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粪池、排水管设施陈旧,居民不愿意掏钱维修,化粪池得不到及时清理

污水横流竟成老旧小区“老大难”

化粪池排污管堵塞腐烂(排水管设施陈旧)(1)

图为白云小区二村23栋前的化粪池外溢,污水横流,业主进出非常不便。

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记者黄远来 文/图 策划:岑琴

近来,柳州市多个小区出现化粪池粪水外溢、污水横流的情况(详见本报4月23日、25日、28日报道)。记者走访发现,如今,上述情况在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如何破解老旧小区化粪池和污水问题,已成为民生热点。

1

问题反复出现

5月15日,柳州市蝴蝶山路白云小区二村23栋居民再次反映,该楼前的化粪池污水又外溢了。此时,距离上个月抽吸化粪池不到一个月。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该楼栋居民出入的一条必经道路上,污水流淌一地,最深处有10厘米左右。居民只能在污水较浅处垫上砖块通行。

居民李女士介绍,4月23日,经今报报道,小区物业请人修了化粪池并抽粪,还处理了污水横流的路面。不过,几天后,化粪池又不断冒出污水。

与白云小区二村13栋居民一样,北雀路18号广西建工五公司钢窗厂生活区8栋的污水问题,也没有彻底解决。

2

期盼彻底解决

白云小区二村23栋居民告诉记者,他们怀疑是小区外两家洗车店的洗车水灌进化粪池,导致化粪池漫灌。

居民认为,化粪池的维修费用问题,应由洗车店解决,他们拒绝再缴维修费。

就此,记者采访了小区外的洗车店。不过,对于上述化粪池问题,店员否认是他们的原因。

5月15日下午,白云小区物业请维修师傅勘查,发现化粪池污水外溢,与该栋居民楼一楼两名户主出租的商铺有关联,其中,有两家是洗车店。目前,物业已与这两名户主协商;两户主也表示,愿意承担相应的维修费。

而北雀路广西建工五公司钢窗厂生活区8栋的污水问题,目前物业还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

5月15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为了缓解污水问题,物业工作人员用水泵抽取污水,排至相邻的新园小居市政污水管网中,污水水位得以下降。不过,居民反映,下午6时停止抽水后,晚上污水又漫灌。

对此,该小区物业负责人介绍,他们刚接手该小区物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试了很多办法,均不奏效。要彻底解决问题,只能新修一条排污管通往市政污水管网。但该工程浩大,物业没有资金处理,只能希望广西建工五公司协助解决。

对此,广西建工五公司房管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今年1月1日起,该小区的物业全部托管给物业公司管理,具体事宜由物业公司负责。

3

老小区老大难

据粗略统计,近一年来,本报接到十多起小区污水问题投诉,基本来自老旧小区,而大部分原因,与小区化粪池、排污管陈旧,小区业主不愿缴化粪池清理费,导致化粪池不能及时清理有关。

“老旧小区的化粪池和排污管比较陈旧,极易出现堵塞、爆满以及污水横流的情况。问题发生后,很多居民没有缴纳费用及时清理,任凭粪水横流数月。”记者走访了几个小区,不少居民如是表示。

根据建设要求,化粪池至少每年清掏一次。但是,住户对化粪池定期维护无意识,长期未清掏,其后果往往是化粪池满溢,排污管道堵塞。

住户为何不愿意分摊费用?有居民告诉记者,化粪池堵塞外溢,主要影响的是一楼、二楼住户,对其他楼层的住户影响不大,所以,这部分住户不愿意出钱。还有些是承租户,流动性比较大,不太关心这些问题。还有一些住户认为,小区有物业的,应由物业埋单;无物业的,应由政府埋单。

还有居民透露,部分低层住户因受不了化粪池总是堵塞、外溢,只好私自接管了事。

采访中,不少住户呼吁,针对类似情况,相关部门要引起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尽快解决。

4

谁受益谁负责

小区化粪池清理以及管道堵塞维修费用,到底该由谁出?

记者采访了多个老旧小区的物业工作人员,他们均表示,老旧小区物业费低,只能用于小区日常管理维护,让物业承担这笔费用并不现实。

“白云小区属于老旧小区,居民并没有交纳房屋维修基金;而且,每户物业费仅每月15元,还有个别业主拖欠了近20年,所以只能由住户分摊维修费用。”白云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小区化粪池清理靠物业费解决并不现实。

社区相关负责人也无奈表示,目前没有专项疏通小区化粪池的费用,“化粪池属于小区公用设施,居民使用并从中受益,就应该由居民掏钱维护。如果全由政府埋单,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财政也难以承担。”

柳州市物业管理协会会长林宇介绍,根据柳州市出台的相关规定,有些小区的化粪池清理费包含在物业费中,有些则不包含,具体要看相关标准,以及物业与业主签订的相关合同。“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大部分老旧小区的物业费中,并不包含化粪池清理费。根据《物权法》,小区业主共用公共设施,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尽到相应义务,根据‘谁受益,谁负责’原则,这些费用应由业主自行承担。”

林宇还表示,面对化粪池外溢、污水横流问题,部分业主拒绝缴相关费用,这实际上侵犯了已缴费业主的利益,不过,“光靠道德管束不了不愿缴费的业主,想维权只能通过法院起诉。”

林宇称,上述问题最后实在处理不了,一般都是物业贴钱解决,但这并非长久之计。他呼吁,相关机构可将拒绝缴纳小区公共施设维护费用的个人纳入征信体系,对其进行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