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尽的黄土地,喝不够的高粱酒,忘不了的家乡话,唱不够的信天游,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陕北的信天游民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陕北的信天游民歌(关于陕北民歌信天游)

陕北的信天游民歌

走不尽的黄土地,喝不够的高粱酒,忘不了的家乡话,唱不够的信天游。

初中语文课本上有一首诗歌《回延安》,是贺敬之时隔十年重回延安时写的,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再一次见到延安的欣喜与激动。

那么,信天游是什么样的民歌呢?

前几年很火的阿宝、王二妮,大家都很熟悉,我们就从他们唱的歌词入手来分析一下吧。

比如《兰花花》:

青线线的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个人。

五谷里的那个田苗子,数上高梁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属那个兰花花好。

《赶牲灵》:

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三盏盏的那个灯

哎呀带上了那个铃子啰,哇哇的那个声

白脖子的那个哈巴哟,朝南得的那个咬

哎呀赶牲灵的那个人儿哟,过呀来了

你若是我的妹子哟,你就招一招手

哎呀你不是我的妹子啰,走你的的那个路

《出门的人儿谁心疼》:

太阳出来一点点红呀,出门的人儿谁心疼。

月芽出来一点点明呀,出门的人儿谁照应。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兰,出门的人儿回家难。

天上的星星三颗颗亮,出门的人儿谁照应。

由以上的例子可见,“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表达感情比较真挚、淳朴,一般两句一段,押韵,反复诵唱。多用比兴手法,托物起兴,引出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还多用叠字、蝉联,既有疾徐交替之美,又有刚柔交织之妙。一唱三叹、回环飘荡,有着显著的地方特色和民歌特色。

回到《回延安》这首诗,在表情达意的时候,有直抒胸臆的地方,如“千盛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也有使用比兴手法的地方,“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还有叠词的使用“紧紧儿”“几回回”“树根跟”“羊羔羔”“团团”“几根根”“白生生”“一口口”等。

还使用了很多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句子,如“枣园”“窑洞”“宝塔山”等具有地方色彩,“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米酒油馍木炭火”“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都是打上了延安烙印的景象,有着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

总之,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汉族民歌形式,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上至日月星辰,风云雨露,下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还有柴米油盐,五谷杂粮,衣食起居,都可以用来起兴作比。在陕北又叫“顺天游”“小曲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