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大方的人越是没有朋友(一个人越大方越没有真心朋友)(1)

大方这个词出自《庄子》,多指见识广或者办事不小气,慷慨大方的人,这是一个积极的词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大方的人却并不是很受欢迎,甚至越表现得慷慨大方,越没有真心朋友。

越大方的人越是没有朋友(一个人越大方越没有真心朋友)(2)

过度大方是“讨好型人格”的体现

最近这段时间,网络上流行起了“讨好型人格”的测试题。

其实很多人对“讨好型人格”并不够了解,认为我尽量去满足朋友的需求,最大限度的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怎么就是“讨好型人格”了呢?

其实,过度的大方就是一种讨好型人格。

所谓正常性大方是在自己有能力有精力的状况下帮助身边的人,而过度性大方则是在自己分身乏术的情况下,因为担心朋友不开心,离开自己而强迫自己大方帮助他人的情况。

这恰恰正和“讨好型人格”地迎合他人和不懂得拒绝相吻合。

我们身边可能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过这样的老好人。

小章就是这样的人,他从来不吝啬自己的大方,因为父母从小对他的教育就是“男孩子,做事要大方点,该帮忙的一定要帮忙,要不然别人会看不起你的。”

小章将父母的话牢记在心,但是大方并没有让别人看得起他,反而让他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免费劳动力。

小章刚到工作单位时经常请同事喝咖啡,也因此获得了短暂的好人缘。

然而时间久了,每天同事喝咖啡的费用让小章不堪重负,因此他开始停止请同事喝咖啡。

但是同事早已经将免费的咖啡当作了理所当然,当小章不再请他们喝咖啡时,这些人反而表现出了一脸的不悦,甚至在背后说起了小章的坏话。

小章因此十分的郁闷,为什么自己明明很大方却换不来同事的真心对待呢?

越大方的人越是没有朋友(一个人越大方越没有真心朋友)(3)

真心仅用大方是换不来的

看过《小时代》的人应该都会记得顾里和林萧吵架的那段经典场面。

顾里把林萧当作最好的姐妹,但是林萧却把顾里对她的大方当作一种可怜的施舍。

也正是顾里的“慷慨大方”带来的过度干预,最终导致三姐妹形同陌路。

知乎上有句话:“想要获得别人的真心,首先要给别人足够的尊重。”

对别人过度的大方,会让你站在交往过程中的制高点,始终给对方“你不如我”的压制性印象。

但是如果想要获得别人真心的对待,这种不对等的关系是绝对不可能让对方对你绝对的信任的。

也许你会认为“这不就是一个lv的包吗?我家里很多啊,送给朋友一个不是正好各取所需嘛!”

但是忽视别人经济能力的大方,会成为单方面的施舍,当他没有能力偿还你的馈赠之时,被迫接受着你的大方只会让对方的心里对你更加排斥,而不是真心待你。

大方换来的只是利益伙伴,而不是真心朋友。

越大方的人越是没有朋友(一个人越大方越没有真心朋友)(4)

把握好大方的尺度

01)、学会拒绝

据调查,很多人因为不知道自己究竟怎么去拒绝而强迫自己大方,有些人甚至因为不会拒绝别人,从而伤害了自己或者自己的身边人。

有一个朋友,她是一个非常热情大方的人,无论别人找她帮忙还是钱财,她都是能帮就帮,从不推脱。

她家买的一台7座的小汽车,基本上都变成了别人家的保姆车,这个走亲戚要借,那么送朋友要借,还有的正好旅游出门也需要借。

为此她的老公和她不止一次因为这样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不是她老公小气,而是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

朋友说老公小气,并解释给老公说:“朋友来借说明她有困难,需要帮助,谁让咱们有这个条件和能力呢?”

她老公往往都被气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夫妻感情一度产生了很多隔阂。你看不懂得拒绝,是多么伤人的事情。

越大方的人越是没有朋友(一个人越大方越没有真心朋友)(5)

02 )、会因人而异

我们应该都听过一个词叫作“拿来主义”,他还有一个生动的名字叫作“伸手党”。有些人你越是对他大方他就越会对你得寸进尺,这种人就像吸血蝙蝠一样,将你的血吸干之后再去寻找下一个目标。

还有的人,自尊心比较强,做事独立要强。这种类型的人,如果你对他们过度的大方,会让他们自尊心受损,久而久之不但得不到他们真心地交往,还有可能反咬你一口,对你造成更大的伤害。

越大方的人越是没有朋友(一个人越大方越没有真心朋友)(6)

03)、明确自身底线

冯骥才说过:“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在自己心里画一条红线,是人生可以舒适生存的非常重要的法则。不必要的请求不答应,不能大方的人不大方,不需要自己伸手的事不伸手……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套关于自己可以忍受范围的底线,而时刻明确自身的底线,可以让你很好地把握待人接物的尺度,从而获得更多真心的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