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采和的原型是个有点才气的流浪汉,他的事迹在《续仙传》、《南唐书》、《确潜类书》等书中均有记载。据南唐·沈汾《续仙传》云:

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六銙黑木腰带阔三寸余。一脚著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带醉踏歌,老少皆随看之。机捷谐谑,人问应声答之,笑皆绝倒,似狂非狂,行则振靴。……歌辞极多,率皆仙意,人莫之测。但以钱与之,以长绳穿,拖地行,或散失亦不回顾。或见贫人即与之,或与酒家,周游天下。人有为儿童时至,及斑白见之,颜状如故。

后踏歌于濠梁,酒楼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板拍,冉冉而去。

蓝采和的这套行状,颇类布袋和尚契此和济颠僧。不同的是,他还是位流行歌手,歌不离口。最有名的是那首《踏歌》:

踏歌蓝采和,

世界能几何?

红颜一春树,

流年一掷梭,

古人混混去不返,

今人纷纷来更多。

朝骑鸾风到碧落,

暮见桑田生白波。

长景明晖在空际,

金银宫阙高嗟峨!

《东游记》第十九回《采和持板踏歌》载其歌词十二首。但上引踏歌,据宋代陆游《南唐书》和龙衮《江南野录》称,此歌为南唐隐士陈陶所作。故这首踏歌的著作权到底归谁,尚无定论。

蓝采和的姓名亦有些问题。陆游、龙衮,及元杂剧《蓝采和锁心猿意马》、明末清初的《蓝采和长安闹剧》等,皆说蓝采和原名陈陶。元杂剧《汉钟离度脱蓝采和》(简名《蓝采和》)则说蓝采和是艺名,原名许坚。他在勾栏里唱杂剧,中有“雪拥蓝关马不前”一本,年50岁时做寿。因失误官身,为官府扣打40大棒,后为钟离权所引度成仙。许坚实有其人,字介石,庐江人。《全唐诗》收有其诗。金代文学家元好问曾有诗《题蓝采和像》云:“自惊白鬓似潘安,人笑蓝衫似采和。”则认为蓝采和决非姓蓝,是因其常着蓝衫,故名。

道教神仙水神排名 道教神仙之六蓝采和(1)

《东游记》说蓝采和“乃赤脚大仙之降生”,更属无稽之谈。清人又将其曲解为“蓝采荷,进而附会为一女仙,有些民间小戏中,蓝采和是一身小旦打扮,尤为可笑。

看来,蓝采和原本不过是个玩世不恭,行为怪僻,好唱好谑的行乞道士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