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萧景琰知道梅长苏是谁(梅长苏与萧景琰)(1)

​没有为《琅琊榜》写点什么,一直引为憾事。

最近看琅琊榜第二部《风起长林》,又找到一点写文章的感觉。之前没有为琅琊榜写什么文章,是因为自己不是第一时间追看,而是电视剧播出差不多一年后才看的,一口气看完,撑着了,反而没力气去为它写什么文章。风起长林即将播完,冬夜漫漫,似乎又可以写点文字。

先说说我对《琅琊榜》的整体观感和评价(强调:是我的!):近几年我看的国产剧,无出其右;放眼我整个看剧史,《琅琊榜》也是一部可排进前十的优质剧。此剧无论剧情、画面、音乐、角色、表演,到整部剧的气质和节奏,都堪称精品。

在琅琊榜大获成功后,同一团队又推出了第二部《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推出之前,网上一片唱衰之声,我倒没那么悲观,这个团队用作品说话,水准一直摆在那儿。事实证明,风起长林或许在剧中角色塑造上,没有梅长苏、靖王、飞流这样炸眼的角色与组合,但一脉相承却又自成一格,风起长林没有掉第一部的链子。

《风起长林》已经只剩下最后两集。回顾两部剧,琅琊榜上,风云变幻,风流人物,各领风骚。其中最动人的,首推兄弟情。兄弟情很多影视作品都有表达,琅琊榜着意表达的是兄弟间绝对的爱与信。剧中的兄弟间没有任何的阻碍,彼此完全信任和可以相互托付,势均力敌,非常纯粹。编导演们不怕把这种感情诠释得太美,就是照满分去表现的。冲着他们这美丽的冒险,我愿意给这份兄弟情一百分,不怕他们骄傲。

两部剧中主要表现了四对兄弟之情:梅长苏与萧景琰,萧庭生与小梁帝,萧平章与萧平旌,萧平旌与萧元时。四对兄弟都不是亲兄弟,有表亲、堂亲,也有以为是亲兄弟实际上毫无血缘关系的,如平章和平旌。 这份贯穿两剧的兄弟之情的源头,就是江左梅郎梅长苏与靖王萧景琰了。在此先赞一下二人的扮演者胡歌与王凯,职业生涯有此角色,足矣!

梅长苏本名林殊,父亲是赤焰军主帅林燮,母亲是当朝晋阳公主,他本人是金陵城最明亮的少年、意气风发的军事天才赤焰军少帅;萧景琰是皇子,母亲静妃乃林府医女,为照顾林殊嫁给梁帝的姑姑宸妃入宫后被梁帝看中收入后宫,生下景琰。两个孩子算是双向姑舅之亲,一般大小一起长大,又都追随崇拜宸妃之子、有贤王之名的皇长子祁王萧景禹。然而风云突变,一场惊天谋逆案,令祁王和宸妃先后赐死、自杀,林燮所率赤焰军七万余人被全军尽屠于梅岭,晋阳公主自尽。在没有通讯的年代,东海练兵半年归来的萧景琰,发现天都塌了,他的好友、皇长兄、尊敬的林帅、引以为傲的赤焰军,全部没有了,还都背负谋逆的污名。铁案钦定,无人敢再提,不相信谋逆固执质疑真相的萧景琰,因此被父亲梁帝所不喜,无论他立下多少汗马功劳,都不入梁帝之眼,成为一个心怀孤愤、几乎游离于皇宫之外的、完全不受宠的皇子。

金陵城最明亮的少年哪能这么容易死去!林殊重伤坠落雪谷,冰火两侵让他身中火寒奇毒,得琅琊阁主相救,削皮挫骨面目全非,虽然救得一命,却从此畏寒无力体弱多病。林殊化名梅长苏,聚集赤焰残部,创建江左盟,成为江湖第一大帮派。梅长苏用非凡的智谋和坚定的心志,十余年谋划,布下一盘大棋,借太子与誉王争斗之机,重返金陵,在武尽梅岭后,开始谋动京城。

再次相逢,林殊舍太子誉王,直选最不受宠的靖王萧景琰,要辅佐他夺嫡;景琰不知眼前病怏怏的梅宗主,就是他十几年来为之忿忿、长怀思念的好友小殊,对夺嫡也毫无兴趣。但梅长苏动之以祁王兄、小殊在天之灵对他为其洗冤的期望之情,晓之以要平反冤案、重建大梁清明皇权必须自己站到权力高位之理,有条件地接受了梅长苏的建议,踏上了不能回头的夺嫡之路。 两人的兄弟情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再续的。

梅长苏对萧景琰深信不疑。虽然两人十余年不见,甚至在景琰心中小殊已是故人,他依然没有半点犹豫和怀疑,担心景琰会因为平反之路太艰巨太危险而拒绝他——他知道自己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份信任,毫无保留,三个字,道尽了他对朋友全部的期许与信任:我选你。 梅长苏唯一担心的是,景琰会因为太在乎他这个朋友、太想保护他而坏了夺嫡大事,因此一直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以至于到最后,他身边的亲友中,只有景琰一人不知道他就是林殊。梅长苏一边隐瞒身份,一边竭尽全力为靖王谋划,用阴诡谋略和周密算计,帮萧景琰趟出一条步步惊心也越走越宽的夺嫡之路。等太子与誉王两败俱伤,靖王浮出水面时,他已经举足轻重,地位无法撼动了。

可以说,就是梅长苏殚精竭虑运筹帷幄,亲手把靖王送上太子之位的。在这个过程中,梅长苏最大的困境就是,如何既让靖王相信他的谋划依计而行,又不让他发现自己就是林殊。 发现了又会怎么样?当然不行,因为他是那样的萧景琰。 保持这样的兄弟之情,对萧景琰来说更不容易:因为他有更多的选择,而林殊没有别的选择。但在万千条路中,萧景琰始终只选择最艰难的、唯一的一条路走:相信他的朋友小殊、他的皇长兄祁王清白无辜,始终想要弄清真相,为他们洗刷污名。也因此,两人之间关系的戏剧性就在这里:萧景琰常常以林殊之名,反对和拒绝真正的林殊梅长苏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萧景琰的许多言论和举止,被入戏太深的观众以及梅长苏大骂:萧景琰!你有情有义,怎么就没有脑子——

萧景琰说:我可以参与夺嫡,但不能变成太子和誉王那样的人,让因冤案死去的故人寒心;

萧景琰说:你可以使用计谋,但绝不允许甚至默许伤害或利用霓凰郡主那样为国征战的人;

萧景琰说:付出多大代价也要救卫铮,不是什么值不值得的问题,是死后去见林殊,不能回答他说因为不值得所以不去救他的副将;

萧景琰说:……毕竟你是赤焰旧案的局外人;

萧景琰说:知道了这样的泼天冤案,你居然想到的还是夺嫡的事:

萧景琰说:……我萧景琰……

…… 桩桩件件字字句句,萧景琰所说所做,既是对梅长苏的质疑和伤害,又是对林殊的守护与看重,而他不知道,梅长苏与林殊是同一个人。戏剧性就在这里,矛盾与冲突就在这里,至纯至净义无反顾的兄弟之情也在这里。

萧景琰的赤子之心是一颗珍珠,而梅长苏是守护珍珠的精美的椟,要买谁还谁是观众的事,但这颗珍珠和这个椟,是把自己献给彼此的。

所以当萧景琰终于知道梅长苏就是林殊时,当着皇帝的面他不能直接相认,但千钧一发之际,向来耿直近于蠢做人无弹性的靖王,智商立即上线且悍然无惧:心中惊涛骇浪翻江倒海脸上波涛不惊与梅长苏配合默契收拾了夏江;直接截下多疑的梁帝赐给梅长苏的毒酒,当面泼洒在地上,理由是不愿意他人代自己受过。梅长苏说得没错,把自己就是林殊的真相告诉靖王,也许有些事办起来会顺利一些,比如两人配合除掉夏江。但有些事却是致命的,因为萧景琰在林殊遇到危险时根本不可能做到隐忍,过早暴露他林殊的身份,必然会导致他们所谋之事全盘皆输——而他们,输不起。

从大殿出来,蒙大统领扶着摇摇欲坠的梅长苏离开,靖王走向母亲静妃宫中时的一路回忆,太催泪了!他记得的是每一处曾让他怀疑梅长苏就是林殊但又被对方掩饰过去的细节,是每一次他因为林殊因为误会对梅长苏的伤害,是梅长苏对他的坚定选择与扶持,是梅长苏为他挡住的夺嫡路上的明枪暗箭……而那个梅长苏,就是他的朋友林殊!他想要当成珍珠一般护在掌心的朋友,反过来把他当成珍珠一样护在掌心。

知道梅长苏的真实身份后,剧中没有两人之间面对面煽情的处理,他们向着共同的目标、心照不宣地并肩作战:为赤焰军、为祁王平反。当然,他们成功了。

原以为成功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但两人的兄弟情却延续到家国江山、身家性命的相互托付上。大梁边患四起几无可用之将,生命所剩无几的梅长苏,坚决阻止萧景琰带兵出战以防远离京城又生变数,他再披战袍重上战场,用最后的生命为萧景琰换来了北境的太平。

梅长苏自然也可以和蔺晨一起游山玩水,把自己摇摇欲坠的生命多拖一段时日。但他是谁?他是从无败绩的赤焰少帅,是守土安民的国之长城,而他要守的,更是他的朋友萧景琰将要执掌的、他们共同梦想的天下人的天下。

梅长苏把自己的生命、才华、精神、风骨全部献给国家、融入北境大军,不只是为了他的朋友萧景琰;重要的是他知道,萧景琰的天下萧景琰的心,值得、也安放得下他奉献的全部。

第一部剧终处,北境终安,登上帝位的萧景琰为新军赐名:长林军。

江左梅长苏,靖王萧景琰,他们的兄弟情,便是彼此的性命相托,生死不疑,彼此成全,不负家国。

他们两人之间的兄弟情,也没有因为生命的终结而停止,长林风骨,后继有人……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