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读《三国演义》,感觉就是两个字:精彩。

之所以这本书好看,关键是因为其题材是小说,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塑造典型性的人物和事件。因此,根据小说改编拍摄的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也很好看。

等到多少了解一些《三国志》之类的历史书时才发现,原来《三国演义》小说和电视剧中都把一些历史人物做了改编,其中大多数都是美化或拔高。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典型事件(被三国演义严重弱化的刘备)(1)

比如被神化成“诸葛近妖”的智绝诸葛亮,实际上其才略应该稍逊于张良。还有被神化的关二爷关羽,论战术和战力在我国历史知名武将里其实是排不到前二十的。当然还有人人都喜欢的“桃园园外郎”赵云,实际上在刘备部下长时间担任的都是偏将和杂号将军,还不如魏延受重视。

有神化的就有矮化的,有美化的就有黑化的,比如“小气鬼”周瑜,“二五仔”魏延,“莽撞人”张飞还有“奸绝”曹操。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典型事件(被三国演义严重弱化的刘备)(2)

笔者认为,还有一位三国主要人物被《三国演义》小说和电视剧给弱化了,那就是刘备。在小说和影视剧中,刘备最大的特点居然和林妹妹有相近之处,居然动不动就“哭”,用孙彦军老师的话讲,拍个《三国演义》那真是把眼泪都哭干了。也因为此,民间就有刘备“哭出天下”的说法。

实际上,《三国演义》把刘备弱化得相当厉害,我们来看看刘备是怎么从牛人变成哭神的。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典型事件(被三国演义严重弱化的刘备)(3)

一、《三国演义》前半段刘备还是英雄

从《三国演义》刚开始到刘备三顾茅庐,这期间对刘备的描写基本上还算是正常,其中不乏一些经典桥段。

比如央视《三国演义》采用了民间传说“一龙降二虎”,让刘备一人解开关羽张飞的缠斗,想来其力气应该远远大于关张二人才对。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典型事件(被三国演义严重弱化的刘备)(4)

还有著名的“三英战吕布”,虽然是不太光彩的三打一,但毕竟对手是吕布,刘备敢凑这个热闹,就表明他的武力值应该至少不逊于河内名将方悦,和敢于单挑吕布的同班同学公孙瓒也差不多。

这个阶段的刘备也爱哭,但他流的多数是英雄泪和兄弟情。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典型事件(被三国演义严重弱化的刘备)(5)

比如在初见关张二人时为郁郁不得志的流泪,见刘表的“髀肉复生”的流泪,都是英雄之泪,不丢人。

安慰张飞的“兄弟如手足”,还有古城相会,这时候刘备流的都是兄弟泪,也不丢人。

其实同时期的曹操也爱流泪,只是被《三国演义》人为忽略了不少,只有哭典韦、哭郭嘉等少数流泪场面留了下来。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典型事件(被三国演义严重弱化的刘备)(6)

所谓英雄,就是能屈能伸性情中人,曹操和刘备都爱掉眼泪,这不是啥毛病。

因此,这个时期的刘备还是对得起“英雄”二字的,《三国演义》里唯一的“弱化”刘备桥段是把斩蔡阳的功劳送给了关羽。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典型事件(被三国演义严重弱化的刘备)(7)

二、《三国演义》中段刘备被严重弱化

以三顾茅庐开始,刘备开始被严重弱化了。

弱化的表现,一方面是加强了哭戏,尤其是面对鲁肃讨要荆州一场戏时,刘备哭得那叫一个肝肠寸断宛如林妹妹前世。

另一方面则是开始了功劳大批发,把很多比较牛的战绩都送给了其他人。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典型事件(被三国演义严重弱化的刘备)(8)

火烧博望坡,这场战斗是刘备亲自指挥的,打败的是夏侯惇和于禁,一位是曹操的战区司令,另一位是鼎鼎大名的五子良将老大。这个战绩和关羽后来威震华夏的襄樊之战其实差不多,那次关羽打败的也是一个战区司令曹仁外加一个五子良将老大(还是倒霉催的于禁),只是多了一个庞德。

在《三国演义》里,这个功劳给了诸葛亮,成了诸葛亮“新官上任三把火”里的第一把火。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典型事件(被三国演义严重弱化的刘备)(9)

攻取西川,关键之战在于涪城和雒城,这两场关键战役的指挥官也是刘备,斩杀刘璋大将张任也是刘备指挥所为,但在《三国演义》里这些功劳分给了伏龙凤雏庞统和诸葛亮。

汉中之战,刘备亲自率领大军在法正的协助下斩杀夏侯渊击败曹操,但在《三国演义》里关键的战绩给了法正和黄忠,收降马超最出彩的也是张飞。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典型事件(被三国演义严重弱化的刘备)(10)

入主西川之后,刘备针对刘璋无为而治的弊政进行改革,采用法家思想治理益州,从根本上保证了蜀国几十年的国祚,这个功劳在《三国演义》里也成了诸葛亮治蜀的关键,但实际上诸葛亮也是秉承刘备的思想。他们两人全去世之后,蜀国管理松懈,人心浮动,最后只能窝囊投降。

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刘备一生最风光的一段,在赤壁之前他虽有英雄之名却无英雄之成就,在博望坡之后直到他称帝之前,刘备虽然也有当阳之败,但总体上看是一直向上走的阶段甚至一度有恢复汉室的可能,只是可惜《三国演义》将他的功劳大部分都分给了诸葛亮和其他下属,功劳都没了,刘备自己就剩下哭了。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典型事件(被三国演义严重弱化的刘备)(11)

三、晚年刘备恢复英雄之色

《三国演义》里刘备称帝之后的剧情还是相对比较客观的,刘备恢复了他应该有的英雄之姿。虽然夷陵之战失败,但刘备在这个阶段的杀伐决断还是很给力的,白帝城托孤也是一幕精彩的表现,他清醒、理智甚至还有预言家的潜质。

因此笔者在观看小说尤其是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时,总感觉刘备这个人物是分裂的,他的事业前半段无愧于英雄称号,人生晚期也称得上一位雄主,就是赤壁之战前后到汉中之战的刘备让人看着别扭,总感觉一下子弱了不少。

有意思的地方是,刘备被弱化的部分,恰恰是诸葛亮最高光的部分,在这个部分的戏中,连周瑜都要给诸葛亮让路,甘当一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小丑,鲁肃则成了一位“忠厚老实之人”。这么一想就明白了,《三国演义》就是弱化了刘备和鲁肃,黑化了周瑜,刻意加强了诸葛亮,塑造了一位智绝的形象。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典型事件(被三国演义严重弱化的刘备)(12)

因此,我们可以说《三国演义》里被神化的诸葛亮身上其实有很多刘备的影子,换言之,《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其实也算是历史上刘备和诸葛亮的合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