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从挑刺儿想到的……

原创 耕夫 失耕园 6月24日

(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从挑刺儿想到的……

散文阅读理解字句赏析(散文从挑刺儿想到的)(1)

“老忽,来帮下忙。”妻子左手把着孩子的脚,右手拿着针,给孩子挑刺儿。大概是看不清楚吧,喊我帮忙了。

我无意中浏览到巴米扬佛像群的网络资料,正看得入迷呢,妻子喊我帮忙,我也只好放下手机,凑过去帮助把住孩子的脚。

大多数人应该都有身体上某些部位被扎上刺的经历。竹木刺儿、金属刺儿,不管是什么刺儿,扎在身上虽然不会要命,甚至也不太疼,但相对于身体上的骨和肉,刺儿是“异质”,主人无一例外地都要“除之而后快”。

现在刺儿扎在六岁的小女儿脚掌上,她自然是喊痛。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深知“芒儿在背”的痛苦,所以夫妻合作动手,要给孩子挑刺。

然而这刺儿太小、太细,或许还扎得太深。我打开手机上的手电筒照着,夫妻俩仔仔细细地查看,最终发现孩子脚后跟处隐隐约约有个几乎看不见的黑点。

“就是这儿了。”妻子一边说,一边用针尖去刮那个小黑点。孩子大声哭闹,害得我不得不用双手紧紧按住孩子的脚。就这样,夫妻合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孩子脚上的刺给挑出来了。

散文阅读理解字句赏析(散文从挑刺儿想到的)(2)

完事后,我继续刷我的手机。手机文章上显示,阿富汗巴米扬镇附近的山崖上,有六尊依山而凿的佛像。其中两尊巨佛,一尊造于公元五世纪,高55米,着红色袈裟,名叫塞尔萨尔;一尊凿于公元一世纪,高38米,身披蓝色袈裟,名叫沙玛玛。这就是大家熟知的巴米扬大佛了。

还没看完呢,妻子又在一边唠叨了:“把孩子的被套、枕套放到洗衣机里洗一下。”我只好放下手机,从编织袋里取出孩子的被套、枕套,一看,这不都是全新的嘛!

我不解,忙问妻子:“这都是全新的,原来的被套、枕套怎么不要了?”

妻子一边忙活,一边回答:“这是幼儿园免费更换的,原来的被套、枕套上有星-月标识,要去掉。”

我一般嘀咕着说:“可惜了,真没必要。”一边把孩子的枕套、被套拆下来,扔进洗衣机里。

散文阅读理解字句赏析(散文从挑刺儿想到的)(3)

孩子在回-族幼儿园上学。幼儿园为显示民族特色,设计了含有星-月元素的图标,绣在孩子们的被套、枕套上。这会儿,不知道什么原因,幼儿园主动承担费用,把孩子们的枕套、被套都换了。新的枕套、被套上没有任何图标。

洗衣机滚动着,我的心思又回到的巴米扬大佛上。我打开手机继续看文章。文章写道,2001年3月12日,巴米扬大佛遭到了塔-利-班-政-权的轰炸,爆炸声持续了三四天,最终摧毁了包括塞尔萨尔和沙玛玛在内的所有佛像。

放下手机,我又想到了“异质”这个词儿。想来,侵蚀肉体的刺儿是必须除去的;“君子和而不同”的那种“不同”,是可以保留的;而塔-利-班那种自我压缩眼界,从而容不下“巴米扬大佛”的做法是要不得的。

2020年6月24日/昆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耕夫,本名忽继辉,云南巍山人,回族,昆明正则会计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经理,草根财税专家,七零后文青,网络自媒体作者,网媒《老忽说会计》及《失耕园》主编及主要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