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重大革命历史剧,《光荣与梦想》以历史真、艺术美为两条创作生命线,将可看性和价值性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光荣与梦想10集与11集的观后感(热播剧光荣与梦想口碑水涨船高)(1)

作为“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作品创作展播活动”重点剧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光荣与梦想》一经推出即备受瞩目。6月11日起每晚19:30,广东卫视“活力剧场”正在热播。

自5月25日上线北京卫视、东方卫视双台以及腾讯、爱奇艺和优酷三网后,该剧热度持续攀升,话题不断发酵。“做工精良,电影画质”“配乐亦是一绝”“娓娓道来,节奏紧凑”“关键节点设计清晰、人物刻画细腻”……在评论的留言和点赞中,不难看出观众对该剧的追崇和认可。

光荣与梦想10集与11集的观后感(热播剧光荣与梦想口碑水涨船高)(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系列优秀的党史主题影视剧接连涌现。尤为特别的是,《光荣与梦想》是其中展现时间跨度最长、涉猎历史事件最多的一部剧。如何呈现出好看的故事,又能拍出新意,收获更多年龄段观众的喜爱,是创作者们面临的最难的挑战。

当前,《光荣与梦想》已经播出过半,不仅在黄金档的收视一路领先,在主旋律电视剧热榜、腾讯视频电视剧热度榜、猫眼全网热度榜等各大榜单上也位居榜首,无数网友的观感反馈也是酣畅淋漓、欲罢不能。

从该剧艺术特点来看,历史真、艺术美是该剧的核心特征。事实上,也正是因为主创团队牢牢把握了这两条创作生命线,才将其可看性和价值性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光荣与梦想10集与11集的观后感(热播剧光荣与梦想口碑水涨船高)(3)

▍历史化叙事,还原沧桑岁月

《光荣与梦想》按照革命历史进程,全景式回顾往昔,横跨35年历程、涉及400多位人物、还原700多个场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从苦难到辉煌,笔法大开大合,注重表达指向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同时,该剧不仅在内容上展现了“鸿篇巨制”,更是秉持大历史观,以一种整体化的文明思维与历史意识,体现出了历史科学的逻辑性。

光荣与梦想10集与11集的观后感(热播剧光荣与梦想口碑水涨船高)(4)

从空间高度来看,该剧的叙事方法不是单纯扫描式的或者平铺式的,而是采取人物成长和党史发展相融合的思路,以历史思维去展开剧情,围绕“信仰”核心,举重若轻地梳理纷繁复杂的革命脉络。

比如,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提出排斥共产党的《整理党务决议案》,并威逼在校的共产党师生必须退党,否则便被清除出黄埔军校。退党还是退校,这是一个考验志向的关键时刻。《光荣与梦想》着墨于此,更是凸显了共产党人对信仰的执着与坚守。

光荣与梦想10集与11集的观后感(热播剧光荣与梦想口碑水涨船高)(5)

从社会深度来看,该剧充分实现了史料挖掘,既彰显了冲突与矛盾,也铸就刻画了细节。

比如,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但后期却犯了右倾主义错误;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也遭遇了人生中唯一一次被捕等,这些事件或细节的描绘,让波澜壮阔的革命史生动跃然荧屏。

光荣与梦想10集与11集的观后感(热播剧光荣与梦想口碑水涨船高)(6)

《光荣与梦想》遵从戏剧的呈现规律,同时也立足严肃的史学精神,具有史诗的高度与视野。这部剧还原了一段风雨如磐的艰难岁月,也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壮大的历史必然性,值得品味。

▍入微式刻画,再现鲜活群像

人物塑造是影视剧创作的重要抓手和表达重点,而还原历史也离不开合理的想象与虚构。《光荣与梦想》深刻把握住了这一点,创作思路上大事不虚、小事不拘,革命者的形象鲜明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在塑造革命领袖时,该剧既以史实为依据,凸显他们激流勇进的风范,同时创造性地将伟人在“平凡化”的视角下呈现,尽可能多地让观众看到他们的至情至性,从而更有震撼感地体会他们的选择和奉献。

比如毛泽东和杨开慧的故事虽发生在特殊历史下,但他们也如所有普通的夫妻一样,杨开慧会在为毛泽东梳头时论儿女情长,也会在送别丈夫时百般叮咛嘱托,担忧他的冷暖安危。在杨开慧被捕后,决心慷慨赴死时,她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有着不可撼动的坚定,观众仍然能感受到她决绝转身不回头的背影里,所深埋的无限牵挂与不舍。

光荣与梦想10集与11集的观后感(热播剧光荣与梦想口碑水涨船高)(7)

该剧善于借助合理化想象的艺术表达,巧妙地强化人物的温度感。杨开慧在身中两枪后,还有一丝气息时,她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丈夫向自己走来……当毛泽东得知杨开慧就义的消息时,他的切肤之痛无以言说,只是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将所有情绪都抒发在一个“霞”字之上。

真情实感最能打动人。《光荣与梦想》在依托史实的基础上,运用准确而意味丰富的画面,刻画立体形象,引导观众走入人物的内心,细腻展现他们身为血肉之躯的平凡一面,也由此凸显中国共产党革命战士甘愿放弃小我的伟大与无畏。

与此同时,剧中还生动再现了当时一大批革命先辈和有志青年的鲜活群像,以及他们“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

光荣与梦想10集与11集的观后感(热播剧光荣与梦想口碑水涨船高)(8)

比如,蒋先云在看清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真面目后,毅然选择离开黄埔军校,而后在战场上壮烈牺牲,让人泪流满面;陈毅长时间行军后腿伤复发,在没有任何医药的情况下,用手去挤弹片伤口,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动容。

《光荣与梦想》在刻画这些人物时,总能抓住关键细节,一笔传神。

▍诗意性表达,诠释丰厚意蕴

《光荣与梦想》无疑是史诗一般的剧作,不仅具备真实质感的正史品格,也拥有追求经典的叙事方式、镜头表达,充满了诗意的影像艺术风格。

诗意的作品,是值得永久回味和传扬的。《光荣与梦想》充分发挥戏剧形式的优势,在多个层面上将史性与诗性相结合,铺展开一部恢弘的时代诗篇,也绘就了一幅动人的革命图景。

光荣与梦想10集与11集的观后感(热播剧光荣与梦想口碑水涨船高)(9)

在叙事方式上,《光荣与梦想》以“情”切入。

第一集开场,杨开慧的一封手稿于1982年在杨家老屋墙砖里被发现,切换到老年毛泽东抚摸着一把梳子,睹物思人,一句“心怀常郁郁,何日重相逢”便将观众拉入革命领袖的内心,也奠定了该剧人文主义的温暖基调。而在接下来的剧情展现中,不管是夫妻情、兄弟情还是战友情,人文情怀都贯穿始终。

另一方面也注重事件表达上的有的放矢,进行视听画面的有效精简和适当概括化。

比如,剧中用了约十分钟的长镜头展现红军长征,并且灵活切换由上到下、由远及近、抽离飞升等各种视角,画面行云流水,加之磅礴的背景乐,叙事的同时也抒发了对红军进行战略转移这一历史壮举的赞叹,震撼人心。

光荣与梦想10集与11集的观后感(热播剧光荣与梦想口碑水涨船高)(10)

此外,《光荣与梦想》也擅长借助修辞手法来叙事、写史和抒情。镜头流转、时空复现,《光荣与梦想》以严肃的史学精神为“道”,以充满创造力的画面表达手法为“术”,有力呈现出了建党百年的历史风云,生动诠释出了革命先辈们的信仰和坚守,不仅架构起革命故事与当下大众的情感通道,也成为大众进行党史学习的影像素材。

来源/广电独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