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渎曾经是一等一的繁华地,皇帝下江南,六次到木渎,木渎除了美景,还有一道名菜扬名江南。

鲃肺汤:木渎的这碗鲃肺汤,已经有300年历史了,这碗汤是如何“走红”的呢?听小编娓娓道来:1927年,于右任携夫人与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到苏州太湖赏花游玩。船到灵岩山下的木渎古镇,见岸上有家馆子,时近中午,大家饥肠辘辘,于是登岸就餐.

苏州最有名的10道菜 苏州有这样一道百年名菜(1)

这家馆子是康熙55年由石汉夫妻创办的,以经营苏菜为特色。当时老板以本店招牌菜斑肺汤、三虾豆腐、白汤鲫鱼等招待于右任一行人。这道斑肺汤是由斑鱼的肝制成的,斑鱼光滑无鳞,腹部白色有细刺,背部青色有斑纹,状如河豚,但只有两三寸大,又叫小河豚,是太湖特产。斑鱼肉质细嫩,鲜美如刀鱼。尤其以鱼肝制汤为胜,斑鱼肝入馔,早在清代就在苏州地区极为盛行。清人袁枚《随园食单》里有这样的记载:“斑鱼最嫩。剥皮去秽,分肝肉二种,以鸡汤煨之,下酒三份、水二份、秋油一份。起锅时加姜汁一大碗、葱数茎以去腥气。”话说于右任尝了斑肺汤之后,大为赞叹。忙向店家打听菜名,由于对方说的是吴语,他将斑肺误听为“鲃肺”,当即索来纸笔,赋诗一首:“老桂花开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归舟木渎尤堪记,多谢石家鲃肺汤。”

从此木渎鲃肺汤名声大噪,鲃肺到底是什么?有人说,鲃鱼就是小河豚,有人说,这种鱼来无影,去无踪。来时成群结队,去后水里再无一丝踪迹,其实鲃鱼就是斑鱼,生长在太湖一带,斑鱼体扁圆,身黑肚白,当地人称之为“泡泡鱼”此鱼背上有斑纹,肉嫩味鲜,斑鱼之鲜美在肝。高汤吊制,是鲃肺汤烹煮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有黄鳝、时蔬等数十种材料,细火慢熬需七八个小时,要求汤清如水,味质纯。

苏州最有名的10道菜 苏州有这样一道百年名菜(2)

取出鲃鱼的肝煮熟至浮起,将鱼皮和鱼肉分开入锅炒熟,辅以火腿、笋片、菜心等调味,浇入高汤,最后放入鱼肝。鲃肺汤的吃法是有讲究的,叫“冷肝热汤”有四个步骤,叫“置、赏、品、味”。“置”就是把鱼肝取出,让它冷却,冷却时会出现小气泡,其实那是鱼肝油在渗出来,观察它鱼肝油渗出来的过程,叫“赏”是一个欣赏的过程,然后等鱼肝冷却以后,把它抿,这个鱼肝只能抿,不能咬,这是一个品的过程,最后趁着鱼肝的回味,把鱼汤喝下去,回味,这叫“置赏品味”

苏州最有名的10道菜 苏州有这样一道百年名菜(3)

品尝着鱼肉的细腻,鱼肝的肥嫩,鱼汤的清鲜,不枉费来一趟木渎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