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八佰的感想(告诉你真实的八佰)(1)

写在前面:

电影《八佰》上映了。

从去年定档再被撤档,到没有消息再到公映,这部电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大家关注的不止是这部电影本身,更多的是守护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英勇事迹。

电影上映后,豆瓣评分从8.5一路下滑到现在的7.8,对电影的褒贬不一,有的说过分渲染氛围制造泪点,有的说看的哭死了,他们都是英雄。

我们看了电影,和很多人一样都哭了。但我们依然看到了很多桥段是电影艺术创作,而非事实的部分,还有电影结尾的戛然而止,谢晋元团长撤退后到底怎么样了。

关于这些,我们写了一篇万字长文,试图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八佰。

01

1936年,日军吞并中华之心已昭然若揭。

此时,谢晋元为国军第88师262旅的旅部中校参谋,他的部队奉命从四川万县调防江苏无锡。

临行前,谢晋元做了一件事——把住在上海龙华镇的妻子凌维诚和儿女们送回广东原籍。

谢晋元和凌维诚相识于一场婚礼,一个伴郎,一个伴娘。

凌维诚家境殷实,父母起初对这桩婚事不同意,动荡的时代,军人们都命悬一线,他们只望女儿平安。

但凌维诚不顾反对,1929年在武汉与谢晋元结婚,婚后两人感情甚笃。

1936年的凌维诚正怀着他们的第四个孩子。

看完八佰的感想(告诉你真实的八佰)(2)

凌维诚和孩子们

在与妻子告别时,谢晋元安慰她:

“我不是好儿子,也不是好丈夫,奉养年老父母,抚育年幼子女的重担,要你承担了。这场和日本的战争,会非常激烈,我们肯定会有很大的牺牲,也会有局部的失利,但我们国家一定会胜利!到时候,我亲自来接你们母子回上海!”

很多时候,以为的暂别会成为永别。

那是乱世。

1937年8月11日深夜,262旅524团奉命从无锡出发开赴上海。

两天后,震惊中外的“淞沪会战”爆发。

张治中在这一天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此日吾民族已临最后关头,此日吾人亦陷于生死线上。”

02

日本人叫嚣:“三天占领上海,三个月灭亡全中国”。

为此,他们在上海投入了14个半的最精锐师团,并出动了一半以上的帝国海军。

蒋介石也投入了血本。

他要国人看到他誓死抗日的决心,一上来就派出了最嫡系的87师和88师,全德械装备,全德国人训练。

接下来,陆续投入了所有最精锐的中央军,最后连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和宋子文的全德式装备的王牌税警团都投了进去。

看完八佰的感想(告诉你真实的八佰)(3)

蒋介石的德械师

各路军阀看到蒋介石倾力如此,也全都派出自己的王牌部队,源源不断增援上海。

当时所有的中国铁路,都优先让给了军列,老百姓们夹道欢送。火车不停站,人们就把香烟,水果,零食往车窗里扔。

士兵们在车窗里边向老百姓挥手边哭着发誓:一定要把鬼子赶出去!

战事无比惨烈,也无比沉痛。

日本人有的是飞机大炮坦克,而我们更多时候不得不选择人海战术。

第3战区国民革命军司令官冯玉祥说:

“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师)不到三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5小时死了2/3 。”

中央军装备好,素质高,上阵可以勉力顶5到7天,然后也被彻底打残。

在战争最为激烈的蕴藻浜战场,日军一轮炮火,1个连一枪都没发,10分钟内全部阵亡!

在这场被称为“血肉磨坊”的战役中,先后有数十位少将甚至中将阵亡,甚至有高级将领因为失去阵地而自杀成仁。

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国军投入兵力超过70万,死伤30万,日军投入兵力30万,死伤4万。

不折不扣的大溃败。

不是不想打,不是不敢打,不是不英勇。

因为,这是一场现代化工业强国和落后农业国的对决,“落后就要挨打”不只是一个道理,是字字如海如山的苦痛血泪。

10月25日,中国军队在上海的大场防线被突破,再战只有死路一条,唯有全面撤退。

但蒋介石还是决定留下一支部队。

03

蒋介石此举让很多人不解。

他的目的一是望此支部队掩护大军西撤,更重要的是,这一年的11月,将在布鲁塞尔召开《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蒋介石对这次会议寄予厚望。

他希望全世界看到,在上海,中国军队仍在以不屈信念抵抗,以此来赢得友邦的关注、同情与援助。

接到留守任务的是第88师师长孙元良。

孙元良是黄埔一期毕业,其部队德国化最彻底,是王牌中的王牌。

但孙元良拒绝接受命令,他说:如果我们死一人,敌人也死一人,甚至我们死十人,敌人死一人,我就愿意 。但现在只能是被敌军任意屠杀, 不值得,更不光荣。

几经讨价还价,最终,决定留下一个营。

而要执行这一艰巨任务,唯有勇敢机警和抱定必死信念之部队,才能完成。

最后选中的是524团一营。

团长韩宪元牺牲,谢晋元代理团长。

看完八佰的感想(告诉你真实的八佰)(4)

谢晋元

整个淞沪会战中,谢晋元所在的闸北地区,始终是战线旋回的轴心,88师也因此被日军称为"闸北可恨之敌"。

10月27日凌晨,谢晋元率524团一营进驻四行仓库。

他写下遗书:

“晋元决心殉国,...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

04

四行仓库是盐业、金城、中南、大陆四家银行设立的联合营业所的仓库,一幢六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墙厚楼高,异常坚固。

仓库南面紧挨苏州河,东面是英美租界。

因为日本尚未与英美等国交战,是其不能进入的地区,西面、北面已经被日本军队占领。

因此,四行仓库同未被占领的中国地界完全隔绝,成为一座孤岛。

谢晋元率部队进驻之后,立马展开设防工作,一队队士兵在仓库内匆忙穿梭。

此时,原来部下的士兵已全部牺牲。

从前线撤退到四行仓库参加掩护的,已是第五批补充兵员。

他们多为湖北保安团的团员,这些没有作战经验的新兵,好多只有十七八岁。

一切准备就绪后,谢晋元下令清点人数,把每个战士的名字一一记下来。

看完八佰的感想(告诉你真实的八佰)(5)

谢晋元和将士

这注定是一场死战,为国捐躯是他们指日可待的命运,之后,这份名册传递出去,国人会记得这些牺牲者的名字,同时,他们的家属也能得到优待。

完毕后,谢晋元命令全体集合。

他对他的战士大声说:

这个仓库,就是我们最后的阵地,也可能,就是我们的坟墓”。

他顿了一下。含着热泪吼到:

“但是,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就要和敌人拼到底!听清楚没有?”

“听清楚了!”

回声在整个仓库间激荡。

很多年之后,那些有幸活着的战士还能清晰记得自己团长的训话,每一个字都像子弹打在他们心上。

那是生死存亡之际,这个已觉醒的民族共同的最强烈的吼声。

来吧,鬼子,我们已做好准备,以我们的血,和我们的命。

05

10月27日清晨,日军来到苏州河边,谢晋元在楼上窗口见敌接近,即下令开火。

日军被突然射出的子弹打懵了。

整整一个上午,不清虚实的日军没敢行动。

下午,在摸清了情况之后,日军开始猛烈进攻。面对多出十数倍的日军兵力,四行守军奋勇抗击,打退敌人多次冲锋。

“还有一支中国军队没撤!他们还在打鬼子!”

很多报纸都以“号外”的形式报道了四行孤军与敌人激战的新闻。

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在上海市民间迅速传开,数万上海市民把苏州河南岸挤得水泄不通。

在当年的影像资料中,有这样一幕,观战人群中,一个身穿长衫、手拿国旗的儒雅男子,缓缓摘下头上的礼帽,表情肃穆悲怆,满眼是泪。

看完八佰的感想(告诉你真实的八佰)(6)

在四行仓库楼顶的战士

这些房顶上已挂着膏药旗、大腿上被盖上”日本”二字的中国人,看到了自己国家的军队还在浴血抗敌,他还是中国人,他们还在自己的家园,

这一定上世界军事史上最罕见的一幕。

每天一早,民众不顾流弹横飞,爬上楼顶,看孤军杀敌,齐声欢呼,发现敌人来袭,就大声喊叫通知孤军,喊话听不到,有人拿来大黑板画图。

上海市民还自发组织起来,捐赠食品和药品,第一天就通过租界送进去2万张大饼和各种水果,药品。

好好打吧,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一天,四行守军击毙日军80余人,自己丝毫无损。

也是这天晚上,一名外国记者通过英租界递进来一张纸条,问四行仓库守军有多少人。

当时谢晋元手下只有420人,但是为了自壮声势,谢晋元答复:“800人”。

从此,这支由420人组成的孤军,开始以“八百壮士”的称号传扬开来。

06

第二天,日军对四行仓库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冲锋,由于当时的日军还忌惮租界,所以,没有直接用飞机火炮。

但日本人想出一个办法,他们派出突袭队,顶着厚厚的铁板向四行仓库底楼突进,意图爆破进入。

在这紧急关头,一名叫陈树生的士兵站了出来, 他身捆数枚手榴弹,从五楼纵身跃下,拉响导火索,与敌人同归于尽。

看完八佰的感想(告诉你真实的八佰)(7)

看完八佰的感想(告诉你真实的八佰)(8)

电影《八佰》中的场景

前一夜,他在白色汗衫上,给大巴山里的老母亲留下鲜血遗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牺牲时,他21岁。

由于四行仓库紧邻公共租界,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军人舍生赴死、抗击外敌的壮举。

这一切,也被一位名叫杨惠敏的17岁少女看在眼里。

看完八佰的感想(告诉你真实的八佰)(9)

杨慧敏

110月28日,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第三天,战斗依然惨烈。

这一天的午夜,杨惠敏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人从西藏路新垃圾桥匍匐前进,突破敌人封锁进入仓库,献了一面中华民国国旗。(后因旗太小,市商会又派人送去特大国旗一面。)

第二天清晨,一大早就来观战的上海市民,发现四行仓库楼顶,飘扬着一面旗帜,两根简陋的竹竿接在一起当旗杆。

20个左右的中国军人,在楼顶一动不动,面向国旗,肃穆地敬军礼。

在一片日本太阳旗和英国米字旗中间,旭日映照下的国旗,前所未有的庄严美丽。

对岸的上海民众欢声雷动,纷纷脱帽鞠躬,很多人感动落泪。

07

这一幕更加激怒了日本人。

为挽回脸面,10 月 30 日,围攻三昼夜未果的日军不断向公共租界方面施压,扬言将“不顾一切后果,采取极端手段,对付中国守军”。

看完八佰的感想(告诉你真实的八佰)(10)

向四行仓库进攻的日军

日本海军陆战队在苏州河口待命,随时准备冲进苏州河。

同时,日军地面部队的炮火之猛烈也是3 天来所未有的。

他们用“探照灯照耀西藏路,以猛烈的机关枪封锁路口”,用平射炮和重迫击炮向仓库猛轰,“最激烈时,每秒钟发炮一响”。

日军的疯狂进攻,让租界深感不安,他们向中国政府施压,要求求孤军撤离仓库,尽快结束这场在“家门口”的战斗。

看完八佰的感想(告诉你真实的八佰)(11)

远眺炮火连天的四行仓库

谢晋元回复上峰:四行仓库工事坚固,弹药、粮草充足,愿坚守到底。

他声泪俱下:

“全体壮士早已立下遗嘱,相誓与四行最后阵地共存亡,但求死得有意义!但求死得其所!请参谋长报告师长,转请委员长成全我们!”

但蒋介石鉴于英美的压力,从长远的角度看,持久抗战还是需要外国的援助。

再三电令后,谢晋元只能接受命令。

1937年10月31日当晚,“八百壮士”在枪林弹雨中分组撤退。

孤军冲过北西藏路时,仍有多人受伤,杨瑞符营长左腿被击中,他说:“我这次很遗憾,既未成功,又未成仁,仅仅做到‘绝对服从命令六个字。’”

谢晋元最后一个撤离出来,泪流满面。

看完八佰的感想(告诉你真实的八佰)(12)

撤退的将士

坚守四天,谢晋元部消灭敌人200多人,摧毁日军坦克两辆,而我方牺牲9人,伤28人。

当300多名战士走进马路对面公共租界的英国区域时,英兵敬佩孤军的孤勇,当作英雄一样热烈欢迎他们。

但是,随后的一幕,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08

孤军撤出之后,先是被安排在中国银行仓库的地下室,凌晨4点左右租界当局收缴了孤军武器。

面对连续四昼夜的日军猛攻,四行孤军丝毫未曾退却,接受上级命令进入租界后,却被解除武器,任人处置, 谢晋元悲愤异常,只能默然流泪。

他们被送到了位于新加坡路(今余姚路)40 号对面的一片空地上,面积有十五亩,空地坎坷不平,满地垃圾。

这就是他们的被拘禁之地。

而这一禁就是四年。

一腔忠勇热血,如今报国无门,只能屈居一隅,但谢晋元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反而激励战士们自强不息,时刻保持斗志。

简陋恶劣的环境中,谢晋元和他的战士们过着严格的部队生活。

他们从早四点半起床到晚九点,训练、值勤、学习、唱歌从未间断,还组织开运动会、演话剧。

为了使战士们习得更多劳动技能,谢晋元组织战士们开展织袜、肥皂、 编织、木工等生产,收入所得还捐做军费。

1938 年 8 月 11 日是 88 师从无锡出发抗战一周年的日 子,为了“八一一”和“八一三”双重纪念日,谢晋元希望能在营地升起一面国旗。

与租界当局再三交涉后,11日清晨,经两次截短后2 丈 4 尺的旗杆重新被竖起, 孤军郑重列队举行升旗仪式。

看完八佰的感想(告诉你真实的八佰)(13)

看完八佰的感想(告诉你真实的八佰)(14)

当全体孤军和铁丝网外的上海民众看着庄严的国旗在朝阳映照下冉冉升起时,无不热烈盈眶。

这是整整十个月后,他们又一次看到了国旗在这片土地上空飘扬。

但几个小时后,租界当局仰承日方意旨,万国商团1100多名士兵背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手里挥舞着大棒向孤军冲去。

毫无准备、手无寸铁的孤军战士,为包围神圣的国旗,同残暴的商团士兵拼死肉搏。混战中,4名孤军战士牺牲,120多名士兵受伤,谢晋元等人被强制与战士们分开。

对此暴行,谢晋元与全体官兵宁死不屈,以绝食抗议。

听闻这一消息,国人无不义愤填膺,上海和全国的团体及民众罢市、声讨、抗议不断,蒋介石也命令中央有关部门和外交部分别向有关国家交涉。

压力之下,租界当局被迫道歉,表示逢节假日,一年里有八天时间孤军营可以升旗。

这个事件之后,每天清晨,谢晋元带领孤军坚持‘精神升旗,无国旗,又无军号,甚至连旗杆也没有一根。

他们就向空中行敬礼,礼毕,大家肃立唱国歌,那面看不见的“旗”在他们每一个人心里。

苦闷迷茫的上海人心中,谢团长和孤军战士是他们的安慰,精神上的圣地。

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群前往看望他们, 多时一天达数千人,有的人来了,远远地朝谢晋元他们鞠一个躬,就转身离去。

越是这样,日伪就越添憎恨。

有许多日本浪人和特务,试图闯入营地暗杀谢晋元,不过都没有得逞。

其实看守孤军营的外国兵只有几十个,只要营外的地下工作者接应,几百名训练有素的孤军战士完全可以突围。

但以大局为重,蒋介石3次电报回复都是要求谢晋元等“艰苦支撑”、“坚忍自重,坚持到底。”

也有人提出让上海的难民们,以到孤军营慰问为名分批将孤军调换,但遭到谢晋元拒绝,他表示,自己是奉命撤退“光明而来,亦当正大而去!”

09

1940年,汪伪政府成立,“上海市长”陈公博以高官和100万元支票前去诱惑,谢晋元看都不看委任状和支票,把它们撕得粉碎。

诱降不成,汪伪的特务只能使出卑劣手段。

1941年4月24日晨5时,谢晋元在照例带兵出早操时,被汪伪收买的四个士兵:

张国顺、尤耀亮、郝鼎诚 、张文清突然冲出,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匕首和铁镐等凶器,猛刺谢晋元的胸部和太阳穴。

下午六时,血流不止的谢晋元逝世,死时双目圆瞪。

这一年谢晋元37岁。

在这之前,日伪的步步紧逼中谢晋元自知处境险恶,已在遗嘱中写道:

“如敌劫夺之日,即男成仁之时。人生必有一死,此时此境而死,实人生之快事也。”

在信中,他还让父母变卖家产颐养天年,除子女的教育费得请政府补助外,不再受人分毫。

看完八佰的感想(告诉你真实的八佰)(15)

谢晋元

谢晋元遇难的消息传来,举国悲愤,上海市30万市民自发吊唁,几条马路都被堵塞。

蒋介石追封谢晋元为少将。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租界,中国孤军从此彻底落入日军魔爪,伪军政府给出他们两条出路:

要么参加“和平军”,要么做苦力。

孤军官兵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300多名孤军先后被发配到各地区做劳工和苦役,更有36个人,被发配到遥远的新几内亚。

根据这段历史创作的歌曲《我的堂弟留在了巴布亚新几内亚》

他们一心慷慨赴死,却都落此更悲凉境遇。

历史比我们想象的更残酷。

10

这并不是全部。

整个淞沪会战,除了很多像谢晋元这样可歌可泣的浴血奋战外,不能回避战初的指挥失误,撤退时的混乱无序。

也不容回避我们士兵的素质和日军相差甚远,有些新兵竟然拿大刀去砍坦克....

谢晋元的顶头上司孙元良把财政部给的26万元国防工事费装进自己腰包,用一堆劣质材料修建防御工事。

奥,对了,还有,在捐助四行孤军的人群中,有一个人叫杜月笙,上海最著名的流氓大亨。

当然还有,像影片中所展现的,有瓜怂看着战友受难,却想着苟且偷生;有人在租界如隔岸观火,依旧歌舞升平;

茫然、震惊、哀痛、得过且过、听天由命与无可奈何.....

这也还不是全部。

谢晋元的遗孀凌维诚在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发现依旧在世的大约6、70个孤军幸存者,都处境艰难。

自己也非常穷困凌维诚,为了他们四处奔走,但当时国民党各个部门都相互推诿,大多没有结果。

50年代初大部分孤军陆续返回老家,临行前都来与她告别,她总要想尽办法给他们一笔钱作为路费和安家费。

看完八佰的感想(告诉你真实的八佰)(16)

凌维诚和部分幸存将士

1949年解放后,凌维诚写信给了当时的上海市长陈毅,说明了自己的情况。

陈毅当即拨出了吴淞路466号房屋一栋和墓地一块给了凌维诚。

但在“十年浩劫”时,谢晋元的墓碑又被红卫兵给砸了。

直到文革后,谢晋元的墓移入上海“万国公墓”,对谢晋元的纪念也慢慢多了起来,一位孤军战士为谢晋元守墓四十多年。

2014年9月1日,谢晋元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2014年9月3日,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将国民党军"八百壮士"与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并称为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

2015年12月17日,民政部正式批准追授抗日英雄谢晋元为烈士。

看完八佰的感想(告诉你真实的八佰)(17)

.........

你知道,不忽略这一切,才是更大的真实和更大的勇气。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从来都是有着形形色色的人,这就是我们的国家,总在千折百回中前行。

然而终究,是更多的人从麻木冷漠中开始感到切肤之痛,愤而觉醒。

更终究,是无数个谢晋元这样的人,在那个被讥笑为“东亚病夫”的年代,在那个被断定“三个月就可以灭亡”的国家,在中华民族每一个危险的时刻。

他们为守护民族尊严而不惜殉身,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向世人传递一个声音。

就像抗战初期那首传遍全国的歌曲《歌八百壮士》唱的那样——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

同胞们,起来!

同胞们,起来!

中国不会亡!”

正所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他们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

勿失勿忘,勿忘勿失。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