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莞时间网-i东莞
暗渠上方一座占地约1200平方米的生态湿地,上面种了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河道泵送上来的水,经过生态湿地过滤后,作为补水循环进入河涌——
这是记者12月15日在横沥镇半坑排渠看到的景象。
横沥镇半坑排渠生态湿地
今年以来,横沥镇加快推进污水接驳,完成重点排水户雨污分流改造。通过建设总处理量为每天6.1万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补齐污水处理能力,并在半坑排渠暗渠段,创新采用生态湿地提升河涌水质,加快内河涌整治。
形成河涌与生态湿地循环系统
12月15日,在横沥镇半坑排渠明渠段,曝气设施正在运作,河涌水质看起来较清,闻不到臭味。
横沥镇水务中心副主任朱仲恩介绍,在整治前,半坑排渠两岸工厂和居民生产生活的污水直排河涌,造成河涌黑臭严重。整治半坑排渠的首要任务就是从岸上截住污水,完成排污口整治。
半坑排渠只有最下游几十米是明渠,其他1.3公里长都是暗渠,由于看不到排污口,整治难度大。“今年6—7月,半坑排渠开展了暗渠排污溯源排查,用管道机器人和蛙人进入暗渠,逐个排查排污口。”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
整治前,半坑排渠最大的污染来源,是附近的半仙山鑫永盛园区和横沥镇中心市场。
在半仙山鑫永盛工业园区内,记者看到,地面上的混凝土路新旧不一,有明显污水管网改造的痕迹。“经过排污口溯源后,横沥镇投资约250万元,对园区的14栋建筑物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中心市场的商铺和附近居民楼也通过雨污分流和小总口截污的方式完成了污水接驳。”朱仲恩介绍,经过控源截污后,横沥镇完成了半坑排渠大大小小共56个排污口,做到雨天基本无污水入河。
由于半坑排渠基本为暗渠,水质改善难度大。对此,横沥镇在完成清淤后,采用生态湿地净化河涌水质的办法,改善暗渠的水质。记者看到,该生态湿地建在暗渠上面,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湿地的地基高度约为一米多。
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地基里面分层填充了火山岩等具有过滤性的材质,最上面覆盖土层,种植美人蕉等水生植物。从河涌下游泵送上来的河水流进湿地,水中的污染物经过岩层、微生物、水生植物根系的分解和吸收,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记者看到,经过湿地过滤后的尾水比较清澈,作为生态补水进入河涌,整个湿地和河涌形成了一个循环净化系统。
目前经过第三方检测,半坑排渠的水质在消除黑臭的基础上,基本可以达到V类水。
补齐短板
建成8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今年上半年,由于横沥污水处理能力存在每天4.72万吨的处理缺口,导致管网高水位运行,污水溢流河涌,严重影响到河涌水质的改善。
痛定思痛!横沥镇将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作为治水重点工作来抓。截至目前,该镇已建成8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设计的污水处理量为每天6.1万吨,基本补齐了横沥镇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短板。
“石涌一体化设施每天的处理量为1.5万吨,出水可以达到一级A的标准。”朱仲恩介绍,通过将横沥镇截污主干管网将污水输送到一体化设施处理,处理达标的尾水作为生态补水进入石涌新排渠,不仅解决了污水溢流石涌新排渠的问题,也改善了河涌的水质。
横沥镇石涌新排渠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
“进水氨氮24.5毫克/升、总磷2.2毫克/升,出水氨氮0.058毫克/升、总磷0.025毫克/升……”在石涌一体化设施监控室内,设备监控屏上实时显示着进水和出水水质的指标。
在污水处理池边上,记者看到,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消毒池等工序正在运行,尾水出水口一股清流进入石涌新排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单位负责人林先生介绍,该设施和一座小型的污水处理厂差不多,经过多道工序的处理后,散发着臭味的污水就变成了清水。
河涌水质的改善,与横沥镇加快污水接驳和雨污分流工作是分不开的。2020年,横沥镇已完成全部1182家重点排水户的雨污分流改造,完成率为100%。接下来,横沥镇将继续加快推进雨污分流工作,提升污水处理效率。
为助力东引运河樟村国考断面稳定达标,横沥镇还开展24条河涌清淤工程,整治长度约26公里。目前除了东引运河横沥段正在施工外,其余的已基本完成清淤,预计12月底,横沥镇可以完成所有河涌的清淤工程。同时,横沥镇22条河涌综合整治工程已全部进场施工,力争按期实现各河涌消除黑臭的目标。
文字:范德全
摄影:范德全
编辑:钟彦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