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62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个破烂老旧的军人大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士兵突击之成长路上?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士兵突击之成长路上
01
1962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个破烂老旧的军人大院。
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哭泣,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儿出生了,他就是康洪雷。
40年后,他将成为中国军旅电视剧导演第一人。
康红雷的父亲是一名军人,从小就若有若无的被父亲灌输一些军人思想,在军人大院的耳濡目染,对军人形象既熟悉又好奇。
30多年后,当他第一次主导拍摄电视剧时,主人公石光荣,就是他心中英雄军人的外化。
话语粗俗有豪气,做事流氓有原则,不拘小节且重情重义。
小时候,康洪雷很顽皮,酷爱打架,一天不打架,浑身难受。闲来无事,就开车到街上跟人对碰,使劲撞,不怕死的撞。
很小的康洪雷就具有正义感的英雄情结。
据康洪雷诙谐的回忆到,一次在火车上,看到邻座女孩儿的钱包丢失了,忿忿不平。
为此,一人不怕死的单挑6个歹徒,结果鼻梁被打断了。
正因为他性格中有军人好强正义的因素,很多年后,他提到这件事时,一点儿也不羞涩,甚至还引以为豪。
童年的康洪雷是熊孩子一枚,常玩的游戏是模拟打仗。
遗憾的是,他认为童年的打仗不纯碎,没办法真刀实枪的干,都是假模假式的玩闹。
军大院里有个很高的烟囱,时常会冒黑烟,他一直有个想法,什么时间,一定要把那个最高的烟囱给炸了,这一定是件特酷的事情。
为了过炸烟囱瘾,在拍摄《士兵突击》时,他花巨资在演戏场上建造了一个水塔,然后直接给炸掉了。
他感觉超有快感。
凭借强烈的兴趣爱好,正值青春年华的康洪雷考上了内蒙古艺校,从此走上了文艺创作的道路。
1982年,20岁的康洪雷顺利分配到内蒙古话剧团,成为一名正式的舞台剧演员。
这一演,就是6年。
6年,康洪雷对于表演有着极其深厚的了解和感悟,他融入到表演的深层次,感悟着每一个剧情,人物带给自己的内在沉淀。
这一时间,他曾想考导演系,成为一名把控全场的舵手,以失败而告终。
1988年,康洪雷正式结束了戏剧演员的工作,进入内蒙古电视剧制作中心,开始真正的把电视制作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
场记,道具,副导演,他积极参与各种工种的工作,这一时间的工作经验给了他无与伦比的宝贵财富。
并以副导演的身份参与了83版《水浒传》和张纪中版《笑傲江湖》等作品。
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怀着学习的态度,孜孜不倦的从别人身上汲取着营养,充实着自己,让自己更具独立执导的能力。
他用心感受着身边的生活和每一个人,对世界充满感恩,所以在拍电视剧时,他很少拍摄人性的黑暗,抒发的永远是对世界美好的渴求和富裕的精神追求。
这个过程,他走了15年。
到了千禧年,他才开始主导拍摄了第一部电视剧作品《激情燃烧的岁月》。
从第一部电视剧就可以看出,这15年的沉淀带来他的是指数型的成长,不论是整个电视剧的精良画面,还是丰富且多层次的人物塑造,亦或是宏大的军事场景,都游刃有余。在21世纪初,都属于上乘制作。甚至是电视剧中的配乐,契合度非常高,完全看不出第一次主刀的青涩,而是行云流水般的熟稔。
他真正成长成了一个把控全场,且有理想,有思维,有深度的国家一级导演。
用康红雷的话来形容过去的15年:“在这15年当中,用最大的快乐和诙谐来掩饰我的窘态和伤感,以及我内心的很多郁闷。”
对于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西北汉子来说,15年的旅程是枯燥的,是孤单的,是漫长且煎熬的,但幸好,岁月永远是等价交换,学会和时间做朋友,它馈赠给我们的远远要比我们付出的要多的多的多。
我猜想或许正是因为这样,许三多这个人物才会让他那么喜欢。
在孤单和自我鼓励中坚守,在荒凉的草原上执着着,这不仅是许三多,也是康洪雷的自我写照。
拍完处女作《激情燃烧的岁月》后,康洪雷已经38岁了,正是如日中天的年纪,他成功的完成了对年少时英雄的幻想和塑造。
处女作一经电视台播放,收到诸多好评,随后几年,康洪雷陆续拍摄了《青衣》和《民工》等现实题材的生活电视剧,均没有引起太大水花。
他心中一直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寻找到一个新时代下的军人形象,拍摄出一部老少皆宜的战争励志片,创造出一个属于21世纪的全民英雄偶像。
等待了4年,直到康洪雷等到了《士兵突击》这个剧本,他知道,时机终于来了。
2004年的某一天,在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的礼堂里,正上演着一场话剧,名叫《爱尔纳.突击》。
那天,康洪雷应好友李义华的约来观看话剧,在表演开始,团长就宣布说这是最后一场演出,演出完毕后,话剧团将要解散。
随后的表演里,全场演职人员都带着悲凉的伤感,且慷慨激昂的演好最后一场,那种无奈和悲凉一直萦绕在舞台下的每一个观众,包括康洪雷,甚至康洪雷身边的观众都哭了。
话剧表演一结束,康洪雷神情激动的冲到台上,和每一个主创演职人员握手。
是的,是这个感觉,他心动了,这个傻里傻气的平凡士兵许三多是他梦寐以求的男主角,是他想要创造的下一部戏的男一号。
他辗转找到了这部话剧的编剧——兰晓龙。
康洪雷一直记得给兰晓龙打电话时,兰晓龙接电话时的方言。
“电视剧剧本早就写好了,已经写好两年了,你要是拍,当然好啦”
在朱军的《艺术人生》访谈节目中,康洪雷模仿兰晓龙说这句话时,台下一片大笑。
02
那几年,兰晓龙一直在人生低谷徘徊。
97年毕业当天,直接被一辆越野车带进了战士话剧团,从那几年后,他一事无成。
在军队里,他依然保持着湖南伢子的顽劣和散漫。
写的很多话剧,都因为各种原因被pass掉,受上级领导批评是常有的事儿。
他时常怀疑自己的人生废了,没有作用了,发挥不了余热,该退伍了。
终于在2000年,他写了一本《红星照耀中国》,被团长在全团表扬,放佛在说兰晓龙,你终于不再是废物了。
他却一直胆战心惊的,事出有妖必有反,他觉得这比团长骂他还要难受。
这本剧本因为语言偏向诗歌,不适合改编成话剧,由此被搁浅。
1973年,兰晓龙出生于湖南邵阳,父亲是一名退伍老军人,母亲成分不好。
从小酷爱读书,这是唯一一件能让他找到动力且坚持下去的事情了,看完了家里的小说,就去母亲学校的图书馆接着看,小说看完了,就去看一些晦涩难懂的医学书籍。
除此之外,他没有表现出其他任何的优秀天赋,在学校,老师从来没有夸奖过他,在老姐的督促下,两天画了一幅画,就再也不画了。
学习成绩差,高考没有任何希望,高中前也没有出过湖南。
高中毕业后,收到姐姐从北京寄过的书,是一些大家的戏剧集,包括莎士比亚集,曹禺集合,郭沫若集。在老姐的鼓励下,他准备去看看湖南以外的世界,坐着火车去了北京。
1990年,到北京时,中央戏剧学院的招生已经结束了,第二年,还是没考上。
私下找了一个85届的老同学,让他帮忙辅导自己功课,因为导演系,必考诗歌朗诵。
学长的辅导方式很奇葩,至今让他印象深刻。
为了锻炼他的胆量,学长把他拉到了操场,两个人间隔40米,相当于在操场的两端。当兰晓龙开始用湖南方言朗诵的时候,总是伴随着一声声的嘲笑。
声音大了,还把教室里面的人给炸了出来,然后一看到有85届的老同学撑腰,又乖乖的把头给缩了回去。
果不其然,1992年的考试,湖南方言太过明显,挂掉了。
回想这两年,他五味杂陈,除了参加考试和复习,其他时间一直辗转在各个剧场打杂,赚取学费,人生的不安全性和迷茫一直伴随着他,唯一不变的是湖南人的乐观幽默让他始终相信自己。
有一次,脚被碰破了皮,他连路过的公交车都追赶不上的时候,他强烈自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废掉了。
1993年,导演系挂掉了,幸运的是编剧系却过了,在学校的几年里,理论学业成绩差的一塌糊涂,平时学业重,每个周要写好几万字的剧本,晚上都在加班写作业,一上课就趴在桌子上睡觉。
英语差到无能为力,被分配到了C班,上课就从ABCDEFG开始。
他感觉自己受到了奇耻大辱,等到了第三周,老师上课,他却再也听不懂了。
97年,他被要到了北京军区战士话剧团,以兰晓龙的话来说,是莫名其妙。
在话剧团里,他还保持着自己一贯的风格,几年后,团里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很散漫的人,站没有站相,坐没有坐相,开会坐桌子上,双手捧着腿。
军营里类似许三多的形象实在太多了,那几年,根据团里的创作要求,写了好几本剧本,都被说成是假人。
2000年,春天,根据军政安排,他被下放到连队去体验普通士兵生活。
陆续到各个军政机关代职,在这段时间里,他接触了不同的兵种,深度了解了军队,包括一些宏观作战,军事演习等,这给他在剧本《士兵突击》中的战争场面增色不少。
在下放部队期间,有一次,训练完了,跟连长聊天,连长看到一个年轻小士兵在前面路过,把小男孩儿叫了过来,让他笑一个。
他一笑,憨憨的,满口牙齿都露了出来,并且整个牙都是烂的。
这个小士兵在整个连队里,都是勤奋且笨拙的,经常被士兵们捉弄,但士兵们都很喜欢他。
这个小士兵就是许三多存在的基点。
在《红星照耀中国出来》后,兰晓龙随即创作了《爱尔纳.突击》的话剧本,被战士文工团搬上了舞台。
在接到康洪雷的电话时,兰晓龙的心情当然是兴奋且激动的。
他早都把剧本给写好了,只希望有一个机会,现在他终于等到了。
03
剧本有了,康洪雷说干就干,快速组建了制作团队,导演康红雷,编剧兰晓龙,副导演李义华,总制作人张谦。
推算了预算,需要1200万,当时只有八一电影制片厂愿意投钱,还远远不够。
康洪雷无奈,一个人拿着剧本大纲冲到华谊董事长王中军的办公室,和侦察兵出身的王中军只谈了7分钟,就把投资给定了下来。编剧,导演,投资方,三方一拍即合。
接下来就是招募演员了,招募消息一出,就来了很多试镜的演员,其中不乏一些具有知名度的演员。
试镜了很多演员,康洪雷都没有找到符合自己心目中的许三多。
第一个定下来的演员,是陈思诚。
那个时间的陈思诚才拍完康洪雷的《民工》,担任剧中的男一号。
这个帅气,有活力的男孩儿,康洪雷在看完剧本的第一时间就确定了他适合成才这个角色。
陈思诚出生于干部家庭,从小家庭环境优越,让他自身有着优质的优势条件。
16岁考上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戏剧学院,和赵薇是同班同学。
因在学校打架,被劝退,对于年少得志的他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挫折。
没有放弃的他,通过努力,两年后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
2002年,大三的他出演了荧幕处女作《法官妈妈》,拿到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
很有意思的是,王宝强曾在这部电视剧中特别出演,所谓特别出演,不过是群演罢了。
两人在进组的第一天,一见面就喊出了对方的名字,双方都很惊讶,毕竟都不是出名的演员。在拍完《士兵突击》后,王宝强已经把陈思诚的妈妈认作干妈了。从此结下了两人一生的兄弟友谊,就像电视剧中的许三多和成才。
陈思诚在看完康洪雷给的剧本后,表示希望出演男一号许三多。
剧本中的成才为人处事,交友都太过于势利,和男一号相比,简直就是完全相反的人物。
一次《民工》剧组私下聚餐时,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还没说完就被康红雷制止了。
康洪雷指着桌子上的人说,“你看许三多是最不招人待见的那一个,你看,这一桌你是最受欢迎的,你是最帅的”。
就这样,陈思诚定下心来,确认出演成才。
04
许三多的角色还没有定下来,康洪雷便收到了一封3000字的请战书。
言辞诚恳,一出口就想出演许三多。
他,就是张译。
2006年的张译,正值人生水分岭阶段,事业下沉到了最低谷。
十年战友戏剧团的生活,他一直被边缘着,一直被否定着,没有演过人的角色,饰演最多的是蟑螂,蚂蚱这些动物。唯一一次饰演人的是自己编排的话剧,自己是导演。
在剧团里,他看不到未来人生的希望,团里的导演都心疼的说:“你不能在演戏了,你演戏就是个死呀”。
那一年,张译已经28岁了,对于电影演员来说,这个年纪不红,就意味着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但张译不认命,最起码对于《士兵突击》这部戏剧来说,他有着充分的自信。
从2000年开始,张译所在的战士文工团就已经在开始排练兰晓龙的《爱尔纳.突击》,他为这部话剧做了3年的场记。
在这三年里,他熟记了剧本里每一个人物的形象和台词。再加上3年的沉淀,这部戏在他心中存活了6年。
张译主动写请战信,也是被逼无奈,马上要面临转业,人生方向在哪儿,他一点儿也看不到希望,愁云惨淡。
他并非有太高的野心,也不是非要演《士兵突击》中的男一号许三多,后来他笑着说只是故意将目标写高,希望有个可以讨价还价的空间。
他早就把目标定在了史班长身上,这个人的性格和他完全契合,事实证明,他确实把史班长诠释的很好。
在电视上映完后,主创人员做客《艺术人生》时,被朱军读到请战书时,他左手扣着右手的掌心,尴尬的笑。
这个老实的东北小伙在提到这件事情,还是会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当时竞争史班长的角色人选也很多,包括饰演袁朗的段奕宏。
而康洪雷很痛快定下了张译,且没有其他备选。
选角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康洪雷选了还欠个“人情”的张国强饰演连长。
选了青涩有煞气的段奕宏饰演袁朗。对于这个角色,段奕宏拒绝了康洪雷两次,因为他认为他演不好那个角色,怕变成只会嚷嚷的军人形象,他还没有找到一个基点,他希望自己能够出演温暖的史班长。
康洪雷给他戴高帽子说,“外界传你塑造能力强,我想看你能有怎样的塑造能力”。
就这样,段奕宏被拉上了《士兵突击》这条船。
05
离正式开拍只有半个月时间了,其他演职人员都定下来了。唯有男一号许三多还未知,这可急坏了导演组。
面试的演员有十几个,康洪雷一直觉得面孔太过于城市化。
直到有一天,解放军政治部李洋上校想起了几年前拍摄《天下无贼》中的王宝强。那个憨憨纯净的小伙子让他印象深刻。
康洪雷随即看了王宝强的《天下无贼》和《盲井》,电影中的许三多,憨厚淳朴,明净的眼睛里淌着一泊湖水,他胆怯,畏惧,有着农村人的小心翼翼,跟人沟通的懦弱,出门在外的惶惶不可终日。这些原本是弱势的特质,在这部电视剧里,却格外契合。
康洪雷多方找到王宝强的联系方式,通知他来试镜。
王宝强却推辞不来,那两年,王宝强的傻根形象深入人心,他一直想要脱掉,去实现自己的武侠梦,像李连杰那样。
正好那段时间,也有剧组找他参演武侠片。
拍完《天下无贼》后的王宝强签约了徐帆旗下公司,徐帆呢,正好又是康洪雷上一部戏《青衣》的女主角。
徐帆知道后鼓励王宝强上康洪雷的戏,去尝试一下男一号的滋味。
王宝强试镜的题目就是让在操场跑两圈,全体导演主创看到王宝强奔跑的身影,瞬间兴奋了起来,这,就是许三多,他们为此找了三个月。
张开口唇红齿白,说起话满口方言,笑起来一口大白牙。这完全匹配康洪雷的要人需求。
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他就是兰晓龙,他是一个纯正的学院风,他担心没有受过正规表演的王宝强,无法演出许三多的韵味。
在康洪雷的坚持下,王宝强顺利出演许三多。
王宝强看完剧本后,才发现这部戏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这不就是自己的人生经历吗?
一个孬兵的涅槃之旅,一个废柴演员的草根逆袭。
8岁的王宝强,因为看了李连杰的《少林寺》,毅然决然的去了少林寺,成为俗家弟子。
练了3年武术,有天,好奇的问大师兄,什么时间能看到我们的电影?
大师兄被问懵了,什么电影?你有看到摄影机对着你吗?
大师兄告诉他,如果想拍电影,那就去北京电影制片厂。
为了追逐梦想,年仅14岁的王宝强从家里带了500块钱踏上了北京的火车。初到北京,一片都是蒙的,看着高楼大厦头晕,逮到谁就问在哪儿拍电影。
每天天没亮,他就去电影厂外,跟群演一起等到剧组来挑人,一看到群演头或副导演来,就自我推荐,练过武功,连忙开始翻跟头。
群演拿的钱远不够在北京生活,他一边拍戏,一边在工地打工,年龄太小,每天只能拿到20元。有一年过年,没钱回家,他躲在被窝里,狠狠的哭了一场。
两年后,他幸运的被挑中,16岁的他本色参演了人生第一部电影《盲井》,电影在国际上获得了很高的赞誉,他凭此拿到了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最佳新人奖。
随后,他又被冯小刚看中,出演《天下无贼》。
就这样,一个草根演员王宝强,一步一步的崛起,从《士兵突击》后,他将开启他崭新的演艺事业新高峰。
06
电视剧还未开拍,反对声扑面而来。很多身边的朋友都说这是部纯男人戏,没有爱情,没有女人,不符合市场,会有人看吗?会得到市场认可吗?
康洪雷西北汉子的犟劲又出来了。
一开拍,问题就来了,一群没当过兵的演员怎么能演好军人呢?康洪雷就把所有演员扔到了北京军区特种大队里。
和普通士兵一起吃饭,一起训练。10天的魔鬼式训练,让他们脱胎换骨。
期间,陈思诚受不了这苦,晚上偷偷开车溜回家,被康红雷逮住,揪回军营,扔进了10几人的大宿舍。
电视剧顺利开拍了。由于和人物的成长经历契合,王宝强很快进入角色。
王宝强很自信的说,第一场戏就得到了康红雷的赞扬。
康红雷有趣的评价他说:“我觉得王宝强的表演完全就像是一只狗,你拿一个球,比方说,你只要一扔,他一定会蹭就窜出去,完了稳稳的叼住它,再送回来给你,非常准确。什么时候抬眼,什么时候转身,不用你教。”
初中没毕业的王宝强,文化程度较低,有些台词不认识,随身带着词典,随时翻阅。
相较王宝强,张国强第一场戏可惨了。
饰演军长的儿子,担任钢七连的连长,竟然被演出了农民的感觉。差点儿被康红雷给换掉。
那时的张国强已经38岁,但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老演员,如果这部戏被换掉,他就失业了。
那天中午,他没有吃饭,就坐在仓库外面苦恼着。
康红雷看到他,对他说,“我允许每个演员有两到三次发挥失常。”这才让张国强放下心来。
事实证明,他表演的很完美,甚至结合自己的自身优势,将拔高了高连长这个角色。
兰晓龙高度评价道:“张国强同志的磕巴,我写的高连长是不磕巴的,我军雷厉风行,哪能一个这么磕磕巴巴的,立立立正,哪儿有这么叫的,我替张国强得意,是老康把张国强的缺陷用的如此活灵活现。”
拍戏的那几个月,段奕宏应该是最难受的。因为他演的戏,一直没有得到导演的表扬和认可。
一和导演沟通,导演就说:你认为怎么舒服就怎么来。不确定感和煎熬感始终伴随着段奕宏。
事后,康洪雷解释道:段奕宏饰演的袁朗是新型时代下的尖端作战人员,眼中的煞气和不确定是这个角色必须具备的。让他始终保持不确定性,才能让这个角色更加丰满。
很多年后,有网友评价段奕宏的角色,“一遇袁朗误终身”。
一帮没有女人的汉子剧组,辗转四川,云南,北京,内蒙等多个地方。
整整90天的时光,就顺利的完成了这部戏。有快乐,有忧愁。演员们也喜欢跟康洪雷闹,饰演李梦的演员马艺回忆。
有天没拍戏的几个家伙闲的无聊,把导演的内裤给挂到树上了,红色内裤,预计让导演着急一番,结果好几天过去了,康洪雷也没有搭理他们,也没有提内裤的事儿。
最后一个杀青戏是在北京,相信看过《士兵突击》的观众都知道。
甚至有人说,每路过一次天安门,都会想起一个人,他叫史今。
在临近退伍时,连长问他有没有什么要求。
他说,“老说咱保卫首都啥玩意儿啊,没见过首都啥样呀,天安门呀,王府井呀,西单呀,烤鸭呀。”
连长带他去了北京,看了天安门的夜景,当汽车驶过天安门时,史今压抑的痛哭起来,连长往他嘴里塞了一颗奶糖。
故作轻松的告别,在那一刻,他哭的撕心裂肺。
那一场戏,拍了两次,第一天,因为心事太沉重,再加上人又多,张译始终没办法哭出来,原本计划排第二条,可是天安门的灯熄了。
第二天补拍,正好那天,他收到了同意他申请转业的通知,所有夹杂的心情汹涌而来,他哭的梨花带雨。
10年了,他真的要离开他魂牵梦绕的文工团了,那一刻他是多么不舍。
车子驶过天安门,在拐角处停了好半天,兰晓龙和张谦陪着张译哭了好长时间。
最后在八一制片厂集合的时候,康洪雷没有到场,他开着车就跑了,大家都跟着车后面喊他,后来,他说他害怕哭泣。
《士兵突击》就这样拍完了,谁也不知道他未来会怎样,但那一群年轻的“傻瓜们”愿意为他奉献自己的青春。
07
2006年,12月26日,《士兵突击》首次在西安电视台播出,反响平平。
直到2007年5月,北京卫视再次播出,掀起收视狂潮。最高时段,达到3个点,收获了当年的电视剧收视率之最。
《士兵突击》火了,火的一塌糊涂,“不抛弃,不放弃”成为了年度流行词汇,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几个月前,一起吃大锅饭,嬉笑打闹的“王八蛋们”,瞬间都成为了新晋国民男神。
戏火后,张国强贱嗖嗖的给康洪雷发信息,“我说导儿,士兵突击大火了,它怎么这么火呀,我说这谁导的呀?”
康洪雷没搭理他,过了很长时间,给张国强回了一个信息:“太火了,容易死人的”。
《士兵突击》确实是火了,毋庸置疑,就连当年的征兵广告,用的都是许三多转身的那个微笑。
这是康洪雷专门为片尾曲设计的序幕,体现他对军人的情怀。
很多年轻人参军入伍,立志成为像许三多一样的优秀军人。
一瞬间,许三多成为了众多年轻人的精神偶像,并力挫李安,王朔,史玉柱等大人物,成为第一个登上新周刊年度新锐人物的虚拟人物。
在随后的两年里,《士兵突击》包揽了国内各大电视剧颁奖典礼的奖项。
主创人员也是全国到处飞,参加了各类优秀访谈节目,包括朱军的《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道,非常道》,鲁豫的《鲁豫有约》等。
2009年9月,在飞天奖的颁奖舞台上,钢七连所有主演人员均到位,站在舞台上,穿着军装大声朗诵钢七连的连歌,那一刻,旌旗飘扬,每个人热泪盈眶。
那一年的主持人是董卿和朱军。
康洪雷在获奖感言上没有说太多的话,只朗诵了一首诗歌,诗歌里满是大草原上的风光。
90天的时间很短,却足以一辈子铭记。《士兵突击》带给每一个演职人员的不仅是荣誉,还有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有梦想,有理想,还有艰难沼泽时的奋起。
那时,他们都没出名,满怀迷茫,憧憬和向往,憋着一口气,像许三多一样,傻子式坚持和奋斗着。
几十年过去了,《士兵突击》早已长进了他们骨子里,成为他们骨血的一部分。不管是段奕宏,张国强,张译都曾在多个场合感谢过康洪雷,感谢过《士兵突击》。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参加《鲁豫有约》时,王宝强讲到自己参加湖南综艺节目,腿骨折了,陈思成到北京医院看他时,说的第一句话是“不抛弃,不放弃”。那时,离《士兵突击》播出已经9年了。
在参加电影频道访谈节目时,主持人突然问王宝强,“你是钢七连多少个兵”,他脱口而出说“我是钢七连第4956个兵”。
拍完《士兵突击》后,康洪雷又和兰晓龙创作了《我的团长我的团》,王宝强没有来,他的角色由谢孟伟代替了。
再然后,就是陈思诚的《北京爱情故事》,那时最后一次聚齐了那么多士兵突击的演员。
而今,陈思诚成了50亿票房导演,王宝强成了国际喜剧影帝,张译演技封神,段奕宏获得东京国际影帝。
纵观中国电视剧历史上,有如此造星能力的,数来数去,也只有《还珠格格》。
08
2016年,7月11日,导演康红雷在微博上发出了#士兵突击十周年#的集合令,称“《士兵突击》十年重聚首!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挥斥方遒!为了《士兵突击》,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导演康洪雷报到!”
微博一发,王宝强,陈思诚,段奕宏,邢家栋,张国强等剧中主演纷纷转发报道,引发热议。
半天时间,话题阅读量破亿。在上万条的评论里,有人希望《士兵突击》全员集合,有人询问是否会再度推出续集,更多的网友感慨十年之间,电视剧带给自己的精神鼓励和支持。
为此,北京电视台特别策划组织了“士兵突击十周年”活动,召集剧组全体成员再聚首,与全国观众一起,致敬经典,重温感动。
在百度士兵突击的贴吧里,关注人次达到9万余人,发帖次数超过830万次,截止到目前,仍旧每天有人在贴里分享着电视剧中的精彩之处,感受着士兵突击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鼓励我们砥砺前行。
豆瓣评分,逐年上涨,稳定在9.5分,9.6万人评论,位列国产军旅题材电视剧榜首。10年过去,截至到19年11月份,每月保持十几篇的数量增长。
著名主持人何东说,他把《士兵突击》刷了10遍,越看越喜欢。
但,刷了10几遍的人何止他一个呢。
12年时间,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着许三多,当我们迷茫,孤单,困惑的时候,他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解毒剂。
09
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士兵突击》似乎成为了康洪雷导演最高光的时刻,从《我的团长我的团》之后,他一直被期待着能够制作出取代《士兵突击》的作品。
2019年,《陆战之王》横空出世,一听说是康导拍得,立马遭到网友吐槽。
康洪雷一直在憋着一把劲儿,想要超越经典,在参加一个讨论军旅剧的沙龙里,他无奈的说,“导演也好,演员也好,如果总拿一个作品说事儿,那不光荣,那是他们太懒了,丢人。”
在知道要做一个《士兵突击》十周年时,他的第一反应是:“瞎闹,都已经过去那么久了,早该翻篇儿了。”
不论是江郎才尽也好,还是在筹谋着下一个传奇,我们愿意等待。
兰晓龙采访时说:“生活就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永远没办法一下子全部解决,只能接受你的问题,该怎么过就怎么过”。
也正如一行禅师说:“你应该把含在嘴里的那瓣橘子吃了。”
这或许是我们该学会《士兵突击》里最大的精神力量。
兰晓龙还说从来没有想着要从剧情里给观众传递出什么精神,他只是希望应该是那样的,所以他就那样写了。
在《士兵突击》的结局,编剧和导演并没有给演习一个华丽胜利的结局,而是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划着皮艇,迎接朝阳,走向新的战场。
23岁的许三多,还没有找到当兵的意义,还学不会面对身边人的离开,依然会出糗,做事很笨拙但他仍然乐观的踏实走着。
我相信,这就是我们爱了《士兵突击》十三年的理由吧。
主要参考文献:
凤凰卫视,【非常道】士兵突击系列 之 兰晓龙 20071112
中央卫视:《人物采访2009年,新锐导演康红蕾》
中央卫视:朱军《艺术人生》
中央卫视纪录片:《家事之士兵突击》
上海卫视:《可凡倾听》
中央电视台第六套:《电影频道》
作家张西所著《奇迹——康洪雷和<士兵突击>》
导演康洪雷谈《士兵突击》 是荣耀也要告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