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人公,是我非常喜欢的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的故事。

大家对康熙有什么印象呢?首先我会想到他年纪轻轻,竟然能够除掉辅政大臣鳌拜!

这用三国的比喻来说,就像魏国的小皇帝曹芳,开启历史修改器,灭掉托孤重臣司马懿,不可思议啊!

而且康熙跟曹芳一样,都是八岁那年上位。八岁到十几岁,这年纪,基本上斗不赢经验老道的大臣。为什么康熙能整除鳌拜呢?

真实的历史康熙怎么除掉鳌拜(除掉老江湖鳌拜的背后)(1)

前言

那当然就是靠我们御前侍卫钦赐穿黄马褂的韦小宝了。其实我之前对康熙皇帝的认识,都来自金庸小说《鹿鼎记》跟改编戏剧。

几乎所有作品,都把康熙描写的英明睿智,甚至说圣主康熙千古一帝。我后来找史料做功课以后,发现康熙少年时,确实有智谋有企图心。

他是同时拥有仁厚之心又有手段的皇帝,所以小说创造出韦小宝这人物非常厉害,让他提出一些赖皮狡诈的步数,来帮助皇帝。

但我们先把韦小宝丢在一边,历史上到底是谁教康熙权谋手段的?我相信是孝庄文皇后

真实的历史康熙怎么除掉鳌拜(除掉老江湖鳌拜的背后)(2)

煞气的孝庄文皇后

她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妃子,康熙父亲顺治皇帝的生母,出生年份只比多尔衮小一岁,但活得比多尔衮长多了。

这是一位见过各种大风大浪的女子,有些书籍戏剧把她称为大玉儿,后来康熙皇帝给她加的尊号是“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我们简称太皇太后玄烨祖嬤

今天会一直讲到这位太皇太后,所以只要我写到煞气祖嬷,就是指她。

那她到底有多煞气多了不起,我们继续往下看。

世祖顺治皇帝过世,遗诏指定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重臣共同辅政,四人之中以索尼为首。

真实的历史康熙怎么除掉鳌拜(除掉老江湖鳌拜的背后)(3)

索尼当下对此说,应该由诸王贝勒一起处理国政。其他人则回答:不不不,四位本来就是国家的支柱,先皇深知你们的能力,才决定让你们辅政啊。

于是索尼等人,对着太皇太后上奏说,他们必会衷心辅佐圣上。当时康熙才8岁,这其实更像是在对太皇太后宣誓。

简单介绍下这4位托孤重臣。

索尼,满洲正黄旗人,德高望重,四人之首;

苏克萨哈,满洲正白旗人,有勇有谋,能文能武;

遏必隆,满洲镶黄旗人,是个存在感比较低的边缘人;

鳌拜,满洲镶黄旗人,三代元勋,战功彪炳。

真实的历史康熙怎么除掉鳌拜(除掉老江湖鳌拜的背后)(4)

在历史记载中,顺序很重要,论军功,鳌拜应该排在第一名。但他在辅政大臣中排行最后,这就是第一个牵制了;

另外,镶黄旗跟正白旗又有纷争,这是第二个牵制。派系之争,不是本次的重点,就不多说。

我们先看这个安排,四人辅政,绝对是经过精心规划的。其中苏克萨哈跟鳌拜都是有权力欲望的人,可以互相制衡;

而摆在首位的索尼年纪大了,不会影响皇帝的未来。

所以,可以看出,这是康熙他爸跟煞气祖嬷想好的剧本。而顺治皇帝22岁时就不在了,这种高超的谋略布局,你觉得是出自谁的手笔呢?

真实的历史康熙怎么除掉鳌拜(除掉老江湖鳌拜的背后)(5)

有史家认定说,这遗诏本来就是太皇太后写的,不愧是我们的太皇太后。

四人辅政,原本相安无事,但康熙慢慢长大。两个最有能力的辅政大臣,鳌拜和苏克萨哈,矛盾逐渐加深。

前面说到的边缘人遏必隆,也不敢直接选边站,他两边讨好当个墙头草。

这种情况下,好像只能期待排名第一的大臣索尼站出来,偏偏索尼可能老了生病了,硬不起来了。

眼看鳌拜越来越骄傲放肆,太皇太后出手了,太皇太后对康熙皇帝说:“皇上年纪大了,也是该成亲的时候。

等一下,那年是康熙四年,12岁哪里大了?但不管,我们太皇太后说了算,她让康熙皇帝娶了索尼的孙女,一个不够又娶了遏必隆的女儿。

真实的历史康熙怎么除掉鳌拜(除掉老江湖鳌拜的背后)(6)

那当皇后当贵妃,以后家族的地位和前途,自是不可限量,索尼跟遏必隆又高兴又感恩,而鳌拜跟苏克萨哈又嫉妒又愤怒。

前面我说到太皇太后的布局,大家可能会觉得我是不是想太多了。但看到这边,难道你觉得12岁的康熙,是自己想好要娶谁吗?

肯定是太皇太后安排的!这一手非常厉害,逼索尼跟遏必隆一起下来玩这场政治游戏,别想置身事外,都给我出来玩。

那你也许会想,这位太皇太后怎么这么聪明?别忘了,他可是顺治皇帝的妈妈!

当初顺治5岁上位,大权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是不是很熟悉的感觉,这跟康熙上位后鳌拜独揽大权很像。

真实的历史康熙怎么除掉鳌拜(除掉老江湖鳌拜的背后)(7)

多尔衮

而孝庄文皇后经历过这一切,现在她升级成了太皇太后,你说她不会算计、不会斗争吗?

她当然会叫康熙提早做好准备。康熙6年,四位辅政大臣共同上奏,请14岁的康熙亲政,康熙没有批准,只是赞扬了索尼的忠诚。

然而就在6月,索尼过世,康熙则在7月开始亲政。

康熙亲政除鳌拜

索尼之死,让鳌拜更没有顾忌,结党营私,除掉他看不顺眼的任何人。你说历史记载,有没有刻意添加鳌拜的罪状?可能有。

但他逼死苏克萨哈,这是明确的事实。

苏克萨哈可是辅政大臣,怎么能杀呢?鳌拜编列24条罪状呈上去,康熙反对,但反对无效。鳌拜秀出他的肌肉,没有人敢说话。

真实的历史康熙怎么除掉鳌拜(除掉老江湖鳌拜的背后)(8)

他硬是把苏克萨哈处以绞刑。这件事让朝廷大为震动。

重点是,当时康熙刚开始亲政,已经是真正的皇帝了,但鳌拜完全没把皇帝放在眼里。

我们现在都知道,康熙开启了大清盛世,但先停下来思考一下:康熙的父亲,顺治皇帝根本没有实权,后来辅政的鳌拜又搞了这一手,对小皇帝、对百官下马威。

你随便挑10000个小孩去坐在龙椅上,大概有9999个都会吓得不敢乱动,往后乖乖听鳌拜的话,哪来什么大清盛世?只有大傀儡盛世吧!

然而,康熙就是那万中挑一的少年皇帝。

康熙心中震怒,难道以后一生受制于人吗?难道我爱新觉罗·玄烨是被你吓大的吗?鳌拜,朕一定要拿下你!

真实的历史康熙怎么除掉鳌拜(除掉老江湖鳌拜的背后)(9)

康熙挑选了一些年轻力壮的小太监,在宫中练习布库,布库就像是摔跤游戏。康熙假装热衷摔跤,鳌拜进来时也不回避。

鳌拜看皇帝爱玩,反而放下心来。

康熙做好了万全准备,一天,召鳌拜过来,叫太监上茶,鳌拜拿起茶,差点没被烫到!

原来,那茶碗刚在热水中煮过,鳌拜没料到茶碗烫手,将碗摔落在地上。

康熙大喝一声:鳌拜大不敬,快快把他拿下!

康熙早就安排好一群擅长摔跤扭打的少年,于是所有人一拥而上,抓住了鳌拜论罪。

真实的历史康熙怎么除掉鳌拜(除掉老江湖鳌拜的背后)(10)

以上故事融合两段历史资料,未必准确,这只是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

小说《鹿鼎记》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改写。但如果是事实,我想,这绝对不是太皇太后教康熙的,看起来就像是小孩子想的点子。

而且如果鳌拜练过铁砂掌不怕烫怎么办?或是鳌拜武艺高强,连几十个少年都打不赢他,那该怎么办?

我们再看看另一个版本,康熙找索图额商量如何除掉鳌拜,他听了索图额的建议,找来亲信的羽林军。

康熙对羽林士卒说道:“你们是朕最重要的部属,朕问你们,你们是害怕朕,还是害怕鳌拜呢?

众人回答道,我们什么都不怕,只怕皇上!

在这个版本中,康熙就是靠着羽林军,擒拿了鳌拜。

那到底真实情况如何,难以得知。史料中也只是说,康熙皇帝列举鳌拜罪状,原本说是要杀了鳌拜,但念在他过去有功,不忍杀他,只让鳌拜革职狱,后来死于狱中。

真实的历史康熙怎么除掉鳌拜(除掉老江湖鳌拜的背后)(11)

那前面说到的那个墙头草遏必隆呢?

他身为顾命大臣,却没有阻止鳌拜乱来,先是被判死罪,而康熙赦免了他。

其实,杀不杀鳌拜与遏必隆已经没那么重要了。经过这件事,文武百官完全臣服于这个少年皇帝。

那年康熙16岁,年纪轻轻,有谋略有手段,竟然可以布局,设计鳌拜这种厉害角色,夺回大权,这真的是万中选一的天选之人了!

康熙的支柱:孝庄文皇后

最后说说我们的太皇太后,除掉鳌拜的计谋,会不会是她教康熙的呢?

我自己觉得应该不是,在不同的记载中,康熙擒鳌拜,都算是相当冒险,很像少年人会做的冲动。

有人说康熙16岁擒鳌拜,20岁撤藩跟吴三桂决斗,背后都是太皇太后教出来的。

真实的历史康熙怎么除掉鳌拜(除掉老江湖鳌拜的背后)(12)

或许有可能,但我在历史片段中看到的太皇太后,她并没有去主导康熙皇帝的行为决策。

在我眼中,她更像是一个看过人生百态,懂得怎么教小孩的祖嬤。她可能给予康熙大方向建议,至于细节怎么做,让你去尝试,让你去成长。

其实,康熙决定跟吴三桂翻脸,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事。

初期,吴三桂大军势如破竹,朝廷中大家吓得半死,想要委屈求和。然而,太皇太后面不改色,她还是支持康熙。

所以我觉得她真的是个了不起的奶奶,她的教育方针就是:皇上,你想干什么大事,你就放胆去干吧,我不会拦你的。但如果出了事,放心,永远在背后守护你!

真实的历史康熙怎么除掉鳌拜(除掉老江湖鳌拜的背后)(13)

康熙三十五岁时,昭圣太皇太后在紫禁城慈宁宫过世,享寿75岁。

康熙皇帝哀痛欲绝。

几个月后,康熙在宫中,还是会刻意避开走向慈宁宫的路。

恐怕他看到慈宁宫,就会忍不住掉眼泪吧。因为他不会忘记,这位煞气又温暖的奶奶,对他来说有多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