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做什么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但只要有所追求,不肯放弃,坚定自己心中最初的那份信念,便最终会成功的。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就算再困难,只要心中的那信念的火花不灭,便可以燃起无比璀璨的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唐代诗人卢延让用他那残破且饱经风霜的手晃晃悠悠写下:“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而后又有唐代的著名苦吟诗人贾岛用他那嘶哑的喉咙苦苦吟诵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就连我们的诗仙李太白先生也只有在喝酒的时候才能顺利写出潇洒无比的诗句,他的迷弟杜甫曾说他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画家抛妻弃子出家当和尚(妻子常与僧人私混)(1)

这样的例子可谓是数不胜数、不胜枚举。在我们外人看来,诗不就是那几个字组成的而已嘛,只要富有情感,随便大笔一挥,一首诗就成形了,然后就流芳百世、名垂千古了?

这样的想法纯属是极其幼稚可笑的,诗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不可能那么轻而易举地创造出来。一首诗的形成,要经过诗人的灵感和之后反反复复的思考以及无数的打磨,别看就那么几个字,那可都是“字字读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啊。

唐代玄宗天宝年间,一位叫做刘方平的诗人,一生没有步入仕途,却非常喜欢写诗,其诗作也是人尽皆知、家喻户晓。

刘方平在写不出来诗来时,也异常的苦恼,对于他这么喜欢写诗的诗人来说。于是他就游历全国名山大川,在自然美景里找寻灵感。

画家抛妻弃子出家当和尚(妻子常与僧人私混)(2)

为了写诗而游历山水,便常年不在家,他的老婆因此只能独守空房,实在是寂寞难耐,也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一位“诗痴”,便常在外和当地寺院的僧人私混。

当地好多好多人早就知道,也是一传十、十传百,恐怕早已传到刘方平的耳朵里了。然而刘方平知道了却不管不在乎,依然在外继续游历名山大川,依然在追寻心中那美妙而无可比拟的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诗歌。

画家抛妻弃子出家当和尚(妻子常与僧人私混)(3)

在一个初春的夜晚,诗人刘方平孤身一人在深山里仰望星空,写下了这一首经典之作,入选了《唐诗三百首》,碾压了众多诗作,成为人们广为流传、广泛传唱的一首诗作,妇孺皆知、家喻户晓,还成为我们现在的启蒙读物,入选了教科书:

《月夜》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画家抛妻弃子出家当和尚(妻子常与僧人私混)(4)

第一句“更深月色半人家”,在这逐渐深沉的夜色里,月光照着我的房子,使我的房子一半是黑色,一半是银色。

诗人描写的画面很是唯美动人。我的房子一半在黑暗里,一半在银色里,表明了时间在逐渐地推移,一幅唯美的动态图在读者脑海里生成,也点明了此刻是初春的气节。

第二句“北斗阑干南斗斜”,北斗星和南斗星在人们不知不觉、丝毫没有察觉中,已经稍稍的改变倾斜了。

此句诗人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北斗星和南斗星的倾斜程度都已经发生了改变,可以看出时间的推移,逐渐进入了更深的夜晚,也呼应了第一句。

画家抛妻弃子出家当和尚(妻子常与僧人私混)(5)

第三句和第四句“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今天晚上感觉到了春天气温的暖和,小虫的叫声也穿透了我绿色的窗纱,之前是没有听到的,所以感觉很新。

这首诗的后两句说明了诗人只有身入大自然、身临其境,加上自己的感受,才能写出来此等绝妙的佳句。此两句更加强化了此时的气节是初春,用当时的温度和虫鸣来表明,也由静写到动,由视觉写到了感觉和听觉。

“新透”这两个字用的格外高明,之前没有听到虫鸣,现在第一次听到,令我耳目一新,初春暖和得连虫也出来了,意味着初春的朝气勃勃、焕发生机。我的窗纱将声音“透”,也就是筛选了一遍,表明自己喜欢这悦耳动听的声音。

“绿”字表现了有可能诗人的窗纱本来就是绿的,也有可能是诗人的情感感觉的外在变化,感觉到春的勃勃生机,春开始萌动了,被虫声所唤醒了,又是新的生命的开始,自己也要重新开始崭新的生活了。

画家抛妻弃子出家当和尚(妻子常与僧人私混)(6)

综观全诗,此诗前两句写景物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后两句在写自己的所闻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初春的喜爱之情,也意味着诗人决定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对未来满怀期待。

种下自己的希望很容易,但发育努力成长的过程却很艰难。坚持,才是唯一的出路和捷径。将来达到目标后,必定会感谢现在的自己,感谢自己那时一如既往的坚持,不曾放弃,哪怕是在最最艰难的时候,心中的信念也不曾动摇。

编辑:张圣平

摇摇晃晃,晃晃摇摇。品味云端,坠入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