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流传的俗语都是人们根据平时的生活总结而来,包含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些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沉淀,有的已经渐渐消失,有的却愈发的凝练富有哲理。

农村励志处世俗语大全(农村俗语一表三千里)(1)

农村有句话:话糙理不糙,大概指的就是这些比较经典的俗语。因为短短几个字把人情冷暖表达的一针见血,让人叹为观止。

农村比较注重血缘关系,特别是现在很多地方,开始兴起排家谱立宗祠,这就是中国的家文化。老人常说:一辈儿亲,两辈儿淡,到了三辈儿不管饭。即使是直系的一家人,随着血缘关系的淡化,也就慢慢的形同陌路。

农村励志处世俗语大全(农村俗语一表三千里)(2)

关于亲情远近,这句话描述的十分形象:两姨亲不叫亲,死了姨姨断了根;姑舅亲才叫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这是农村人对亲情逐渐淡漠的真实描绘,也是对其中酸甜苦辣的讽刺。因此,从古代就流传下来这个一句俗语: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

农村励志处世俗语大全(农村俗语一表三千里)(3)

表分为姑表和姨表,相对来说,姑表的关系要比姨表更近一些。一表三千里形容表亲关系很脆弱,很容易因为长辈的去世而断绝。在农村和陌生人打招呼,经常以”老表“相称,从老表这个称呼就可见一斑。

而堂指的是叔伯兄弟,又称一家子。俗语说:"有百年的一家子,没有百年的亲属"。现在在农村地区,一些比较大的家族,往上可以推到6、7辈才是一个祖先,这些后辈子女仍然以兄弟相称。

农村励志处世俗语大全(农村俗语一表三千里)(4)

之所以有这样的风俗,与我国自古以来男人占主导地位有关,加之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关系能够维持长远属于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农村人口不断的外出定居。这句流传数千年的俗语,也许再过上几十年,也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