俊(即谭震林),同副司令王耑(即何克希)、政治部副主任吴铿(即吴仲超)、一支队队长戴克林和原江抗东路司令部司令夏光等,率领一支队从常熟肖泾、陆巷出发,经渭泾塘,通过苏常公路封锁线,插过无锡羊尖一角,再由钓子大石桥进入厚桥和甘露交界处。他们在谢埭桥与羊尖据点尾随过来的日伪军激战后,绕道过鸿山进驻离甘露镇西边约三里的大汶上村滕宅。接着,通过中共无锡县委和甘露地下党的关系,约请杨忠(又名杨筱南)进行一致抗日的会谈。

谭震林在无锡的抗战岁月(谭震林在无锡的抗战岁月)(1)

甘露镇新生大戏院。1940年8月谭震林曾在此出席军民联欢会,并讲了话

第二天下午,联欢大会开始。双方战士和群众七百余人到会。谭震林、何克希、吴仲超、夏光、戴克林等都参加了大会。会上,谭震林分析了东路人民抗日斗争的发展形势,号召各界人士团结起来,顾全大局,消除隔阂,支持和参加抗日部队,扩大地方人民自卫武装,以民族利益为重,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杨忠在会上表示:说话算数,坚守信用,一定团结合作,共同抗日。会场上群情激昂,燃放鞭炮,热烈祝贺,并高呼“支持抗日部队,强强地方卫”、“团结一致,抗战到底”等口号。

建立人民政权 壮大抗日力量

1940年8月的一天,谭震林在锡北夹山诸巷上,通知中共东路特委委员兼无锡县委书记王承业前去诸水本楼屋里,布置筹备建立无锡县人民抗日自卫会的工作。他从苏区建立民主政权谈起,结合东路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情况,阐述了建立人民抗日自卫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必须把无锡地区各党各派、各阶层人士和抗日驻军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自卫会是人民的组织,是抗日的组织。它是一个群众团体,在抗日民主政府尚未产生的时候,可以代表政府执行一切任务,以达到人民的要求。同时还交代了做好这一工作的具体办法。王承业按照谭震林的意见,经过与无锡各界人士协商,于九月在厚桥镇北街王甲里王义文家大厅内,召开了筹备会,正式成立无锡县人民抗日自卫会,会上选举王承业担任主席。接着梅北、梅南、荡厚区等也相继成立了区人民抗日自卫会。

谭震林在无锡的抗战岁月(谭震林在无锡的抗战岁月)(2)

新四军六师师部驻地(无锡县张泾乡诸巷)

1940年10月,新江抗指挥机关西移不久,谭震林在鸿山东北角朝东巷找陈枕白谈话,他说“军政委员会决定要在较大的集镇上设立办事处,这是半政权性质的机构,要派有斗争经验的同志去负责这项工作。锡北设在张泾桥,决定派你去负责。”并交代了工作方法和具体任务。接着,谭震林在张缪舍的一次会议上又宣布成立王庄、祝塘、后塍、杨舍和张泾桥五个办事处,其中无锡地区张泾桥办事处主任为陈枕白,副主任为姚家。这些都是半政权性质的相当县级的机构,下面设有民运工作队、常备队、交通联络站。就此,锡北和无锡县分开,独立开展群众工作、财政税收和减租减息工作。

为了迎接新的形势,实现江南民主政治,1941年3月12日,谭震林、何克希、吴仲超等出席了在锡北举行的江南行政委员会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会上,谭震林着重指出:“应以我为主,建立‘三三制’政权,继续放手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进入抗日游击根据地建设新阶段。”江南行政委员会筹委会由江南抗日军政领导二十五人组成,其中无锡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王承业、副县长强学曾(开明士绅)和锡北的原国民党监委、开明士绅严蔚苍等三人为筹备委员会委员。从此,各地区、乡、村的政权建设工作也蓬勃开展了起来。

迎接皖南突围将士 愤怒声讨反共逆流

1941年1月发生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群众情绪极为愤慨,公开声讨国民党顽固派和亲日派倒行逆施、投降反共的罪行。在谭震林的指示下,中共无锡县委于二月初在荡口怀芬学校大操场,集中数千人召开“反对顾冷阴谋围歼皖南四军制造惨案的群众大会”,由县委书记杨增主持。会上,县、区人民抗日自卫会负责人及各团体代表控诉了皖南事变的制造者。众手擎标语旗帜,提着灯笼,从荡口镇往甘露镇举行提灯游行,一路歌声响亮雄壮,沿途村民无不感动。

3月7日下午,在新四军六师师部驻地,锡北张缪舍东向巷大院子内,召开了欢迎大会,欢迎从皖南繁昌、茂林山区突围来的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傅秋涛、政治部主任江渭清等三十多名抗日战士。会上,谭震林致欢迎词,首先肯定我新四军抗战有功,驰名中外。国民党顽固派和亲日派破坏抗日,袭击人民军队,发动内战是不能容忍的。并指出,我新四军是打不垮的,烈士们的鲜血不会白流,黑暗是短暂的,光明就在前头,只要我们继续发展和壮大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实行民主政治,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万众一心,誓死保卫国土,坚持抗日,最后胜利就一定属于我们。随后,傅秋涛致答词,他叙述了皖南事变的发生和突围经过,揭露了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如何背信弃义,卖国求荣,使皖南新四军部队遭到惨重损失的真相。到会于部、战士听了无不义愤填膺,怒火万丈。大家纷纷请战,要求“惩办皖南事变祸首何应钦、顾祝同、上官云相等人,”“为死难的战友报仇”。

晚上,在张缪舍思前圩村广场上,又召开了有一千多人参加的愤怒声讨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的军民大会。会上,谭震林作了关于皖南事变真相的报告,并号召大家应以最大的警惕注视事态发展,准备对付任何黑暗的反动局面,为保卫祖国,彻底打败侵略者而奋斗。到会群众高呼粉碎国民党反共逆流的口号。会后,还放映了无声电影。

分散埋伏储力量 部署坚持反清乡

1941年7月初,日本侵略军对苏常太开始大规模“清乡”,东路党军开始部署地方干部坚持原地,派一个团的主力配合反“清乡”斗争。可是,日本侵略军集中兵力进行篾梳式“清乡”,奋力合击我主力部队,捕杀我地下党员和干部,使我方遭到重大损失。7月中旬,从常熟反“清乡”斗争中夜间渡河突围的张英等干部,到达西北张缪舍师部,晋见谭震林,汇报了苏常太反“清乡”斗争中出现的失利形势。谭震林听后在军事上又做了新的部署,把五十二团调至梅村、鸿声里、后宅、大墙门一带,打击沿铁路线附近增筑据点之敌;抽调五十二团参谋长胡品山会同张鏖,率领该团二营及团部一部份战士,在一天夜里经周泾巷车站,越过京沪铁路进入锡南地区,辗转苏西,主动出击,与日伪军展开斗争,意在牵制和分散日军在苏常太“清乡”的力量,逼使其改变或放弃原定“清乡”计划,但日军狡黠,未能奏效。

面临这种情况,谭震林于8月上旬在锡北夹山诸巷楼屋里,召开了澄锡虞各县党政军领导干部会议。会上,他分析了敌我、国共力量和斗争的状况,检查了对中间势力采取的政策问题,初步总结了苏常太反“清乡”斗争的经验教训,认为在的人“清乡”时,铁路以北地区,短期内是不能容许我们有公开武装活动的,只能保持秘密工作。为此,他决定采取“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战略措施和“避开强敌,分散埋伏,储存力量,等待时机”的策略,部署部队实行精兵,公开的大部队跳出外线,地方实行简政,撤销公开的县、区党政机构,转移面目公开的党员和干部,留下尚未暴露面目、坚强的党员干部,坚持秘密活动并规定了一些具体政策。会后,中共无锡县委书记孙章录,在谭震林的具体指导下,进行了紧张的反“清乡”准备工作。新四军六师师部、十八旅旅部和所属团的部队,终于在八月二十三日全部撤离无锡,去西路镇丹地区。

引导教师宣传抗日 深入群众关心疾苦

谭震林在无锡期间,非常关心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他每到一个地方,总要到学校找教师了解抗日教育的情况,指导他们如何搞好儿童团工作,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待遇等问题,如发现困难即交代地方政府适当给予解决。1941年2月中旬的一天,谭震林随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三纵队流动到厚桥,正巧遇上无锡县抗日民主政府文教科集中近百名教师在南盛小学举办学习班,他应邀向教师作了政治形势报告。他从国际形势讲起,讲到国民党顽固派和亲日派顾祝同、上官云相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屠杀新四军抗日将士的罪行,详细阐述了我党处置皖南事变的十二条要求。他最后讲到,若问中国的前途如何,肯定地说,我们团结资产阶级和国民党中一切同情抗日的人士,坚持抗战,最终一定会战胜日本侵略者。随后我们将领导人民进行民主革命,为争取社会主义胜利创造条件,远大目标是朝向共产主义。他的报告,鼓舞了大家抗战必胜的信心,博得教师的热烈掌声。

谭震林在无锡的抗战岁月(谭震林在无锡的抗战岁月)(3)

新四军六师师部领导宿营地(无锡县张泾乡吴家)

谭震林生活俭朴,平易近人。他每到一个地方,晚上总要到村里串门访户,向老百姓问寒问暖,谈论抗日救国的时事,激发人民爱国情绪。锡北吴家村开明士绅吴希明家,是谭震林经常去宿营的地方,户主让出房间和床铺给谭震林住宿,而他总是和战士一样睡地板、稻草铺,饭菜官兵一致,毫无特殊。他还经常在村上问老问少,了解民情风俗,全村人人都认识他,可就不知道他就是指挥若定、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谭震林。吴家村上吴根和的妻子,一次患了急性病,发高烧早晚呻吟不息,但生活困难,无钱请医生治疗。谭震林知道后,立要师部一位医生赶去替她治疗。那位医生为难地说:“药剂很紧张,只能让部队使用。”谭震林说:“救人要紧,军民一家人嘛!”后来经过医生治疗,吴根和的妻子不久恢复了健康。从此,民众到处传扬说:“东洋人杀人,‘游击队’抓人,新四军救人,共产党是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