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芬家世(王惠芬同志于5.10逝世)(1)

2022年 5月10日上午

王惠芬女士因病在天津去世

享年96 岁

事业生活的伴侣

相伴一生的爱人

王惠芬家世(王惠芬同志于5.10逝世)(2)

王惠芬同志

最广为人知的头衔便是

人民音乐家、《歌唱祖国》词曲作者

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王莘先生的妻子

而在她漫长的一生中

还有太多值得缅怀 值得称颂的事情

都说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

总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王惠芬便是王莘身后

坚定支持 默默付出

甘当绿叶的人

GE CHANG ZU GUO

你不熟知的王惠芬

王惠芬家世(王惠芬同志于5.10逝世)(3)

王惠芬女士

王惠芬,山西定襄人,中共党员,1926年12月生于医道世家,原天津歌舞剧院歌剧团团长、著名导演。1937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晋察冀边区二分队大众剧社、山西五台山妇救会训练班、边区联合大学群众剧社、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歌舞团等工作,1958 年至今在天津歌舞剧院。194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正式离休,2022年5月10日上午因病在天津去世,享年96岁,享受副省(部)长级医疗待遇。

王惠芬家世(王惠芬同志于5.10逝世)(4)

GE CHANG ZU GUO

最初的心动和最终的深情

王莘与夫人王惠芬

王惠芬家世(王惠芬同志于5.10逝世)(5)

王惠芬家世(王惠芬同志于5.10逝世)(6)

一次真挚的慰问,一段疗愈的旋律,爱情的种子在心中萌芽。1945年,王惠芬被选送到晋察冀边区抗日联合大学培训,并在此地和王莘结缘。在妇女特别需要保暖休息的“特殊日”里,王惠芬照旧冒着凛冽寒风,砸冰窟窿取水,受了风寒一病不起。作为领导的王莘前来探望慰问。王惠芬深情地回忆说:“他嘱咐我注意身体。我当时感觉,他就是一位老大哥。屋子里阴凉,他让我到有阳光的屋外晒太阳。掏出了随身带的口琴,为我吹奏苏联歌曲《喀秋莎》。我顿时忘记了疼痛,敞开歌喉唱了起来。我喜欢口琴,王莘送给了我,还经常教我吹练歌曲。口琴成为了我们共同志向的感情信物,姻缘的见证,我一直把它精心地保存着。”

王惠芬家世(王惠芬同志于5.10逝世)(7)

GE CHANG ZU GUO

模范眷侣相互扶持

王莘与夫人王惠芬

王惠芬家世(王惠芬同志于5.10逝世)(8)

王惠芬家世(王惠芬同志于5.10逝世)(9)

1952年,王莘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带着祖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奔走异国他乡,王惠芬一边照顾蹒跚学步的孩子、一边料理襁褓中的娃娃,已是三个孩子母亲的她,扛下生活的艰辛,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与理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

夫妇相依相伴度过半个多世纪,从丈夫1939年创作的第一首歌曲《晋察冀》到2007年去世前最后一首歌曲《我有一个幸福的家》,68年中创作的几千首歌曲,很多作品王惠芬都是第一听众。

《歌唱祖国》的第一位听众,自然也是妻子王惠芬。“我的新歌成了,你听听!”丈夫激动哼唱之余,她忍着分娩前的疼痛,陪丈夫一同沉浸在创作的喜悦中,那一天,酝酿了一年的《歌唱祖国》顺利完成,第二天他们迎来女儿的降生。后来大女儿骄傲地说:“我是和爸爸的《歌唱祖国》一起诞生的。”

数十载光景已过,唱起丈夫的歌,王惠芬依旧朗朗上口……在共同事业中结为夫妻,投身祖国,为人民的事业、民族的利益忘我奋斗,一起生活了62年的他们,经历过苦难、磨砺,创造过欢乐、幸福,相互理解、彼此扶持,一同走过漫长岁月。

王惠芬家世(王惠芬同志于5.10逝世)(10)

GE CHANG ZU GUO

唯独不装她自己

王惠芬家世(王惠芬同志于5.10逝世)(11)

王惠芬女士

她是勤劳的贤妻良母,亦是兢兢业业的职员。身为天津歌剧院导演的王惠芬,一边工作一边照料七个子女,几十年如一日。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爱党爱国、爱院如家,王惠芬带着那个时代女性特有的坚韧与勤恳,默默为家庭操劳,为事业忙碌。歌舞团的老辈人谈起王团长,都说:“王惠芬心里只装着别人,装着事业,唯独不装她自己。”

1962年经济困难时期,她省下自己的口粮给演员,自己一边操持全团事务,一边以糠菜维生,谁曾想此时的她,竟是一位身患癌症的病人,1962年,乃至后来的1967年、1996年,她一共经历了三次癌症切除手术。

1964年,即便是到了退休年纪的她,依旧坚持按时上班,事无巨细,吃苦耐劳。直到1984年,因丈夫王莘患病,才离开单位。

王惠芬家世(王惠芬同志于5.10逝世)(12)

GE CHANG ZU GUO

投身扶贫 歌唱祖国

王惠芬女士

王惠芬家世(王惠芬同志于5.10逝世)(13)

王惠芬家世(王惠芬同志于5.10逝世)(14)

多年以来,王惠芬一如既往地支持丈夫的想法,夫妻共同建立 “天津市王莘歌曲创作奖励基金会”资助贫困学子。到目前,基金会以2000元资助一个孩子的标准,一共资助了贫困山区孩子126名,分别考进航天学院、天大、南大等高等院校。

2003年,王莘基金会到河北曲阳扶贫。已经78岁的王惠芬,乘车行过几百里崎岖山路,抛却身体的疲劳,到达后马不停蹄地做了四个半小时的传统教育报告。王莘先生坐在轮椅里,守候在妻子身旁,带头募捐……

陪王莘南下广州参加会议,到北京慰问国旗护卫队,带小学生观看升旗仪式,应邀出席晚会或演唱会……每一次高唱《歌唱祖国》,都是夫妻俩最宽慰、最幸福的时刻。她与丈夫,早已血肉相融,她是王莘奔走时的腿,创作时的手,实现理想的双翼,休憩身心的港湾……

王惠芬家世(王惠芬同志于5.10逝世)(15)

GE CHANG ZU GUO

一生所爱为你完成夙愿

王惠芬家世(王惠芬同志于5.10逝世)(16)

王惠芬家世(王惠芬同志于5.10逝世)(17)

王莘与夫人王惠芬

DANGKOU

GUZHEN

王惠芬家世(王惠芬同志于5.10逝世)(18)

1982年,王莘患血栓病,生活失去自理能力,王惠芬不离左右,看病喂药悉心护理,将丈夫照料得井井有条。即使到后来,王莘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丧失,夫妻两人也能靠相濡以沫的情感积累,心有灵犀。

丈夫生病后,右手不能动,便用左手在小黑板上写音符、节奏和小节,王惠芬便将它们整理在乐谱上,再唱给丈夫听。二十年来,每年都有新作品。他们先后创作了《真理的旗帜》、《党啊,我们离不开你》、《信仰》、《600个祝福》等佳作……

2007年10月15日,丈夫离世,王惠芬将悲痛与思念化为力量,在83岁的高龄,继续为基金会的工作奔走、忙碌,带着丈夫的精神与夙愿继续投身祖国。

她去过张家口,慰问抗美援朝时王莘曾生活战斗过的部队,了却先生生前夙愿。当她指挥成千上万的战士、草原牧民、学生以不同的语言共同齐唱《歌唱祖国》时,忍不住湿了眼眶……

她积极参与南大、天大、师范大学教师合唱团、抗癌明星合唱团等12个合唱团的活动,活动的最后,总是由她指挥大家合唱《歌唱祖国》,她深知,王莘一生的情与爱,就是为祖国而歌唱,她要继续王莘未完的事业,永远歌唱祖国……

我们缅怀王惠芬女士

感谢她和王莘先生

为祖国为人民

做出的贡献与带来的力量

您一路走好!

王惠芬家世(王惠芬同志于5.10逝世)(19)

王惠芬家世(王惠芬同志于5.10逝世)(20)

—— 温 馨 提 示 ——

请大家入园时佩戴好口罩,配合测量体温,扫描门铃码、出示行程卡并登记。根据无锡市最新防疫要求,14日内无本土病例所在省外设区市旅居史的来(返)锡人员、14日内无中高风险地区和社会面本土疫情所在省内设区市旅居史的来(返)锡人员,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经入园防疫程序核实无误后可入园。荡口古镇将按疫情防控指挥部指示及市文广旅游局通知要求落实相关政策并严格执行,感谢您的配合!

防疫咨询电话:0510-88525003

王惠芬家世(王惠芬同志于5.10逝世)(21)

王惠芬家世(王惠芬同志于5.10逝世)(22)

文案 | 邓茹芸

编辑 | 彭蕾

图片 | 荡口古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