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山上去,到寂静中去,到无人的地方,到没有熟人可扰的地方。在陌生的环境里,关于如何放过自己,如何放下疲惫,如何“洗心革面”。
记得电影《一一》有一幕,敏敏痛哭流涕的对丈夫说:
“怎么跟妈讲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我一连跟她讲了几天,
我每天讲的一模一样的,
早上做什么,
下午做什么,
晚上做什么,
几分钟就讲完了。
我受不了了。
我怎么只有这么少?
怎么这么少呢?
我觉得我好像白活了,
我每天 每天像个傻子一样
我每天在干什么呢?”
好像生活到了一个坎,突然意识到自己无法翻越,突然就溃不成军了。然后在同事的建议下,她决定收拾行李去山上的庙里住一段时间。这一幕这么多年了一直如鲠在喉,理解不了一个有家有娃的妻子和母亲,为什么像孤岛一样,为什么要收拾行囊离去!我想现在我似乎有些懂了。
电影《一一》剧照
同样的故事,来自美剧《谋杀》。家庭主妇遭遇女儿被谋杀,案件一直无进展,生活上的打扰与精神上的折磨让她无法承受,崩溃的瞬间她丢下幼小的女儿和丈夫,选择了离家出走。一个人住酒店,一个人梳理内心。
来自多丽丝莱辛的作品《天黑前的夏天》,中年主妇凯特的家人都忙于自己的暑假行程,第一次她发现自己可有可无,于是开始了自己一个人漫长的夏日之旅。
美剧《谋杀》剧照
我在想,这三个故事放在我们身边,估计会被喷子的汪洋大海淹没,各种道德牌坊会立的密密麻麻。因为她们的故事都不合常规,都是很私人化的诉求。在我们的认知里,家庭里,包容忍让才是最重要的,家和万事兴,哪怕这种所谓的“和”,是牺牲了一个人内在的自我诉求。似乎对于一个女人而言,家庭和爱情就是她人生的全部了。
是什么让一个人可以远离家人、丢下家人,打破常规的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呢?或者说生命中究竟有什么东西让一个女人崩溃和自省到要离家而去呢?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如是说: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在科学技术带来了奇迹的同时,这“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却突然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他既不是自然(它正从这个行星上一点一点地消失)的主人,也不是历史(它已经从他身边逃开)的主人,又不是他本人(他受自己灵魂中无理性力量的引导)的主人,那么究竟谁是主人呢?这颗行星正在没有任何主人的情况下穿过虚空。这正是生命的不能承受之轻。
无边的宿命感,无法掌握的命运和无法承载的突然袭击,不让你轻松呼吸,某样维系突然断裂,而这些柳絮般轻盈飘渺的东西,偏偏,却是让人不堪承受的甜美的负担。让人想起爱德华霍普孤独而空虚的画作。莫名其妙的就被击中,情不自禁的就会泪如雨下。想起了《海上钢琴师》为何不愿意走下陪伴自己成长的沉船了:88个琴键是他可掌控的一切,陆地反而对他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
电影《海上钢琴师》剧照
所有的一切,网上似乎都有一套标准答案,到处在售卖各种成功学人生哲理,好像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你无需选择,这里有最好的答案。而生命的真相是,一切都没有答案,或者所有的答案都不是我们所想要的答案。
且让我惠存这份无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