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明按:

李体仁(1856-1918),字心海,郓城吕庄(今郓州街道吕庄)人,生于咸丰丙辰年(1856)年农历八月初十。光绪二十一年三甲一百四十六名进士(郓城县最后一位进士),曾任陕西蒲城知县。后因“蒲案”遭革职,在开封客居三年后,回到家乡郓城。李体仁曾主持重修《蒲城县志》,参与清光绪十九年《郓城县志》编写。他是曹南诗社核心成员,与同为曹南诗社核心人员的曹县陈继渔系同榜进士。逝于民国七年(戊午,公元1918年)

此处收入的李心海诗作,来自于曹南诗社所编《曹南诗社唱和集》。

曹南诗社由李经野创立于清宣统三年四月,是清末民初山东地区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主要进行古、近体诗的创作,民国七年诗社渐衰落。李经野与徐继孺、陈继渔、姚舒密、李体仁等人关系极为密切,他们是诗社的灵魂人物。曹南诗社有成员64人。《曹南诗社唱和集》是曹南诗社成员作品的结集,共十二卷,收入诗作1696首。其中共收录李体仁诗38首。

李体仁在诗社前期作诗较多,大都集中在《曹南诗社唱和集》的前三卷,后面就很少有诗作被收入《唱和集》。其最晚的诗歌出现在第十一卷,时间在民国六年。

收集整体李体仁的诗,对于研究李体仁这个历史人物,以及曹南诗社的活动及影响,都具有较大价值。

《曹南诗社唱和集》编入的李体仁诗作

卷一(16首)

北游(次李纯士)

红尘踏遍客未归,白发催人早拂衣。

流连汴水一游眺,旅梦常绕故园扉。

南州高士神交久,秦晋分符各奔走。

昔庆弹冠王贡俦,一朝归耕沮溺偶。

谪仙天才亦吾友,睥睨古今雄抱负。

为问深山松下童,谁识旧日云中守。

双屐北游谒山灵,黉山苍翠接玉京。

终南佳处非捷径,一声长啸追孙登。

廿载分飞判南北,梁园酾酒壮行色。

夜雨剪烛西窗前,个中三昧问孰得?

注:

莘夫:李经野(1855-1943),字莘夫,号曹南钝士,清末曹州菏泽县人土地庙村(时为菏泽飞地,今属曹县苏集镇),生于咸丰五年,光绪六年进士,光绪十年任户部主事,光绪三十二年谪迁广东廉州(今属广西)知府,宣统二年调任湖北造币厂总办,固辞不就。宣统三年春养病黉山(河北涞水境内),有徐继孺等做伴。李经野便有创办诗社之意,并将这一想法告诉徐继孺。经过二人共同努力,曹南诗社诞生。李经野回乡后深居简出,专心经营诗社,不再过问政事。民国三十二年,李经野去世,寿88岁。

寄悔斋次韵

孑然文献在中原,拨火编书石室温。

骚雅家传风月富,河人仰斗山尊。

霓裳旧曲萦春梦,云水浮光落酒樽。

芳草王孙远游去,栖迟何必恋衡门。

卢明注释:

悔斋:徐继孺(1855-1917),字悔斋,号苏门山人,曹县郑庄街道徐楼村人。光绪十四年举人,光绪十六年进士,入翰林院,散馆授翰林院编修,旋出任陕西省副主考。光绪二十年任河南学政。光绪二十四年任山西省清源局总办,专司清理库银。光绪二十六年冬调任潞安知府。在潞安任上,徐继孺在办理天主教神甫强占民宅案时,捕杀外国传教士,清廷迫于外国压力将其查办。徐继孺得山西巡抚帮助,伪报死亡,潜逃隐居于河南辉县苏门山,自号“苏门山人”,在此闭门读书三年,后潜归故里,深居浅出,殚心著述。民国初年,山东地方圭匪猖獗,各县办团练御匪,徐继孺应县知事曹倜之请主持曹县民团事务。民国六年五月二十日,毛思忠,毛思义兄弟率寇曹县县城,徐继孺罹难。徐继孺编有丛书《曹南文献录》,是曹南诗社发起人之一。

寄莘夫

故人寥落似晨星,别后沧桑几度经。

对月曾倾燕市酒,看花记上曲江亭。

十年云水鹤鸥梦,一色家山齐鲁青。

旧恨新愁言不尽,鸿飞千里又冥冥。

和莘夫《山中酬心海见怀》

吟囊苦似阮囊悭,惠我佳章可起孱。

骚客逸情空水月,羁人远梦绕云山。

几家桃李成新荫,廿载风尘洗旧颜。

闻道临簧春事好,长途车马去闲闲。

和悔斋次前韵

漫言诗兴杜陵悭,追蹑高风力已孱。

半世浮名嗟逝水,一生耽好有名山。

林边过雨花争艳,梦里怀人月照颜。

翘首云霄孤鹤影,空教泛泛对鸥闲。

次韵徐悔斋《北游归重过大梁留别诸子》二首

逍遥尘世小游仙,笠屐东归首夏天。

千里云山寻己遍,一囊风月贮无边。

高河鸿爪成陈迹,燕济莺鸣话旧年。

会少离多增客感,永朝且赋白驹篇。

衔杯又谱阳春曲,旧是承明著作才。

四海风尘谁玉汝,中原文物叹觚哉。

尚余杜老草堂在,未许梅仙壮志灰。

此去著书多暇日,东山游屐望重来。

送悔斋归里

王粲远游去复来,半天红雨送春回。

北山蜡屐诗成帙,东洛铜驼劫化灰。

几树晓风花满地,他乡旧雨酒盈杯。

梁园宾客今重聚,拔剑高歌斫地哀。

题《廉州祷雨图》

汉唐史传浩如渊,儒吏声绩各烂然。

吾宗健者有谪仙,异事可补循良篇。

一麾出守岭海边,下车伊始理戎旃。

四郊多垒迷烽烟,沴疠上腾阴阳愆。

涤涤顿改旧山川,十日不雨沟瘠填。

闻道廉山有甘泉,欲向山灵乞滴涓。

斋沐步祷攀层巅,曹掾坌息奔随肩。

真宰上格苍昊怜,沛如甘露洒大千。

须臾沟浍水沦涟,丹荔生树秧插田。

山花野草纷争妍,荒崖穷闾解倒悬。

此事歌咏入管弦,垂之丹青永其传。

喜雨亭记金石镌,东坡辉映相后先。

我披此图兴欲颠,风流犹见太守贤,

缀以芜词志殷拳。

卢明注释:

廉州祷雨图:赞扬李经野执政廉州政绩的图画。宣统三年,徐继孺、李体仁、陈继渔、姚舒密、扈于高皆作有《题廉州祷雨图》诗。

游齐鲁园分得鲁字

漂泊吾生岂无涯,壮岁游齐少居鲁。

浮沉宦海十五年,故乡风物哪可睹。

横风吹下大梁城,台池宁谓非吾土。

选胜同寻婪尾春,翠柏半遮辛夷坞。

入门路疑是桃源,龙槐蟠屈枝干古。

落花满径野菜香,栏外红药蕊初吐。

亭榭高低压墙阴,隙地还借篁条补。

登堂小憩煎云腴,四座风生挥谈尘。

侯嬴已老魏尚闲,雪苑况逢旧宾主。

人事变迁几沧桑,林泉自娱鹤鸥侣。

回首济水燕山游,何期车笠得重聚。

会当归筑庾信园,相对鱼竹共酌醑。

卢明注释:

游齐鲁园:宣统三年四月十八日,徐继孺、陈继渔、李体仁、姚舒密同游齐鲁园,众人分韵作诗。

悔斋自汴旋里,久无诗,作此寄怀

块然逆旅身,素少同心客。

沽酒醉夷门,杖头钱挂百。

邻唯迟二仲(谓释筠、愚轩),友常虚三益。

孤云出东山,游春偕双屐。

梓里鸥鹤群,梁园鸿雪迹。

百感入吟觞,十日倾肝膈。

范阳好林泉,匝月穷幽僻。

饱餐黉山霞,仍飞王乔舄。

婪尾花正开,重来数晨夕。

锦句盈贺囊,奇光返赵璧。

白驹不可留,美人秋水隔。

遥望孺子台,近接梅福宅。

户牖空八荒,坐卧淫六籍。

名山君研朱,落月我梦白。

欲飞岱峰旁,恨无凌云翮。

空谷金玉音,早晚付星驿。

好借黄绢辞,一豁尘胸窄。

相思路漫漫,野树粘天碧。

卢明注释:

逆旅:此处指身在外地。

夷门:此处指开封。

二仲:汉代羊仲、求仲,高士。

释筠:姚舒密(1863-1925),字释筠,巨野县大田集乡姚楼村(现属成武),光绪二十年进士,朝考点为翰林,授翰林院编修,官至浙江衢州知府,掌浙江道,又曾两次出任山西省主考。光绪三十一年被任命为河南省大清银行总监督,驻开封。辛亥以后辞官,定居在曹县城内石蛤蟆街。姚舒密自称徐继孺之“门人”,与徐继孺关系紧密,是曹南诗社核心成员。

寓轩:陈继渔(1849-1919),字瑜轩,晚号济阴愚叟,曹县籍,光绪十五年举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1895年参与“公车上书”。历任河南伊阳、宁陵、罗山、舞阳等县知县。清亡后弃官,开封,当时李体仁、姚舒密、曹蕴键也居于此。民国元年八月前,陈继渔回乡居曹县县城。他是曹南诗社核心成员。

读胡侍御疏

风涛卷海尘翳天,爰居退避老鹤眠。

丹霄万仞下鸾凤,戛然一鸣遏云烟。

西江文章邦衡起,茫茫古今双国士。

长沙有泪忧厝薪,少陵无酒浇块垒。

遗籍扫地成秦灰,骇浪掀天皆洪水。

搥碎黄鹤尚奋拳,力尽苍生犹敲髓。

百感填膺气不扬,独洒忠愤叩天阊。

阳城疏比丰城剑,词锋万丈腾光芒。

书生腹中罗兵甲,老吏笔底挟风霜。

天鉴尽许言无罪,太息一国病若狂。

我读谏草气犹豪,引杯看剑歌声高。

舜箫雅管久闭响,春秋一编寓贬褒。

扬韩鸿藻留元气,文山椒山相薰陶。

乌台直声动山岳,云霄翘首见羽毛。

七别诗成乞骸骨,巢许高揖谢夔皋。

千秋公论青史在,莫问东流水滔滔。

东归寄莘夫并简悔斋

梧冈集凤林巢鹤,一枝寄栖各有托。

三匝绕树明月中,夜半叫彻南飞鹊。

少年意气轻浮云,济水燕山满屐尘。

黄槐遍踏九秋路,红杏晚探上苑春。

长风吹送到天涯,走马一看长安花。

画策曾断飞狐口(庚子从军驻紫荆关),百里鼠雀摧角牙。

种树空余十年荫,皓月翻教片云遮。

卢生有梦醒逆旅,贾傅无泪哭长沙。

一从弃置闭间门,三载鸿泥印梁园。

时和邹枚曲三叠,相逢赢亥酒一樽。

坐看堂中巢燕乐,卧听海上波鲸翻。

晨星寥落知己感,乡思缭绕羁客魂。

归期订约待黄菊,怅望佳人隔空谷。

他日闲云逐倦鸟,问讯只在东山麓。

愚轩为余谈蚁斗,甚奇,戏为此歌

陈子眼界空八荒,独立阶前观斗蚁。

指挥数万沙虫军,阵云变化参膑起。

蕞尔一垤新启土,蝝生繁衍分门户。

谊关同室赴急难,也知合群御外侮。

奔腾如马气不衰,白战安用寸铁持?

分驮千粒争馈运,路穿九曲来援师。

微命不惜扫穴死,梭织往来决雄雌。

世上梦境酣未醒,一任冲波鹬蚌争。

少年城东介鸡斗,半闲堂中蟋蟀鸣。

鹅鹳鱼丽(?)空排阵,望风却走草木惊。

迳须檄下槐安国,一苇渡来蚁千亿。

荡决莫笑吾军墨,会看蛮触皆逐北。

自汴东归寄别莘夫二首

秋风吹彻大梁城,落木萧萧动客情。

云水他乡回晚棹,乾坤何地着柴荆?

问天搔首空携句,有子蓬头待力耕。

种菜浇花生计足,泉流汲取在山清。

扁舟一叶挂帆去,采药仙踪尚未回。

风卷羁愁空汴水,秋随别梦到燕台。

家山云卧松杉老,关塞霜清鸿雁来。

寂寞异乡重九节,今年黄菊为谁开?

卢明注释:

宣统三年秋,李经野至开封,姚舒密、陈继渔款待。李体仁作《自汴东归寄别》诗二首,

卷二(6首)

和悔斋次韵

别来不复作诗歌,世事真同醉梦过。

满地烟尘埋枥马,夕阳宫殿吊铜驼。

亲知寥落天涯隔,骚客联吟秋夜多。

老我闲身甘自弃,艮前风月兴如何?

题林松图(用杜子美韵)

千年郁郁徂徕松,生气远出压嵩少。

腾拏健笔走龙蛇,丹青不数韦偃妙。

岁深溜雨皴霜皮,盘空老鹤巢虬枝。

直排风雷参天立,旁覆洞壑低荫垂。

赤松仙侣甘寂寞,科头箕踞巾懒著。

百尺飞涛泻岩脚,坐看玉虹天半落。

此景我从泰山见,重藉霜毫画吴绢。

故乡林泉分一段,偃蹇荒山蓬麻乱,悬之彤廷作桢干。

兰封道中

尼父经行地,仪封识旧名。

沙深迷古道,堤断见荒城。

原草知风疾,秋田带雪耕。

天寒途又梗,何事赋长征?

次韵酬愚轩

客至如逢久旱霖,当筵对酒发狂吟。

榆坛坫谁宾主,海岱风云变古今。

世事茫茫成幻梦,尘寰落落几知音。

得朋更ト西南去,欲访乔松入碧岑。

次韵酬莘夫

经年一见十觞醉,雪夜虚窗最忆君。

郊薮凤麟今渺渺,边庭鹬蚌日纷纷。

颍川六策空奇计,长吉一囊余锦文。

离绪千端笔难诉,哪堪鼓角暮天闻。

由曹适汴次韵酬莘夫送别

小丑终年恣跳梁,宝刀谁试刃如霜。

投林恨少双飞燕,行路纡于九曲肠。

荀席夜开樽酒绿,嵩云晓望远山苍。

一时咳唾成珠玉,应许吟笺贵洛阳。

卷三(3首)

述德诗

水以浚源远,树以培根荣。

醴泉与芝草,岂果无因生?

嗟此微薄质,龀齿瞻屺倾。

慈帏不我鞠,顾影伤茕茕。

贻谋秉祖训,护养如孩婴。

束发出就傅,扶杖手送迎。

朝餐分盘馔,夜课伴短檠。

未曙蹴儿起,敲火听鸡鸣。

中原久丧乱,继已洪涛惊。

家室转徙苦,未辍诵读声。

成童掇泮藻,担簦事长征。

颍川雅爱士,广厦托庇宏。

经籍付王粲,中郎赏鉴精。(弱冠受知于宿松陈升甫,师招赴德平县署读书,极蒙赏爱。)

游子济泺远,倚闾朝暮情。

苦心天不负,有志事竟成。

谆谆老人语,在耳犹分明。

砚田幸有获,拔萃冠群英。

衰颜稍慰望,奄忽归佳城。

小子托余荫,后先奋鹏程。

花分桂林艳,香撷杏苑清。

长安快走马,乔木频迁莺。

百里愧讴祝,十年滥簪缨。(宦陕十年,补授蒲城,历署高陵、南郑)

恨未及身见,空扬没世名。

片云忽掩翳,皎月失晶莹。(因公去官)

荒径待彭泽,夷门溷侯赢。(侨寓大梁三载)

遇顺关泽厚,负戾由才轻。

莞枯阅半世,歌泣诉九京。

归来理初服,牖户聊经营。

种桑供王税,酿黍足春觥。

阶植茁兰桂,庭树粲紫荆。

先业防失坠,传家仍读耕。

恩勤感明发,长歌泪纵横。

夏日遣兴

闭门日习静,闲愁一笑遣。

谣诼噪耳鸣,付诸吠雪犬。

消夏卧北窗,狂态恣袒跣。

呼童拭吟笺,拈笔兴不浅。

周孔嗟道衰,蛛网挂坟典。

儿童知耕耘,饥寒庶可免。

园中种菜蔬,户外绝轩冕。

含饴弄童孙,晚饭当鼎脔。

友书答常迟,人事冀渐转。

夜坐瞩乾象,浮云自舒卷。

即事寄莘夫并呈悔斋、释筠、愚轩

布衣草笠早归耕,乡味饱谙不称情。

水旱并臻艰粒食,田园无计避科征。

蚁封遍作萑苻泽,蜗角纷兴蛮触兵。

多难倍增离索感,愁听骚客颂河清。

卷五(2首)

赠愚叟

曹南山斗儒所宗,桃李遍栽桑梓地。

风尘鞅掌二十年,谁复执经来问字?

陶令归去陵谷移,故国禾黍空堕泪。

况值异学聒耳鸣,钟铎无声簧鼓肆。

子舆氏没昌黎死,畴乐啫口触世忌。

独奋大力挽狂澜,渊源直欲接洙泗。

绛帐近设黉宫旁,从游何止七十二?

说经论文忘眠餐,阐道遑计身劳瘁。

鹿洞鹅湖有前规,朱陆辨驳参同异。

后起何遽让古人,舜跖一间争善利。

移山莫笑愚公愚,井学自副平生志。

纷纷靡乱今撤旗,且为杏坛树一帜。

晚坐和钝士

暑虐身常健,时荒道不颇。

庭昏栖鸟静,天旷坏云多。

香烬随萤落,凉飙带雁过。

欲寻安乐处,却羡邵公窝。

卷七(2首)

遣怀次陈愚轩《自嘲》韵二首

满园松菊掩柴扉,今是幡然悟昨非。

秋雨人随红树老,家山身傍白云归。

逍遥晚食烹香蕨,寥落晨星指少微。

花甲已周成底事,聊同寸草答春晖。

何人剥啄叩荆扉,龃龉空嗟吾道非。

天外吟龙随剑掣,云边去雁带书归。

闲身老觉诗情淡,对客时嫌酒力微。

欲就重阳看菊约,愧无雅调继元晖。

卷八(3首)

次韵李钝士《闻心海将至以诗迎之》

露冷秋清客到初,剧谈绝胜远遗书。

菊松旧识陶三径,丘壑重寻汉二疏。

今夕风霜寒对酒,昔年雨雪赋同车。

吟笺裁就重阳近,古调何须字句梳。

次韵李钝士《喜心海至》

一别竟三载,兰言臭味真。

秋高诗兴远,襟素酒痕新。

剪烛谈今雨,闲云寄此身。

黄花谁是主?到处有芳邻。

和李钝士《九月四日同心海愚叟悔斋释筠榴花别墅小酌》

主人有家酿,开樽郁金香。

佳肴出厨馔,情真味弥长。

列坐四五人,风流旧龚黄。

中有彭泽令,鬓发各已霜。

吾生本如寄,欢会能几场?

且为刘伶醉,岂效阮籍狂?

今古棋一局,凭谁吊兴亡?

放怀忘拘忌,俗氛涤胸肠。

谪仙癖诗酒,豪气吐虹光。

吟笺写古意,使我神飞扬。

提笔天地窄,四顾空茫茫。

东篱著秋色,携手掇晚芳。

卷九(3首)

奉和释筠别后见寄

有约当春初,相见及秋暮。

离怀千万端,握手一吐露。

燕京初识君,探杏对衡住。

独摘上苑花,琼宴最先赴。

旅馆絷刘箦,过从不计数。

汾水动秋风,喜咏皇华句。

风霜满灞桥,惆怅送别赋。

河山局未残,何取学下务。

高冈凤一鸣,直声世所恶。

五马下浙西,天遥忠谁诉?

读礼返旧庐,弥天生烟雾。

我愧荷甑人,堕地哪复顾。

玄都千树桃,看花怀前度。

渭川水东流,归帆疾若鹜。

戢翼来梁园,故知他乡遇。

樽酒重论文,苦中寻乐处。

尘世无桃源,渔郎谁问渡?

神州况陆沉,投足更无路。

月明乌夜飞,三匝空绕树。

曹南新ト邻,幸多他山助。

沮溺事耦耕,初心两不负。

客来近重阳,就菊期未误。

鸡黍出田家,厨馔劳部署。

惊坐恣雄谈,态笑狂奴故。

主人坚留宾,祝天三日澍。

夜雨连床吟,瓣香心自炷。

流连动经旬,行乐及暇豫。

乘兴谋北游,征车难再驻。

历下友如云,计时应延伫。

愿作地行仙,年年同会晤。

佯狂了余生,守拙安吾素。

奉和莘夫别后见赠

幽人结庐城市间,门外车马却阒然。

著书吟诗一千卷,雌伏何须羡鹏抟。

与君结识廿年前,燕山灞水同盘旋。

我服盐车长安道,君亦载鹤翔南天。

一官敝屣何足恋,故乡风味思鲈莼。

归来陵谷皆变易,后来居上如积薪。

记从大梁重携手,四载不复共晨昏。

荆棘遍地欢会少,胸中满贮十斛尘。

今年一订黄花约,相见各道肺腑亲。

鸡黍盛陈迭宾主,把盏十日醉平原。

入座旧是霓裳客,西山远招鸾鹤群。

锴铉放歌叶风雅,仲举伏榻夜染翰。

邺仙襟抱独奇绝,点缀秋光入毫端。

逸兴飙举旋高去,出郭同寻笑佛村。

观稼亭古恣眺望,归路人影夕阳残。

主人张灯出家酿,哪辨清圣与浊贤。

龙山佳会今宛在,愧未作赋补吟笺。

诘朝骊歌将就道,挽辔投辖意缠绵。

讵料寒风吹夜雨,白驹又咏食苗篇。

姬传爱客重借榻,剪烛西窗尽余欢。

蓬山相隔仅咫尺,缘会偏教一日悭。

但期年年共践重阳约,身健谁复笑驽顽?

别后感君琼瑶寄,如闻当筵笑语真。

安得移家庐峰下,长与太白作比邻。

次韵酬悔斋

任教人世呼马牛,声价何损韩荆州。

寥落晨星知音少,自开三径迟羊求。

永夜思君愁不见,长子御车发廪丘。

乘兴远访戴安道,有约讵能半途休?

眼前世事不可说,徒闻海客谈瀛洲。

阳春白雪和者寡,聊学巴曲共唱酬。

相逢唯拼十日醉,留客何须仗石尤。

四座狂言忘禁忌,齐语未许楚众咻。

浊世浮沉茫无际,譬如沧江泛芥舟。

返鲁删诗订雅颂,壮怀无复梦东周。

此身将隐文焉用,编摩聊消岁月忧。

虎啸龙吟震俗耳,岂效栖鸟鸣啾啾!

云章远随鸿雁至,伸纸一读散千愁。

苦无金丹换凡骨,空向天台问阮刘。

东坡高情赋水月,相期赓续赤壁游。

会合但敦车笠好,清谈无取垢面囚。

大雪严寒三友在,莫谓顾影竟无俦。

百年未尽且行乐,浮生一梦感蜉蝣。

与君看花当晚节,霜枝争艳老圃秋。

会当论文重把盏,安排曲生酒早。

卷十一(3首)

次韵悔斋《师生日》韵

旧梦联翩上玉堂,老来雅度尚汪洋。

吟诗独继风骚韵,作史兼夸学识长。

书仿张颠称草圣,人登荀席胜兰香。

与君重订东篱约,一笑相逢累十觞。

次韵李钝士《曹城之会以事先归留别诸子》

避地桃源渺,艰难寄此生。

事牵游兴减,病去老身轻。

欢乐处堂燕,闲关出谷莺。

嵩高徒在望,仰止不胜情。

闻王镜堂殁,诗以哭之

人生如寄只须臾,弱个遥闻事可吁。

门下多才三俊渺,江南薄宦一身孤。

故乡早遂还山梦,浊世难容抱道躯。

指点少微星陨处,殷勤访旧一惊呼。

附:李体仁参与曹南诗社重要活动及诗作情况

1. 宣统三年春,曹南诗社为李经野题《廉州祷雨图》,以赞扬其执政廉州之政绩。徐继孺、李体仁、陈继渔、姚舒密、扈于高皆作《题廉州祷雨图》诗。

2.宣统三年四月十八日,徐继孺、陈继渔、李体仁、姚舒密同游齐鲁园,众人分韵作诗。

3.宣统三年秋,李经野至开封,姚舒密、陈继渔款待。李体仁有《自汴东归寄别》诗二首,有句云:“秋风吹彻开封城,落木萧萧动客情。知时维秋季。

4.民国元年冬,李体仁自开封来曹,陈继渔招饮,徐继孺、李经野、姚舒密皆赴宴。

5.民国四年秋,农历乙卯九月,李体仁至曹县,四日于李经野之榴花别墅宴饮。乙卯九月八日,李体仁等人又至徐继孺三一园集会宴饮。九月初九,李体仁等又至观稼亭游览,后归李经野榴花别墅宴饮。李体仁将离开曹县时恰逢大雨,未能离开,在姚舒密处又耽留一日。

参考资料:政协曹县委员会点校《曹南诗社唱和集》、政协郓城文史委编《郓城文献考略IV》、政协蒲城县委员会文教卫体委员会编《蒲城文史资料第十辑》(1998年10月出版)、赵晨博士《曹南诗论考论》。

说明:

一、本内容由曹县第三中学高级教师、政协菏泽市第十六届委员孙智敏先生电脑录入,卢明整理注释。感谢曹县酆鸿先生提供《曹南诗社唱和集》资料。

二、李体仁之诗用典较多,因精力所限,暂不就典故作一一注释。

三、李体仁的唱和诗,在《曹南诗社唱和集》中,有不少是排在其他诗人同题同韵之作的后面,为了节省文字,唱和集只标为“次前韵”。现在将李体仁的诗从唱和集中单独摘出,如果再标“次前韵”,就不知其为何题何韵了。所以,本资料将唱和集标“次前韵”的地方,查到前韵之作的原题加以标注,以便于读者了解诗作本来的内容。

四、本稿标的卷×,即指《曹南诗社唱和集》第几卷。

李商隐生平及诗歌成就(郓城县最后一位进士李体仁诗作36首)(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