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20个国际读书日,姗姗的朋友圈已经被各种荐书的推送刷屏了。姗姗却和大山聊起了我们追过的各种小人书。

大山说他小时候的极爱看小人书,经常为了看一本小人书忘了吃午饭,而现在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姗姗和她的小伙伴们回忆了自己追过的小人书,这些书能唤起你对童年的回忆和对你来说或许久违的,沉迷于书中的感觉吗?

1

《阿衰》

50年代有哪些著名的小人书(趣谈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1)

▲▲▲

谁的课桌洞里没有藏过一本阿衰呢?

还记得小学时候去新华书店最爱逛的就是漫画区,那些堆叠的整整齐齐的长方形小本子,翻过多少遍也能笑出声。阿衰又恶作剧了,阿衰又被大脸妹欺负了,阿衰又在做白日梦,阿衰……我们为买到最新一本的漫画而洋洋得意,觉得这样彩色的故事不会有结局,那些从一个桌洞偷运到另一个桌洞的阿衰,不知道最后被留在了哪里。

——By CL

2

《淘气包马小跳》

50年代有哪些著名的小人书(趣谈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2)

▲▲▲

贪玩的爸爸,宝贝儿妈妈,漂亮女孩夏林果,同桌冤家路曼曼,笨女孩安琪儿,四个调皮捣蛋的朋友,这简直构成了我们整整六年的小学生活。吵闹,欢笑,泪水,成长,每天的日子都过的像故事书一样。开心的时光总是快得不自知,眨眼间那段天真烂漫的岁月就成了我们记忆中的小黄花。

我多想回到那个下午,乖乖得坐在书桌前,听纸张一页页翻过,直到妈妈喊我吃晚饭,才磨叽地合上淘气包马小跳,闻着饭菜的香味走到餐桌边,生活如此简单。

——By 陈璐

3

《哆啦A梦》

50年代有哪些著名的小人书(趣谈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3)

▲▲▲

童年的我们,希望可以拥有一台时光机,随时回去那些甜美的日子;希望戴着竹蜻蜓,飞越森林和海洋;希望打开任意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最希望拥有的,是无所不能的哆啦A梦。可爱的蓝胖子,你不仅守护了大雄,更守护了我们童年的梦。

小学时,每天放学回家守着电视看哆啦A梦尚且不能让我满足,自己偷偷攒钱买漫画,课堂上放在那小小的抽屉中, 透过黑白色的纸张,窥见了另一个奇妙的世界。你永远不知道它的异次元口袋中藏着什么,没有它不能帮你实现的梦想,它是我们童年最美好的存在。

如果长大了,哆啦A梦就会离开

那么,我希望自己永远不要长大

——By 逆•翦

4

《冒险小虎队》

50年代有哪些著名的小人书(趣谈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4)

▲▲▲

我们曾穿梭于各种各样的奇幻世界,曾去寻找法老的足迹,也曾被困于石器时代,曾数次在“鬼屋”探险,也曾见到“幽灵”、“吸血鬼”甚至是外星人,我们揭开一个个的阴谋诡计,我们多次在危机四伏中化险为夷。小时候的我们,跟随着小虎队感受那些惊心动魄的瞬间,完成一场场奇丽的冒险。

你还记得那张神奇的“解密卡”吗?那张触感纤薄、质地独特的卡片,轻轻覆盖上去,便可以找到答案。每当一个悬念抛出,年幼的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答案,再依据答案去前文中寻找线索。每个伏笔都在层层设计,每一次打开就有着一口气读完的冲动,扑朔迷离的剧情让人欲罢不能,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更能体会一把当侦探的奇妙感受。

这是我人生中最早的侦探小说,大概是它激起了我血脉中对于未知的探求和对冒险的渴望。也许书中讲述的故事我早已遗忘,但我总觉得那种冒险精神,却烙印在了我灵魂的最深处吧。

——By CYL

5

《笑猫日记》

50年代有哪些著名的小人书(趣谈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5)

▲▲▲

要说到记忆最深刻的书,当然是杨阿姨的《笑猫日记》丛书系列啦!笑猫、地包天、老老鼠、虎皮猫、二丫、小可怜……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构成了一个温馨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猫和老鼠也能成为好朋友 ,笑猫可以用笑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他会微笑、狂笑、冷笑、狞笑、嘲笑、苦笑,还会皮笑肉不笑,他用笑与人类交流。据说杨阿姨又出了续集《云朵上的学校》、《青蛙合唱团》、《从外星球来的孩子》,你想看吗?

——by Echo

6

《老夫子》

50年代有哪些著名的小人书(趣谈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6)

▲▲▲

小学时,作为一个优秀的好学生当然是不会买漫画书的,但是同桌却是一个漫画迷,课桌里塞满了各种漫画,他几乎有《老夫子》全套,当然,这就变成了我的“福利”,一下课就和同桌兴致勃勃地看,总是被逗得哈哈笑。偶尔忍不住,上课偷瞄几眼,为了不笑出来,每次都差点把自己逼出内伤……

——By CJZ

>>>>

这些杂志,你也一定看过

《萌芽》

50年代有哪些著名的小人书(趣谈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7)

▲▲▲

《萌芽》见证了我中二的时代。作为一个生长于江南小镇的孩子,对于魔都的认知和向往也从《萌芽》里的故事开始。但是对于华丽的辞藻、明媚的忧伤的嫌弃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就像现在我们一边吐槽网络剧低俗一边迷得废寝忘食,那时我也是表示不屑的同时每隔几天就去学校边上的书店蹲着。

——By 豆子

《意林》

50年代有哪些著名的小人书(趣谈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8)

▲▲▲

高中的时候大家都顶着收集作文素材的幌子,上课下课在桌洞里翻杂志,尤其是意林。我记得笑话最好笑的就是意林和格言,但是意林笑话比格言多,隔几页就会有笑话的样子,所以看意林比看格言积极——比看所有书都积极!

那时候大家谁买了一本新的意林,就莫名排起了队伍,第一个谁看第二个谁看,到后面甚至都直接把书掰成两半分开来传(不得不说现在想想这真的是太…)意林一直都先看笑话,但是往往大家整本杂志都会看完,越到后面越觉得其实每个版面有些写的很长的故事都还挺好看的,而书边缝上有些经典的名言、格言或者段子,也强行可以说是在作文里发挥了一些小小的作用的吧。

——By 糖球

《青年文摘》

50年代有哪些著名的小人书(趣谈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9)

▲▲▲

《青年文摘》在我们同学之间流传度最广。高中的时候生活枯燥无聊,有人订了杂志就被借来借去,常常到主人手里的时候全班都已经传阅过了。

我和同桌常常一起翻开《青年文摘》直接看笑话,但很少会真正笑出声。再来就是看里面的青春纯爱故事,看得满面桃花开,但合上书,就又瞬间变回标准书呆子脸开始刷题。

——By LYL

《儿童文学》

50年代有哪些著名的小人书(趣谈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10)

▲▲▲

《儿童文学》说

“本刊适合9至99岁公民阅读”

第一次接触《儿童文学》是多大,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小时候,几本厚厚小小的杂志,就可以满足一整个月的阅读时光。那些美而温暖的文字,那些细致美丽的插图,陪伴了我整个童年。

那时候,每个月最期待的就是送刊的那几天;

那时候,一本杂志总是不舍得读得太快,怕读完了却没有新的可以看;

那时候,一幅插画都会看很多很多遍,直到后来看到插画就可以直接猜出作者;

那时候,同学们总会在一起聊起新一期杂志中的哪篇哪篇;

那时候,说不出那些文章哪里好,只觉得那些故事、那些文字很美很暖……

现在,家里的书架上还摆着长长一排的《儿童文学》,放假在家的时候闲着拿出一本翻了翻,竟然还能依稀记得那些故事中的某些情节。那些很多年前的杂志,现在算不算是绝版?

不矫情,不喧哗,只写最美最纯净的儿童文学。不只是写给孩子,也写给每一个“9至99岁”的公民。所以很幸运有这样一本杂志陪着自己长大,如果可能的话,我也愿意一直读到99岁呀。

——By 阿吉

◆ ◆ ◆ ◆ ◆

你也在评论区跟大山和姗姗聊聊你记忆最深刻的书

好吗?

来源:山东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