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标点符号的用法大全集(高考常见的标点符号例析)(1)

(一)冒号

1.起总领总结作用。

2.管辖范围一般管到句号为止。

3.后面有提示作用的词出现时不用冒号。

①成品图书的质量标准分为二级:即合格品、不合格品。(×,冒号后面不能用“即”)

②成品图书的质量标准分为二级,即:合格品、不合格品。(√,“即”后面可用冒号)

4.一个句子中一般不能有两个冒号。

(二)书名号

1.标示书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等。

2.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

(三)问号

1.有疑问才用问号,非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

①你要到哪里去?(√)

②我不知道你要到哪里去?(×,问号应改为句号)

2.选择问句句末用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

我们是革命呢,还是要现大洋?(√)

3.连续问句各句都用问号。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4.倒装问句问号放最后,中间用逗号。

①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②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四)引号

1.引号与句末点号的位置关系。

(1)引用部分独立成句的,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①李白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最喜欢这两句诗。(√)

(2)引文不完整,或虽完整但只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引号的外面或不用。

①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标点符号。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②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句号应在引号外面。

徐悲鸿笔下的马,如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注一般来说,凡是前面用了冒号,后面的引文便是独立成句的,句末点号应在引号里面。

2.直接引用在句前、中、后。

①某某说:“×××。”(句首)

②“×××,/。”某某说,“×××。”(句中)

③“×××。”某某说。(句末)

3.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要加上引号。

“一国两制”“三个代表”“四化”建设

4.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

他走上前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字是什么意思?”(√)

(五)顿号

1.用在并列的词语之间。

2.并列成分作谓语补语时,不用顿号。

①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

(×,顿号均应改为逗号,“下棋”“品茶”“听书”为谓语)

②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顿号应改为逗号,“真实”“动人”为补语)

3.多个词语并列且都带了语气词,不用顿号。

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注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不用顿号。

4.并列数字之间要用顿号,约(概)数之间不用顿号。

①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②他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应去掉顿号)

5.一句话中小并列用顿号大并列用逗号

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中学生”后面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6.连词前面不用顿号。

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辰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

(×,“以及”前面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注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及”“或”“与”等连词,在连词前不能用顿号。

7.引号、书名号连用,中间一般不用顿号。

(六)分号

1.多重复句之间可用分号,表示并列转折选择等关系。

①倘若不和实际的社会斗争接触,单关在玻璃窗内做文章,研究问题,那是无论怎样的激烈,“左”,都是容易办到的;然而一碰到实际,便即刻要撞碎了。(√,此处分号表转折)

②或作演讲,则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此处分号表选择)

2.没有逗号不能直接用分号。

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

(×,前后分句中没有逗号却直接用了分号,应把分号改为逗号)

3.句中有句号不能使用分号。

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加压”后的分号改为句号,或“自觉”“刻苦”后的句号均改为逗号)

(七)括号

括号里的文字如果是注释句中部分内容,括号应紧跟在被注释内容之后;如果是注释整个句子,应放在句号外。

①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如丝瓜、番茄)的叶子是平伸的,有些作物(如水稻、小麦)的叶子是直立的。(√)

②写文章应力求“句无余字,篇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③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八)省略号

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并用。

(九)破折号

当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时,不能与“即”“就是”等词并用。

船上的人告诉他所经过的海槽——就是“中外之界”。(×,应去掉“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