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记“中国长寿之乡”永福县永福镇百岁老人黄长妹

永福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西南部,自古就有“水旱无忧三千垌,十里常逢百岁人”的说法。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素有“福寿之乡”的美称。在这样一个人口不足30万的县城,颐养百岁者竟有30多人,“中国长寿之乡”可谓名副其实。

重庆66岁夫妻来巴马长寿村养生(养怡之福可得永年)(1)

百岁老人黄长妹(中)和亲属合影

2019年9月,秋高气爽,金桂飘香。笔者一行来到永福县永福镇,拜访百岁老人黄长妹。出生于1919年7月的黄长妹,刚过完100岁生日。当她的大女儿梁送娇热情地将我们带到家门口时,一位脸色红润、面带笑容的老人端坐在我们面前。黄长妹稍微有些耳背,视力不错,只会讲方言不会说普通话。梁送娇向我们介绍道,老人的老家在永福县龙江乡,小时因家境贫寒,14岁作为童养媳来到永福镇。当时黄长妹的丈夫也是因为家里太穷,找不到媳妇,他用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40块大洋才将比他小十几岁的黄长妹买回家。

黄长妹结婚后,因为不识字,干的都是体力活。黄长妹的家就在永福镇西河的码头边上,平时她和丈夫一起在码头做挑夫,但她吃苦耐劳从不抱怨。到了圩日,更是辛苦,要把商品从西河挑到农贸市场去卖,日复一日,练就了她健康硬朗的身体。1954年,黄长妹的丈夫去世,同年,她到生产队工作。丈夫不在了,黄长妹一个人既要养家糊口,又要将尚未成年的两儿两女拉扯大,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如今,能健康地生活在这国富民强的时代,五世同堂,儿孙绕膝,让历尽沧桑的老人感到十分幸福。

重庆66岁夫妻来巴马长寿村养生(养怡之福可得永年)(2)

百岁老人黄长妹

“我母亲之所以这么长寿,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心态好,与世无争,什么事都能看开想开;二是饮食清淡,不吃重口味;三是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梁送娇精辟地总结出了老人长寿的秘诀。

黄长妹的作息很有规律,她每晚8点左右入睡,但晚上会起夜几次,早上7点左右起床,中午需要午休1~2小时。老人身体不错,很少生病,平时喜欢到西河边散步。她饮食清淡,不吃酸辣,每天必吃2两瘦猪肉,还要把肉剁碎了吃。黄长妹不吃零食,爱吃像葡萄、香蕉这些比较软的水果。因为每天吃的东西比较细软,所以她都是自己吃住的。直到两个月前,老人扭到腰后行动不便,才过来和大孙子一家同住。

黄长妹和左邻右舍相处十分融洽,邻居们都很尊重老人,经常过来对老人嘘寒问暖,陪老人聊天。逢年过节,全家27个儿孙都回来看望老人,和老人齐享天伦之乐。现在,黄长妹不到2岁的小玄孙就在她身边嬉戏,那活泼可爱的样子,把老人逗得咯咯直笑。看着眼前幸福洋溢的老人,让人不禁想起曹操的名句“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不仅是百岁老人黄长妹的真实写照,也概括出了永福县老人的现状。

重庆66岁夫妻来巴马长寿村养生(养怡之福可得永年)(3)

黄长妹和笔者一行合影

永福,是广西最早荣获“中国长寿之乡”的县城,在这个福寿之乡,随处可以看到中华上下五千年来的福寿文化。这里的福寿文化不仅体现在每年都举办的福寿节,也体现在尊老敬老、以孝为先等民风民俗上。永福得天独厚的自然养生资源和独具特色的福寿文化,使这个小县城的福寿文化氛围愈加浓郁,老人更加福寿绵长……(来源:广西老干部 钟鸿 蒋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