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性能”过剩的纯电汽车时代,如何打造一台拥有驾驶乐趣的纯电汽车?
自去年2月发布至今,BMW I4 M50(以下简称“M50”)在纯电汽车中的关注热度持续不减,作为BMW M家族的首款纯电动轿跑车,其拉风的外形与出色的性能一经发布便被业界视为一辆高性能驾驶机器。近日,笔者对M50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深度体验,近千公里的行驶里程,让笔者清楚地感受到,这不仅是目前最好开的宝马纯电汽车,或也在给予纯电时代一个答案,纯电性能轿跑究竟该如何打造。
平衡优雅凶狠的完美轿跑之貌
车辆造型上,尽管是纯电动车型,但由于与燃油版4系同属于CLAR平台,M50使用的是4系Gran Coupe四门溜背设计,虽没有两门版那么极致,但无疑作为家庭使用更为自由。标志性双肾进气格栅的保留让M50在其视觉冲击上有明显提升,两侧细长的大灯内部包含了激光大灯,最远照射距离可达500米,前大灯中的蓝色元素和BMW Laser字样灵气十足,更添现代科技感,四个标配的M Performance 19英寸轮毂,让运动感进一步提升。
整车尺寸上,M50车身长4785mm,宽1852mm,高1455mm,轴距为2856mm,溜背式的设计,让车身整体保持了优美线条与轿跑出色的线条感,车身比例的控制拥有出色的操控性,在门把手设计上,M50采用的是半隐藏式机械门把手,既保障了车身线条的一致性美感也让整车的风阻进一步降低,车尾部分,宝马i4 M50呈现典型的“梨形身材”,下包围的扩散器造型让整车看起来更为扎实,总的来看,纤细的立柱、短前悬、带无框车窗的车门和平滑地流入后部的车顶线条,完美的轿跑车型轮廓。
车漆方面,M50共有以个性化定制磨砂波尔蒂芒蓝、圣雷莫绿、落日橙、布鲁克林灰等为代表的十款车漆,笔者体验的是个性化定制磨砂波尔蒂芒蓝整车哑光的质地让其走在路上十分吸睛,而这也是笔者最为喜欢的一款M50配色,需要指出的是,但是如果你想获得这款颜色,则需要额外支付12400的选装费。
需要指出的是,M50支持可选装的M碳纤维外装组件,包括前侧进气口、外后视镜盖、后部侧饰以及全新BMW M4同款几何设计的后扰流板,让整车的运动质感进一步大幅提升,既保障了优雅,更透露着一种“凶狠”的气势。
进入内部,M50的内饰部分则和同4系燃油车的布局相差不多,透露着低调的华丽。M50内部采用双联屏设计,左半边是一块12.3英寸的液晶仪表,仪表左上方带有明显的M标志,右半边则是14.9英寸的中控触摸屏,双联屏整体不仅面积更大,并且遵循人体工程学原理,面向驾驶者微微倾斜,这种以驾驶者为导向的设计理念也深受笔者认。屏幕下方延伸至中控位置,实体档把和与大量实体触摸按键的保留,让其在实际驾驶上的交互更为符合油车的驾驶习惯,也降低了单一屏幕故障后的整车的交互风险。
座椅方面,M50的座椅采用了全黑色材料包裹,增加的蓝色缝线设计让内饰空间运动感十足,同时,M运动型座椅使用桶形深凹造型,可为驾乘者提供良好的侧面支撑,座椅还提供了电动调节,座椅加热,通风等功能,在驾驶的同时让驾驶员拥有更为专注的驾驶体验,总的来看,内饰以M运动型多功能真皮方向盘、M运动型座椅等BMW M家族的内饰装配,都增加了M50专属且独具一格的运动豪华感,整车空间上,笔者的身高为187体重170斤,驾驶习惯坐姿靠后,因此在M50的后排表现上,原生标轴尺寸再加上溜背车顶,后排空间感会比较压抑,舒适性表现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M50后备箱的储物表现,M50采用掀背式尾门设计,虽常规容积470L不算大,但较大的开口和纵深,进出大件物品很方便,后排座椅支持4:2:4比例放倒,而且平整度较高,最大容积可拓展至1290L,利用前端高度充分,可以放置大件物品。
无愧“M”之名:纯粹的驾驶机器
在谈及纯电汽车动力之前,笔者先后试驾了十几款纯电汽车,其中以四驱居多,在谈及新能源的加速能力与操控时,我更喜欢用“动力”与“动力支撑”来区分,前者只是单纯且直给的快,而后者则更多的是在快的基础上给驾驶人更多的可控与“驾驭感”,在实际驾驶一周后,M50更属于后者。
先看参数,M50搭载BMW第五代eDrive电力驱动系统,车辆前后双电机设计,可提供400千瓦的最大输出功率,峰值扭矩高达795牛·米,百公里加速仅需3.9秒。在CLTC标准下,车辆续航里程最高可达560公里,底盘方面,M50采用前双球节弹簧减震支柱和后五连杆结构,原有4系的底子加上一块大容量电池,整个感觉就像趴在地面上,厚重感很强。而且悬挂支持软硬调节,不同模式下就会有不同阻尼,车身的动态回馈也会因此而改变,先进的底盘技术、智能轻量化设计以及优异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塑就了极为夸张的运动表现。
M50共有SPORT、COMFORT、ECO PRO三种驾驶模式,前者则是为了极致的操控与动态性能表现,后者则是在日常通勤中给予足够的动力与充分的舒适度。实际体验中,相比造车新势力,BMW显然是更懂驾驶感受的车企,三种驾驶模式的区别都有明显的区别,其中在日常通勤中,ECO PRO模式下,M50配备全电动四轮驱动系统,智能分配驱动力,令整车的驾驶十分流畅跟脚,动力的充沛并非夸张,更多的是稳定与可控感。COMFORT模式下,自适应悬架的加持下,M50在路过坑道、井盖等不平整道路上均表现的十分稳定,特别是当M50有载入需求时,COMFORT带来的是更为平顺的加速与转弯。
最为惊喜的则是M50的SPORT模式,在在BMW M的专属调校与测试,量身定制的M自适应悬架、特别调校的弹簧与减震器、可变运动型转向系统的加持下,M50的底盘极为扎实,在驾驶实测中,百公里加速仅约3.7秒,且方向盘没有发飘抖动的情况,也正是如此极致的调教让M50在实际驾驶中能给人一种“贴地飞行”的感觉,这也让M50不仅仅是一款性能轿跑,更有一种“赛道”感,同时,与驾驶相伴的是M50独特的车声浪模功能,在节能模式下,M50是完全无声的静谧空间,而在运动模式下,M50的车声浪模能带来更为强劲的听觉反馈,显著提升驾驶者的全神贯注感,据悉,该声浪是由多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的大师,汉斯季默操刀完,从低沉的蜂鸣到高亢的、掺杂着类似发动机转速爬升的混合电音,让其声音体验绝对特立独行。
续航方面,在实际驾驶中,笔者刚刚启动M50时剩余里程显示为300KM,而当行驶了20KM之后,车辆的剩余里程升至320KM,而通过长期的驾驶中笔者了解到,M50的续航逻辑是根据你一段时间内的车内车外温度与驾驶习惯综合而来,旨在给予驾驶员最真实准确的剩余里程,这种剩余里程模式无疑也让驾驶员更有驾驶信息,实测在北京10°左右天气中,大面积使用ECO PRO模式下,M50可以实现430左右的实际续航,整体的续航表现也十分能打。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为了极致的续航表现,M50还支持单踏板模式,通过将档把调制“B”档,这时当松油门时M50会有明显的动力衰减,实现给电池反向充电,不过该模式下若驾驶不注意乘坐的其他乘客会有明显的“撞墙感”。
恰到好处的智能化体验
长期以来,谈及车机智能化,传统燃油势力相比新势力总被认为有些许掉队,然而,在实际驾驶M50一周后,笔者对车机智能化也有了一种全新的看法。
首先是车机系统交互方面,宝马车机系统iDrive 8.0,相比之前全面升级了车机的信息处理能力,使得车辆可以先于驾驶者了解到更多的路面信息,并提供危险警告、预测目的地的停车位等功能,同时,M50的抬头显示功能的加入,让整车的驾驶更为沉浸顺畅,操作方面,相比之前iDrive 8.0的操作界面也有了大的变化,新的UI用户界面让经典的卡片式菜单整体设计更为清爽,另外还支持了更多的APP的下载和使用,如微信、QQ音乐、微信、喜马拉雅等,丰富了本来欠缺的工作与娱乐功能。
自动驾驶方面,M50搭配了L2级别辅助驾驶,在早晚高峰或开车出现疲劳的情况下,L2级别辅助驾驶的加入, 并且,在交互键面上,车距控制量方向盘的绿色也十分显眼,如果在驾驶中只希望车道保持也可以通过简单地设置保留更多车辆的资自主控制权,通过手动调解跟车距离与车速,同时,M50的自动驾驶以雷达为主,摄像头为辅相比大面积摄像头的设计,来的更为准确稳定。
总的来看,相比市面上大肆宣传的L3乃至L5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宝马以L2级别辅助驾驶入局,即车辆实现部分自动化,通过系统和驾驶人员合作,一起控制汽车,在符合时代科技迭代的同时,给予驾驶员最大的安全感,让驾驶更轻松,更便捷。
尾声:割裂中的性能孤品
宝马被公认为燃油车时代最好的品牌之一,然而在纯电时代许多人却认为宝马“掉队了”,但从M50的身上,我们能充分的感受到宝马在纯电时代的硬实力。如今,在“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的纯电时代,宝马依然在为部分消费者提供极致的操控与性能体验,给出宝马对于纯电时代的一些思考,而恰恰是从纯粹驾驶出发与时代洪流的“割裂感”,让M50成为这“全车皆智能”时代里的一缕清流,对于一台纯粹的“驾驶机器”我感受到了宝马布局电动时代的诚意,但无疑,因其相对高昂的售价,M50依旧只能是在纯电时代,少数驾驶爱好者的“狂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