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瞒曹操,出身卑微,志存高远,凭借高明的谋略和智慧,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崛起。公元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昌,汉献帝封曹操领司隶校尉、假节钺、录尚书事等职,曹操掌握军政大权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借势枭雄奋起,统一黄河流域,官拜丞相,封魏王,成就宏图伟业。

曹操为啥不称帝(曹操为什么不称帝)(1)

曾被誉为“乱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正是在五十而知天命的那一年达到了权力的巅峰。然而,他最终没有登上皇帝的宝座,给世人留下了一个永恒的谜团。

曹操为啥不称帝(曹操为什么不称帝)(2)

历朝历代的人都曾尝试解开谜语,其主要原因如下:

1.不忍当汉奸的耻辱

东汉末年,汉朝衰亡,天下大乱,但礼教、忠孝、义德的原则依然存在。曹操虽然才华横溢,但也逃不过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争权夺利、内忧外患的血雨腥风中,他始终以皇帝之名出动,以保卫朝廷之名而战。曹操很清楚,如果自己废皇帝而登基,就会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今生来世都难逃万代朝代的嘲笑和非议。这是一代枭雄无法承受的重担,曹操也不例外。他一再表示自己无意称帝,也表示自己确实不是篡权的“奸臣”,而是忠臣辅政的“贤相”。说明他深受儒家正统文化的熏陶,从来不敢冒险涉世,背负汉奸之耻。

2.经不起人群的硬拼

曹操虽然已经完全掌控了汉朝的中枢,但是他的影响力还仅限于北方,东南的孙权和西南的刘备都非等闲之辈。如果曹操贸然称帝,必将成为众矢之的,让孙权、刘备等可以名正言顺讨伐乱臣贼子,然后率领天下英雄群起而攻之。如此一来,他精心摸索出来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绝对优势,便如流水一般,难以翻江倒海,他不仅会陷入政治和道义上的被动,还会引发一场空前激烈的斗争。再优秀的他,当他以汉奸的身份面对天下英雄时,胜算可想而知,更难逃得过被杀的命运。如此深思熟虑的曹操,怎么会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将自己置于一个万劫不复的境地呢?

3. 不顾虚名但重实权

曹操是个讲究实际的人,他很清楚,真正的权利比名利更重要。他之所以能够在乱世中屡次渡过难关,不仅在于他的野心,更在于他对实权的重视。被称为皇帝,只是多了一个名号而已,他口授了皇帝的诏令,制定朝政,授意任用官员。这一切,足以证明他虽然是丞相,实则当了皇帝。皇帝之名不仅不能锦上添花,反而可能因此遭罪,那有什么好处呢?

然而,曹阿瞒心中的真实想法,经过千年的洗礼,依旧是阴云密布,那不过是后人的评语而已。大家认为曹阿瞒为什么不称帝,这其中还蕴含着哪些大智慧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曹操为啥不称帝(曹操为什么不称帝)(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