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根据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中,有这么一种鬼怪“山魈”,常常喜欢做恶作剧,或幻化人形捉弄路人。小孩。儿时家住乡下,常约三两玩伴在乡间山野游玩,许多村民菜园常种豆子,会插一根竹竿以供藤蔓生长。有时便会在竹竿末端看到青蛙、泥鳅、蜥蜴之类动物尸体,甚为不解。依老辈说法,此为山魈的所做,来唬住孩童别轻易往上山跑,很长一段时间,这成了我童年中的阴影,许多年后才知,此为伯劳鸟的杰作。

伯劳鸟是谁挂起来的(伯劳鸟与燕本无关)(1)

至于为何竹竿的末端会有这些小动物,这要从伯劳鸟的习性说起,伯劳鸟的嘴短而壮,上嘴尖锐向下弯曲,有雀中猛禽的名号,它们以昆虫、蜥蜴、青蛙、小型哺乳类动物等为食,但它们缺少可以撕开猎物的利爪,因此会利用身边的资源,将猎物插在尖锐的树枝上,之后再用钩形的嘴来撕开猎物取食,犹如屠夫将肉挂在案板上一般,也因此有了“屠夫鸟”之名。

伯劳鸟是谁挂起来的(伯劳鸟与燕本无关)(2)

东飞伯劳西飞燕

宋人郭茂倩所编撰《乐府诗集》中收录有梁武帝萧衍所著《东飞伯劳歌》,其诗首四句:“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原诗本来说的是一位待嫁姑娘的故事,而后,竟被演化成了“劳燕分飞”的成语典故。

“劳”,当即伯劳鸟,至于“燕”,就不知梁武帝时所指的是哪一种燕了!经查阅,伯劳鸟于我国共计有十一种:灰伯劳、灰背伯劳,虎纹伯劳、牛头伯劳、楔尾伯劳、黑额伯劳、棕尾伯劳、棕背伯劳、红尾伯劳、红背伯劳、栗背伯劳等等,生物学上伯劳鸟属于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而梁武帝生于建康(今南京),废南齐和帝萧宝融后,亦定都南于建康,故而《东飞伯劳歌》中的那只伯劳,基本排除了分布于华北、西北的长尾灰背伯劳,广布于长江以南地区的伯劳应是棕背伯劳。

伯劳鸟是谁挂起来的(伯劳鸟与燕本无关)(3)

棕背伯劳

而伯劳与燕有共通的地方,应是在十一种劳伯鸟中的灰背、虎纹、牛头、红尾伯劳,它们都属于候鸟,而棕背伯劳则属于留鸟(有别于随气候迁徙之侯鸟),因此诗中东飞伯劳的描述,不论是灰背伯劳或棕背伯劳,以东西言之,都不应该是气候变迁所造成的迁移结果。

而诗里那只“燕”,则明显是为候鸟,在中国亦多种,依照迁徙的路线,冬季南迁,春季北返,但不管属于那一种,从科学的描述上来讲,也应该是以冬季“南飞燕”或春季的“北飞燕”来形容,再怎么样都不应该是“东飞燕”的,因此萧衍诗中“东飞伯劳西飞燕”的这种说法,应该只是为“起兴”所用语,这与鸟类习性中的侯鸟与留鸟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伯劳鸟是谁挂起来的(伯劳鸟与燕本无关)(4)

伯劳鸟具有很高的智商,除利用外物来辅助进食之外,为更好的捕猎,它能模仿红嘴相思鸟、竹鸡、麻雀、黄鹂等其它鸟类鸣叫,惟妙惟肖。以吸引其它鸟类过来,而后进行伏击。

伯劳鸟是谁挂起来的(伯劳鸟与燕本无关)(5)

而有关伯劳的鸣叫时间,历史曾上有过一段很长的争议!在《诗经‧豳(bīn)风‧七月》中,曾有“七月鸣鵙,八月载绩”的说法(依据《尔雅.释鸟第十七》有云: “鵙,伯劳也”,鵙【jú】就是伯劳鸟,绩即纺织),意思是说:“七月伯劳树上唱,八月纺麻织布忙”,根据诗经编撰的时间可以知道,这里的七、八月,使用的是夏朝的历法,而七八月在周历则已是秋天了;在《吕氏春秋‧仲夏纪》亦有“小暑至,螳螂生,䴗【jú】始鸣”!而小暑是在阳历夏季的7月上旬!汲冢《周书‧时训解篇》则说:“芒种又五日,鵙始鸣”,芒种的时间为6月上旬,于是为了哪一种鸟会在何时鸣叫,古人有不少争论,这种争论,显然跟“鵙”到底是哪一种伯劳鸟有直接的关系。

伯劳鸟是谁挂起来的(伯劳鸟与燕本无关)(6)

楔尾伯劳

到了明代,胡广等纂辑《诗经大全》时,相当聪明的综合了各家的说法而说:“鵙,仲夏始鸣,七月则鸣之极”。如此,把鵙鸣叫的时间,从夏天一路延伸到秋天了!其实这种逻辑更合乎常理,鸟儿鸣叫的时间就本是其正常活动的时间,不活动,也就听不到其叫声了。

而后,关于鵙鸟的争议,连李时珍也插上了一脚,根据《本草纲目.禽部》第四十九卷中的内容,李时珍将已知的各种说法一一作以比较,最后选定注解《尔雅》的郭璞之说,但最终也只是在伯劳鸟的“形体”上作考证而已,而李时珍所做伯劳鸟的形体考证,应当是担心取药错误的遗憾。《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将伯劳的“羽毛”,以及所栖息过的“踏枝”都当成药来用,说是带上伯劳鸟的羽毛,可以治小儿“羸瘦”之病(显然是指消化吸收不良之病),而使用伯劳鸟踏过的树枝来鞭打小孩,则可治“语迟”之病(所指为说话迟钝之病)。因此,今人看来,李时珍在编撰《本草纲目》时,显然有精辟之语,但也有无稽之言。

伯劳鸟是谁挂起来的(伯劳鸟与燕本无关)(7)

到底鵙是哪一种伯劳鸟?《诗经‧豳风》中的豳地,据考证系位在今日陕西栒县、邠县一带。如此,鵙鸟应该是分布在相对较北边之“灰背伯劳”!学者扬之水在所著的《诗经名物新证》一书中,即认定鵙鸟当为“灰伯劳”。而由高明干、佟玉华、刘昆三人合著之《诗经动物释诂》中,则言:“伯劳同属的鸟有多种,诗中的鵙是泛指,今以常见的棕背伯劳释之”!说实话,到底鵙是哪一种伯劳并不是很重要,而周代在豳地农耕的古人们,当时能否像今人那么明确的分辨十一种伯劳,应该也是存疑的。

鸟以类聚、人以群分,劳燕分飞,不同的鸟飞不在一起,本也不足为怪。当情尽缘了,男女各自分飞,看来也未必是件坏事,只是这跟燕子、伯劳怎么飞,飞哪里?自然是半点关系都没有的。

图源自网络

#冬日小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