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每当晚上7点的钟声敲响时,电视机中总会播放一段熟悉的开场旋律。
当气势恢宏的开场音乐结束后,我们所熟悉的新闻联播节目也正式拉开帷幕。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电视节目,新闻联播从1978年正式播出,到如今已经走过了44年的岁月。
在新闻联播演播室内,培养了我国一代代优秀的媒体工作者,时至今日,他们身上的敬业精神依旧鼓舞着后辈不断奋进。
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大家可能更加熟知康辉、李梓萌等著名主持人,但对于老一辈人来讲,罗京则是新闻联播节目的“顶梁柱”。
书香门第 结缘播音1961年的春天,居住在北京的罗家迎来了一桩喜事,那就是小儿子罗京的如期降生。
对于罗京的父亲而言,这个孩子的到来带给了家里不一样的欢乐,也让他们的家庭变得更加热闹。
祖籍在四川的罗家人,是建国后早期来到北京的一拨“移民”,罗京的父母都是具有较高教育水平的知识分子。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影响下,罗京从小就比同龄人显得更加内敛、成熟,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翻阅家中的书籍。
随着年龄的一点点长大,罗京也顺利升学到了北京的重点高中,成绩优异、性格随和、沉稳大方是老师同学们赋予他的标签。
那时我国经济发展还像今天这样发达,电视机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非常罕见的“高端产品”。
因此,罗京的青年时代接触最多的还是收音机,每天收音机中定时播放的节目,是他生活的重要乐趣。
听着收音机中主持人富有磁性的声音,罗京仿佛能够感受到一种神奇的召唤,冥冥之中指引着他走向播音这一岗位。
但那时的罗京对此并没有明确的想法,相反,他的精力基本集中在学校中的繁重学业之上。
但俗话说得好,老天爷赏饭,拦也拦不住,抢也抢不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罗京还是走上了这条最适合他的道路。
当时北京广播学院正在向社会招生,罗京的朋友对此十分向往,于是便拉着罗京一起,参加此次选拔考试。
罗京对此并没有寄予多大的期望,毕竟自己既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又没有付出时间认真准备,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名参加了选拔。
在考场上,罗京一如往日一般体态大方、神情自然,独特的沉稳气质和浑厚稳重的声音让老师们印象深刻。
几轮考试过后,罗京意外得以不错的成绩被北京广播学院录取,而当初他所陪同的朋友,却不如人意的名落孙山。
对于这样的机缘巧合,罗京既感到意外,又感到十分开心。毕竟进入北京广播学院学习,无异于为未来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在大学读书期间,罗京继续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科成绩也始终名列前茅。
外表看起来成熟、冷静的罗京,在待人处事上却十分和蔼热情,因此,罗京在大学中收获了不少好友,大家也对罗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83年,罗京顺利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离开了象牙塔的庇护,罗京并没有十分迷茫,因为新的工作机遇已经来到了他的身边。
那时我国的人才资源十分稀缺,大学生毕业后都会受到国家的分配,前往各自的就业单位工作。
作为播音系的学生,罗京幸运地被分配到了中央电视台,自此,他的人生之路也将与播音主持工作紧密相连。
兢兢业业,业界标杆
作为刚从校园中走出的“生瓜蛋子”,罗京虽然拥有不错的专业素养,但却十分缺少实践经验。
电视台领导在和罗京详谈之后,发现他的身形气质、音色风格十分符合新闻联播节目的要求,于是便安排他担任新闻播报员的工作。
对于罗京而言,刚刚参加工作就来到这样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岗位,他的心情既有几分紧张,又有一丝兴奋。
为了不辜负电视台领导的信任,罗京在每次播报工作前,都会将所有稿件全部牢记于心,确保录制阶段不出任何意外。
罗京在几年时间的磨练中,学习能力十分突出,成长速度也远超同龄的同事,很快便能独自担当起节目的“大梁”。
1996年之前,我国新闻联播所采取的播放形式并非直播,而是提前录制好节目内容,确保无误后再登上电视荧幕及广播电台。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发展,中央电视台也开始了节目的改革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将新闻联播转变为直播的形式。
这一变化无疑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演播室内的镜头,他们只要出现任何差错,都会被播放到全国各地,并且没有补救的措施。
中央电视台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决定将这一任务安排给专业素养过硬、心理素质极强的罗京和李瑞英。
接到电视台的工作安排后,罗京没有任何犹豫便开始了准备工作,从肢体动作到播报速度,他刻苦训练了上百次,苦练了所有工作细节。
1996年1月1日,当我国第一次新闻联播节目直播播出时,罗京顺利地完成了所有工作,没有出现任何一点瑕疵。
罗京和李瑞英搭档完成的此次直播内容,也成为了新闻联播节目后续直播的模板,开启了新闻联播节目的新时代。
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26年时间里,罗京主持了多个新闻节目,成为了全国人民所耳熟能详的“国脸”。
超过3000次以上的播音工作中,罗京奇迹般地做到了0失误,并且连续5年被评为央视最佳播音主持人。
这项极为困难的记录,时至今日都没能被后来者打破,罗京也因此和赵忠祥、宋世雄一同被誉为“播音三巨头”。
罗京身上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素质过硬的工作能力,让他成为了我国播音界的顶梁柱,因此,每当大型活动举办时,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2003年,在我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上,罗京表演了节目《吉祥送给您》,也让他获得了“全国十佳岗位能手”的称号。
在2007年时,罗京还被评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党的代表大会上为祖国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工作敬业认真,能力全面多样,这些优点在罗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毫不夸张地讲,罗京稳重大方的主持风格和极富磁性和穿透力的嗓音,不仅成为了播音主持人的选拔标准,更成为了一个时代的重要记忆。
在工作中取得巨大成就的罗京,在生活中同样有着极为幸福的家庭,他的妻子正是他的学妹——刘继红。
优秀丈夫,孝顺儿子在罗京读大学期间,他就和以后的妻子刘继红相识,并且第一次见面就对彼此产生了良好的印象。
同为情窦初开的年纪,两人又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琴瑟和谐的相处中,罗京和刘继红顺理成章地开始了恋爱。
校园湖畔旁的小桥,是两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每当微风吹拂过杨柳,湖面上泛起的层层涟漪,就像是两人颤动的心弦。
由于罗京比刘继红年长,因此要更早地离开校园参加工作,人们都说“毕业季”是“分手季”,但这样的事情并未发生在罗京身上。
虽然不能像在学校中那样天天见面,但罗京和刘继红的感情却一如往常般甜蜜。
罗京在中央电视台工作十分辛苦,刘继红也能体谅他的不容易,相互理解之下,两人终于在几年后,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在罗京事业蒸蒸日上的几年里,刘继红也成功留校担任了大学教师工作,甜蜜的家庭生活,也让两人很快便收获了爱情的结晶。
对于这个即将出生的孩子,两人为他取了一个极富诗意的名字——罗疏桐,而这个孩子也见证了罗京和妻子难得的感情。
平日里,罗京的工作十分繁忙,很难照顾身边的妻儿家庭,刘继红对于丈夫的事业十分支持,因此,她甘愿成为丈夫的“贤内助”。
罗京对于妻子的付出十分感动,所以从来不与妻子吵架,只要发生矛盾的时候,他总会选择忍让。
这让许多身边的好友不禁开玩笑,把罗京称为“妻管严”,但罗京却并不在意这些看法,在他心中,更加在乎妻子的感受。
在婚姻生活中,被称为优秀丈夫的罗京,在对待父母的态度上,也让外人将他称为孝子。
从小到大,罗京都是外人眼中听话的好孩子,不仅从不和父母争吵,学习、生活的事情也不用家长操心。
在小学三年级时,罗京曾参加了一次学校举办的作文大赛,并且成功获得了优异的名次。
在这次竞赛中,学校为获奖同学准备了钢笔作为奖品,要知道,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钢笔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礼品。
其他上榜的孩子拿到奖品后,纷纷将其放入自己的铅笔盒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使用。
但罗京却并没有将这支钢笔拿来使用,相反,他主动把钢笔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自己的父亲。
看着孩子将心爱的奖品送给自己,罗京的父亲十分感动,街坊邻居也纷纷称赞罗京的懂事与孝顺。
长大之后,罗京依然像儿时一样,始终记挂着父母的养育之恩,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总会抽空和妻子一起回家看望双方老人。
罗京对于父母的这一份孝心,是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的事情。但正是因为这一份孝顺,给罗京的父亲留下了一个永远的遗憾。
因为,正当罗京的生活和事业蒸蒸日上之际,一个天大的噩耗传到了他的家庭之中,彻底改变了他的一切。
突降噩耗,天妒英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在我国举办,中央电视台也为这次世界盛会紧锣密鼓地作着充足准备。
罗京作为中央电视台的“顶梁柱”,原本也承担着重要的播报工作,但在一次体检之后,罗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淋巴癌。
看着手中的诊断结果,罗京久久没有说话,而身旁的妻子刘继红早已泣不成声。
此时,罗京仅仅40多岁,正值播音事业最为成熟的一个阶段,而他的孩子也不过十几岁的年纪,这个消息击碎了他温馨和睦的家庭。
为了不让家中的父母担心,罗京找到了自己的哥哥罗平,希望哥哥和他一起向父母撒谎,隐瞒自己的病情。
罗平知道弟弟的脾气,同时也考虑到家中的老人已经年过八十,很可能无法接受这一消息。因此,很快便答应了罗京的请求。
在治疗期间,罗京每天忍受着癌症带来的痛苦,同时还要承受化疗、放疗带来的巨大副作用。
原本健壮的身体,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开始变得虚弱无力。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罗京被安排为火炬传递手,他并没有因为生病而放弃这样一项光荣的工作。
在完成第140棒的火炬传递后,罗京也在8月31日最后一次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担任播报工作。
此后,罗京离开了工作多年的演播室,在医院中全力接受治疗。
刘继红看着丈夫日渐消瘦的身躯,内心中犹如一万把钢刀搅动,但她能做的事情,也只有陪伴罗京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几个月的治疗时间里,罗京的病情曾出现过好转,癌细胞曾一度被清理干净,但不久之后,癌症又再次复发,并且状况比之前更加严重。
2009年6月5日,罗京终究没能从病魔的手中脱身,伴随着家人悲痛欲绝的哭声,这位我国优秀的新闻主持人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随着罗京离世的消息传出,举国上下的观众无不感到震惊和悲伤,这个承载着他们记忆的声音,永远停留在了录像带当中。
葬礼举办当天,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悼念,无数观众自发组织起来,购买鲜花来送罗京最后一程。
根据后来当事人的回忆,那天送葬队伍至少有5万人,甚至附近鲜花店中的鲜花都被全部买空。
对于旁观者来讲,罗京的离开意味着一个标杆的离去,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榜样的逝世。
但对于罗京的家人而言,罗京的去世给他们带来了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悲痛与哀伤。
葬礼上,罗京的妻子刘继红几度因为悲伤和哭泣而几乎昏厥,勉强靠着儿子罗疏桐的搀扶,完成了全部仪式。
由于罗京生前害怕父母担心,所以始终对父母隐瞒了自己的病情,直到去世的消息传来,罗京的父母才得知了这一切的原委。
老两口看着儿子冷冰冰的身躯,以及他在病痛折磨下被针孔插满的手臂,泪水难以控制的夺眶而出。
罗京的陵墓最终被安放在了北京万佛华侨陵园,不同于其他的陵墓,在罗京的墓碑上,雕刻着一支麦克风话筒。
这一支话筒是罗京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也是罗京给世人留下的最好的宝藏。
葬礼结束之后,作为罗京哥哥的罗平帮忙操持着一家的事物,同时始终牵挂着父母的情绪。
对于罗平的隐瞒,罗京的父亲始终难以原谅,他不仅痛斥了罗平很长时间,甚至常常一个人将自己锁在屋中不肯出门。
老人最终未能看到孩子最后一面,但也能理解兄弟二人的良苦用心,这样做的原因也只是发泄内心中的悲伤。
生活如同一辆不断向前行驶的列车,中途下车的乘客,我们只能观望他们的背影,却无法改变自己的终点。
逝者已去,生者安息。在经过几年的艰难适应后,罗京的父亲最终原谅了罗平的行为,而刘继红也开始带着孩子坚强生活。
七年之后,刘继红带着孩子改嫁给了一位事业有成的商人,罗疏桐也凭借优异的成绩前往美国留学。
刘继红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起了和罗京生活的日子,泪水依旧难以控制的滑过脸颊。
结语:2009年3月,中央电视台为罗京颁发了年度新闻特别荣誉奖,并且在同年11月,授予罗京“金话筒奖”终身成就荣誉。
作为我国划时代的新闻播报员,罗京的人生经历了辉煌,创造了历史,虽然没能躲过命运的安排,但他却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中。
每当新闻联播播出之际,演播台上的主持人严谨认真、庄重大方的状态,无不显示着罗京身上精神气质的薪火相承。
苍天无眼妒英才,精神有根传百世。时至今日,罗京墓前的雕像依旧洁净如新,前来悼念的人群,总会帮忙将他的墓碑打扫干净。
就像罗京始终清晰脆亮的声音一样,每一位热爱过他的观众,都不愿意让这样一位榜样的陵墓,蒙上一丝一毫的尘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