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吴王有一次想攻打邻国,文武群臣就劝吴王不要发兵。吴王非常生气,就对群臣说:“你们谁再敢劝我,我就杀了他。”

当时,吾王身边有一名舍人,名叫少孺子。他知道发兵攻打邻国对吴国没有好处,可又不敢劝吴王,于是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这一天清晨,他拿着弹弓,来到皇宫的后花园,找到一棵大树,树上有只蝉在无忧无虑地鸣叫着。他站在树下,两手拉开弹弓,做出一副要打的样子。就这样,他一连三天的清晨,都站在这棵树下。

后来,吴王知道了这件事,就来到后花园,问他原因。少孺子行过礼后,指着大树说:“大王,那棵大树上有一只蝉欢快地鸣叫,却不知道它的背后有一只螳螂正弯着身子,慢慢地靠近它,准备把它捉住吃掉。而这只螳螂只顾捉蝉,也不知道它身后站着一只黄雀正伸长脖子,准备把它吃掉。那只黄雀呢,却不知道我正站在树下,准备用弹弓打它。”

吴王听少孺子讲得非常有意思,就继续听他讲。

少孺子接着说:“它们三个都只看到了眼前的好处,对身后隐藏的祸患却一点不知情,结果都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我听说大王想攻打邻国,如果大王在攻打邻国的时候,有别的国家趁机来攻打我们,那我们不就危险了吗?”

吴王听完,说:“你说得对!你说得对!”于是决定不再发兵。

成语典故循序渐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