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泉专访(专访袁泉沉静的力量)(1)

她演电影,多次获金鸡奖和百花奖;演话剧,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新片《中国医生》中真实还原抗疫中“最美的容颜”。

|作者:孟星

采访间有些嘈杂,工作人员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角落里,有一处安静的所在,身着一身简约黑色套装的袁泉站在那里,给正在上映的电影《中国医生》的海报签名,一张一张地写着,淡然、沉着、安静,让人不忍心打扰。

袁泉很少接受采访,倒不是因为抗拒这件事,“主要是我说不出来那么多”,她对《环球人物》记者说,语气淡淡地,但能感觉到真诚。踏上演艺之路的20多年,她只专心地做一件事:演戏。她从不认为自己是个明星,不觉得自己身上有星光,“从银幕上走下来的时候,就只是一个普通人,演员只是一个职业标签”。

近两年,从《中国机长》中的乘务长毕男,到《中国医生》中的医生文婷,袁泉塑造的角色都很“专业”,也因此让她触及到了更多对生活、生命的敬畏。“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看似微小,叠加在一起就很强大。”袁泉说,她希望自己不要忘记寻找生命真正的意义。

袁泉专访(专访袁泉沉静的力量)(2)

任何的舒适感跟角色都是不搭的

11岁之前,袁泉都生活在湖北荆州。“我的童年是没有任何瑕疵的,满是幸福的回忆。”她说。

最美的回忆是故乡湖北的夏天,热气腾腾,“爸爸经常带着我和姐姐,在长江边,在江水里踩一踩。”周末小伙伴常来找她玩,有一次下起了暴雨,雨打在身上都是热乎乎的,袁泉和小伙伴们一时兴起,绕着家旁边的操场疯狂地奔跑。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武汉告急。作为湖北姑娘,袁泉一直心系着家乡的亲人朋友,“会很担心。你有一种好像回不去家了的感觉”。那种感觉,久久萦绕在她心中。于是,当电影《中国医生》向她发出邀约时,她甚至还未看剧本,就爽快地答应出演。

袁泉专访(专访袁泉沉静的力量)(3)

《中国医生》以疫情中的“暴风眼”武汉金银潭医院为主要场景,讲述武汉医务人员、全国各省市援鄂医疗队共同抗疫的故事。以金银潭医院原院长张定宇为原型的张竞予院长由张涵予饰演,袁泉饰演重症医学科主任文婷,原型之一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她最早发现新冠肺炎疫情苗头,并和院方一起两次上报,率先拉响了疫情防控警报。

无论是对袁泉还是整个创作团队,这部电影最大的难点莫过于一个“真”字。

袁泉专访(专访袁泉沉静的力量)(4)

医疗器械的操作、手术过程的还原,演员们要一次又一次练习每一个专业的动作。“你要进入一个你完全没涉及过的专业。那些看似很简单的动作,比如穿防护服,手的动作需要避免碰到防护服外侧,我们必须反复练习才能达到专业速度。”袁泉回忆说,在这个戏里,任何的舒适感跟角色都是不搭的。在拍摄期间,她长时间戴着口罩,最长8小时没脱防护服,“在疲惫不堪的时候,会感觉和医务工作者们接近了一点”。

拍摄时,一线抗疫的医务人员在现场指导表演细节,袁泉曾问他们:“在突发状况出现的紧张时刻,你们在想什么?”医务人员回答:“没有时间去想,就是把多年的专业积累,在千钧一发的时候发挥出来。”交流和了解的多了,袁泉也建立起一种信念,“从开始的慌乱,到慢慢地以这些专业技术做支撑之后,你就很明确地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

袁泉专访(专访袁泉沉静的力量)(5)

在电影中,袁泉最为出彩的是3处“眼神杀”:一处是疫情初期,有病人闯进医院,扰乱秩序,她拿着扩音器面色严厉地说道:“我可以救你,也可以找你算账!”一处是在忙碌了多个小时后回到休息室,她捶打肩膀,捏胳膊捏手,满是疲惫,但眼神是坚定的;还有一处,小卖部老板去世的消息传来,她一边听着手机里还未来得及接听的语音,一边埋头吃盒饭,吃着吃着,眼神渐渐暗淡,眼泪就不自觉流了下来。

“她的眼睛是如此特别,眼窝凹陷带来特有的深邃感,眼神清冷、理性,有奇妙的镇定作用。”有观众评论说。对于“眼技”,袁泉觉得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反控制”,“可能在别人看来眼睛大是一个优势,但在我自己看来,反而是要更多地控制情绪,因为这个职业要求你的个人情绪是不能流露太多的。”在表演时,她尽量把一切的情绪起伏内化,比如偶尔冒出的家乡话。“只有面对病人最危急的时刻,或者需要说心里话的时候,会用湖北话来表达。”

在广州的首映礼上,钟南山院士说“印象最深的是两位主角,特别是袁泉”。袁泉饰演的文婷,面容是疲惫的、憔悴的,眼神却始终坚定、闪耀。这些画面让钟南山一下子回忆起了18年前“非典”时跟在他身边的助手刘晓青,同样是这样一位外柔内刚,充满力量的女性。

前几日,袁泉跟着《中国医生》重回武汉,记忆中那个热气腾腾的故乡回归到鲜活蓬勃的样子,“那样的一段日子,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看似平常的时光”。

袁泉专访(专访袁泉沉静的力量)(6)

自己的人生自己选择

在喧闹的娱乐圈,袁泉习惯了沉默。合作过的人,都对她的安静深有体会。2005年,著名音乐制作人姚谦应邀为孟京辉的话剧《琥珀》创作歌曲。当时,袁泉是女主角,接触下来,姚谦发现她和别人不太一样:她总是习惯选择一个人在角落待着,在喧闹的排练室里,她身处的那个角落总有种与世无争的气氛。

沉默的人,会更让人好奇他们的力量感来自于哪里。袁泉不常表达,却时常感动。对世事的敏感,让她的很多想法充满思辨。

当人们好奇演员光鲜的生活时,她说:“生活中真的不需要任何的高光,演员就只是一个职业而已。”

当喜欢她的影迷评价她很文艺、选择的角色都很有质感时,她说:“喜欢你的观众都希望把特别好的词贴在你身上,但演员选择角色,更多的是看到剧本的时候,某一点恰恰是你心里特别渴望的。”

当“独立女性”成为热门话题时,有人跑来问她“演的那些角色是否为独立女性”,袁泉有自己的看法,“现在好像提到独立,就是一种特别强势的存在。”她不希望这些人物被简单地打上“独立女性”的标签。

安静如水的袁泉,总有自己的观点。小时候,这种个性被大人们称之为“有主意”。

11岁的袁泉,就是这么一个有主意的小孩。当时她读小学四年级,有一天,突然出现几位老师来到学校挑人,选几个具有学京剧潜质的孩子,送到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学习。选中的8个孩子中,就有袁泉。

去,还是不去?父母担心袁泉小小的年纪,只身一人去外地学习会照顾不好自己,何况学习京剧,是要吃苦下硬功夫的。几天后,一日清晨,袁泉正在洗脸,妈妈问她:“你要自己想想清楚,你是不是真的想去学京剧?”袁泉说:“对啊,我真的想去。”这算是袁泉为自己的人生做的第一次重要选择。她独自踏上北上的列车,辗转两天两夜到达北京,开始了在戏曲学院长达7年的学习生活。

学戏的前两年,并不顺利。2018年,她在《朗读者》的节目中曾回忆起当年学戏的时光。那段日子,她给父母写了很多信,其中一封写道:“最近整天垂头丧气,闷闷不乐。我很努力,老师却说我还不够刻苦,我听了心里非常难受……”第一次登台前,她非常紧张,“整个人都是晕晕的,但是从侧幕走上舞台的一瞬间,感觉到一下平静了”。那一刻,她与舞台结缘了。

1996年,袁泉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成了著名的“中戏96级明星班”中的一员。这个“明星班”星光熠熠:章子怡、秦海璐、梅婷、曾黎、刘烨、秦昊……袁泉身处其中,一直很低调。同班同学说起她时,有一句共同的评价:袁泉是专业标准。

初学表演,袁泉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迷茫期,但极强的专业能力加上机会的垂青,她几乎没有体验过大多数表演系学生刚刚步入社会的艰难。大学时期,她出演了3部电影。大三那年,21岁的她出演滕文骥导演的电影《春天的狂想》,饰演京韵大鼓艺人周小玫,一举夺得第十九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

“这个女孩不得了,将来一定会非常火!”滕文骥说。同样,在大众眼中,这样“出道即巅峰”的演员,接下来的路应顺理成章地大红大紫,并伴随着巨大的利益和粉丝的追捧。但袁泉并没有按照这个剧本走。

袁泉专访(专访袁泉沉静的力量)(7)

契诃夫的一些话剧,

需要四十岁以后的脸

电影为袁泉开启了踏入演艺圈的大门,但学过7年京剧的她,最钟爱的还是舞台。

毕业后,袁泉来到中国国家话剧院,成了一名话剧演员,开启了剧院生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话剧成为她表演事业的重心。暂时远离影视圈,也就意味着远离了所谓的名与利。但袁泉心中没有不甘。

“话剧对我来说,其实不需要坚持二字,而是你就应该待在这。有机会在舞台上演真正想演的角色,对演员来说是自身价值的最大体现。”剧院生活让她感到了安全感和幸福感,“大家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每天很规律地排练、下班、演出,演出完之后聚在一起讨论,很纯粹的感觉”。

袁泉第一次在大舞台上演的话剧是《狂飙》。那是2001年,田沁鑫导演,辛柏青演田汉,她一人分饰三角:田汉的红颜知己安娥,戏中戏《关汉卿》中的朱簾秀,还有王尔德笔下的莎乐美,3个角色性格各异,“让我看到自己在话剧舞台上的可能性”。

袁泉尽情地在舞台上展现各种可能性。她演田沁鑫导演的《青蛇》中的白蛇,赖声川导演的《暗恋桃花源》中的云之凡,孟京辉导演的《活着》里的家珍……每一部都很出彩,她也几乎囊括了话剧领域所有奖项,包括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梅花奖。2007年,她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成为话剧史上获此殊荣的最年轻的成员。

袁泉专访(专访袁泉沉静的力量)(8)

舞台上的每个角色,也都会对袁泉的生活影响至深。演完《简·爱》,她感到内心饱满,充满力量;演完《青蛇》,她感叹人生的无常和无奈。“这就是演员的一种幸运吧,可以躲在角色背后说话的。”

袁泉专访(专访袁泉沉静的力量)(9)

人到中年,有人说袁泉越来越瘦,皱纹多,美貌已不复当年。她淡然回应:“契诃夫的一些话剧,必须是要四十岁以后的脸才能演的。”近几年,她开始出现在影视剧中,上一部让她重回大众视野的是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她演职场女强人唐晶,那年,她刚好40岁。很多人说她“大器晚成”,她只是礼貌地微笑。再到《中国机长》,“我所扮演的角色年龄在增长,我自己也在成长,所以感受也是会越来越丰富”。

袁泉专访(专访袁泉沉静的力量)(10)

· 《中国机长》剧照。

现在的袁泉,依然安安静静地演自己的戏,在舞台上,在荧屏中,在大银幕里。她不疾不徐地诠释角色的故事,排话剧有时戏出不来,她就坐下来,等一等,她相信“时间会帮你”,“只要在大幕拉开之前,什么都来得及”。

生活中,她也有了多重身份,是妻子也是母亲,添了几分从容与笃定。她会素颜买菜、逛超市、看话剧,享受灯光之外的烟火气。

但无论怎样,她都始终拥有着一份“不变”。于她而言,度过的时间就像涓滴汇成的湖泊,看似不起波澜,深处却总藏着沉静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