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是吴江东南部,临近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16岁外出求学以来,一直讲普通话现在在上海工作,尽管能听懂上海话,但说方言的次数寥寥可数每次放假回家,回到童年时玩耍的老街,听到熟悉的乡音,心中就泛起丝丝乡愁,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吴侬软语古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吴侬软语古诗(醉里吴音相媚好-吴语中古汉语)

吴侬软语古诗

我老家是吴江东南部,临近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16岁外出求学以来,一直讲普通话。现在在上海工作,尽管能听懂上海话,但说方言的次数寥寥可数。每次放假回家,回到童年时玩耍的老街,听到熟悉的乡音,心中就泛起丝丝乡愁。

吴语里有很多词,之前只会讲,但不知道书面正字怎么写。后来查了些资料,才发现吴语真的是汉语里的活化石,很多明清小说里的词汇,到现在还在使用。试举几例。

“明天”发音为meng zao,实际是“明朝”-李白有「明朝散发弄扁舟」。

“楼梯”发音为wu ti,实际是“胡梯”-水浒有「抢到胡梯上,却关著楼门」

“干活”发音为zou san wo,实际是“做生活”-《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在三山街开著一个裁缝铺。每日替人家做了生活,余下来工夫就弹琴写字。」

“喝茶”发音为qi zu,实际是“喫茶”-很多僧诗中有用到此词

“火柴”发音为zi lai ho,实际是“自来火”-《荡寇志》第七八回:「陶震霆赶呼延灼不上,便挂了双鎚,背上卸了那杆溜金火鎗,火药铅子,已是装好,当时扳起火机,上面自有玛瑙石,自来火。”」

“洗衣服”发音为da yi shang,实际是:「汏衣裳”」。

“睡觉”发音为kun gao,实际是“困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他又呆了半天,才说了一声:天也不早了, 钱老伯也好困觉了。」

“天气冷”-发音为tian gong ying,实际是“天瀴”-「白露一过,天就瀴下来哉」

“割稻子”-发音为zuo dao,实际是“斫稻”-斫是一个很书面的动词,《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潮湿”-发音为wei zao,实际是“回潮”,已经晒干或烤干的东西又变湿发潮。如:发现粮食回潮、发热,要立即通风、翻晒。

“外婆”,“奶奶”发音为niang niang,实际是嬢嬢。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举都举不完。我的同龄人可能吴语还会讲个六七成。而现在这批小朋友们讲吴语的场景大大减少,父母也不主动讲。吴语的式微让人担心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