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除夕夜,零星鞭炮声中,睡前读一阵《水浒传》。本来写一个东西,与杨志有关,找杨志怎么死的,却读到鲁智深坐化,感触极深。

鲁智深的命运其实早已决定,大师傅送他八个字: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水浒传鲁智深人物评价图文(鲁智深水浒传里最具侠义精神的一个人)(1)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心肠最为慈悲的好汉,他不滥杀无辜。他的所有杀人行为都是为了伸张正义,除暴安良,他是最有底线的一个人,最有良心的一个人。鲁智深是梁山泊底线的代表,是良心的坚守。《水浒》中,大多好汉充其量也就是盗,鸡鸣狗盗之徒,蝇营狗苟之辈,求财求官求名求利。而鲁智深,则不是。

鲁智深被逼上梁山,完全是因为他有一颗除暴安良,伸张正义的心。他上梁山,显得有点儿戏和可笑。因为鲁智深是一个赤诚的人,他有一颗赤诚的心。在梁山好汉里,鲁智深是最洒脱的一个人,是仇恨最少的一个人,他没有自己的仇恨,只有嫉恶如仇。

《水浒传》里李逵是另外一个典型代表,嗜杀,“只爱杀人放火”。太爱杀人了,毫无原则,毫无底线。

水浒传鲁智深人物评价图文(鲁智深水浒传里最具侠义精神的一个人)(2)

鲁智深知道,他“平生不修善果”。但是如果论起《水浒传》中,谁最有侠义精神,那当然是鲁智深。他遵循内心行侠仗义,他没有必要去追求善果,他本身的行为就是善,他自己就是善。

人世间往往很多善因,却不得善果呢?因为这人世间,本来就没有什么因果报应。追求正义者终入不义(武松),追求女色者命丧红裙(西门庆),追求平安者半生奔波(林冲),追求官职者饮鸩而亡,滥杀无辜者死于大哥。错的是求善因的人,还是善果结不就来的世道?

水浒传鲁智深人物评价图文(鲁智深水浒传里最具侠义精神的一个人)(3)

鲁智深是迷茫的 ,他的行为,出发于心灵善良的本能冲动。当长老说他“杀人放火不易”,宋江以为长老是在嘲讽鲁智深。鲁智深听懂了,得到了自己一生的答案。

杭州城外,鲁智深夜听到钱塘江的潮信,误认为自己奔劳一生的打打杀杀声。大自然的力量让鲁智深觉醒,八个字的偈语也让他知道了自己的归宿。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在即将坐化之际,奔波一生,行善一生的鲁智深终于开悟了,他终于知道了人生的意义,也知道了人生的不易。他终于明悟,他的赤字之心依然如故,他的善良依然如故,他赤条条的来,他赤条条的走。

他承认了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人,简单的人,他放下了执念,放下了善,也就是放下了恶,放下了除暴安良。在人生的最后一刻,鲁智深超脱了一切,他解脱了他,摆脱了人世间的束缚,他获得了最大的圆满。以高僧坐化的形式亡去,是对鲁智深最大的褒奖。

水浒传鲁智深人物评价图文(鲁智深水浒传里最具侠义精神的一个人)(4)

“今日方知我是我”。

水浒传108个好汉,他们或奔走江湖,或追逐财物;或追求地位,或求官求爵;他们或鸡鸣狗盗,或旁门左道;或除暴安良,或打打杀杀;或红尘喧嚣,或浮华纷扰;他们或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大秤分金。

但是,水浒108名好汉里,鲁智深是真正的一个人,是开化的一个人,他的结局是最完美的,他的人生也是最完美的。不求名,不求财,不求富,只求内心的善,只求这个世界的一个准则。这就是鲁智深,可爱的鲁智深,可敬的鲁智深,纯粹的鲁智深。最终超脱凡俗,成圣成佛,鲁智深就是《水浒传》里的孙悟空,无论前面做了什么,他都是走在成佛的路上。

他本来就是佛,天上的佛。

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活捉方腊的鲁智深,操着禅杖,穿着僧衣,向我们大踏步走来。让人心安的花和尚,让人唏嘘的花和尚鲁智深,在杭州城外,在钱塘江边,对人世间没有一丝留恋,最后也大踏步的洒脱离去。

鲁智深死前写的偈语: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