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中,常常形容老人年过古稀,形容孩童黄口小儿,那么古稀、黄口对应的年龄是多少哪!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年龄称谓的古今对比及含义:

各种年龄称谓(年龄称谓的古今对比及含义)(1)

年轮

汤饼之年:婴儿刚出生3日左右;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两三岁的儿童;

垂髫:指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

总角:指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

各种年龄称谓(年龄称谓的古今对比及含义)(2)

总角

黄口:十岁以下幼儿的通称;

幼学:指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我们常用豆蔻年华来形容女子的青春岁月;

及笄:亦作“既笄”;指女子十五岁,古代女子满十五周岁结发,用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各种年龄称谓(年龄称谓的古今对比及含义)(3)

束发:即系结头发,指男子十五岁;

各种年龄称谓(年龄称谓的古今对比及含义)(4)

束发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称“软冠”;通常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各种年龄称谓(年龄称谓的古今对比及含义)(5)

加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今说立志,立业,立家;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称“知天命”“半百”,《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杖朝之年:指八十岁,古时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据《礼记·王制》记载,汉代规定,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持有官府颁发的鸠杖,可以享受特别优待;

各种年龄称谓(年龄称谓的古今对比及含义)(6)

鸠杖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鲐背之年:指九十岁;

期颐之年:指一百岁。

而平时家里有老人过寿,一般都是六十大寿、七十大寿等整寿,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是整数的年龄,比如喜寿(七十七)、米寿(八十八)、白寿(九十九)、茶寿(一百零八)。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所要分享的年龄称谓的古今对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