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动妇女节是为了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女神节、女王节是资本和商业为了创造需求、销售商品、收割女性(或者为女性付款的男性)的钱包而人为制造的充满了消费主义的日子。

同时,也分享“律她”在去年妇女节的时候发布的祝语:

一直以来,女性法律人绽放律界她力量,创造了许多闪耀的时刻。不惧挑战,源于中国女律师对自身的认知,她们挑战体制之弊端,挑战权贵之陋习。不畏未来,出于无数律界女性领袖对行业的尊重,她们为公平正义而执着,为未来明天而考量。她们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切换,不惧未知挑战,尽显职场魅力。她们在探索自我与世界的路上不断前行,以期遇见法律人的无限可能。未来的法律行业,将迎来更多挑战,也势必会迎来更多机遇。

女王节主题(越来越多人呼吁将女神女王节改回妇女节)(1)

我对于三八妇女节的看法和理解,我想我的观念变化,应该能够代表相当一部分女性。

最初阶段——排斥。高中以前,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每年都要给妈妈说“三八妇女节快乐”。在学校,拿着“妇女节”调侃女生而被追着打的男生,是很多人学生时代都有的回忆。是的,妇女一词或许很伟大,但我绝不是妇女,我现在还年轻,我以后也不会是妇女。

第二阶段——接纳。大学里面竟然有女生节,真的太体贴了!对呀,我们女生就是要过女生节。每年女生节活动都非常有趣,女生节条幅也曾经是各大校园的一道风景。后来,又开始出现“女神节”、“女王节”或者“女人节”,我也会祝妈妈“女神节快乐”,会对她讲,她是我心中的女神。每到三八妇女节,家庭群里,过节的从妈妈一个人变成了母女三位女神。

女王节主题(越来越多人呼吁将女神女王节改回妇女节)(2)

女王节主题(越来越多人呼吁将女神女王节改回妇女节)(3)

第三阶段——反思。几年前开始,在大家对“妇女节”的名称开始一轮又一轮的争论的时候,看过很多关于国际劳动妇女节的缘起,各种妇女运动和妇女先驱的事件,女性的工作保障权利、政治权利等各种权利,这些我们觉得都是这些先驱们通过斗争得来的,我忽然觉得,自己之前想法的问题,我开始想,这个节日,以及“妇女”这个词,是一种光荣,职业女性也是劳动妇女,我们都是同一阵营的新时代女性。

第四阶段——困惑。去年的时候,当我的家庭群里,又开始发女神节红包的时候,我跟妈妈讲了,我们要过妇女节,不要过女神节,然后给妈妈转了妇女节的介绍和相关文章。

女王节主题(越来越多人呼吁将女神女王节改回妇女节)(4)

我的妈妈,一个从工作到现在不知拿了多少“三八红旗手”的妇女标兵,最典型的劳动妇女代表,忽然就委屈地说,怎么才当了几年女神,就又要退回妇女了。

学校里,女生节活动依旧铺天盖地;商场里,女神节宣传依旧到处都是。

我忽然就开始困惑,问题出在了哪里?是我的女同胞们觉悟低吗?究竟什么才是独立女性?究竟怎么做才是独立女性?为什么作为独立女性和劳动妇女的群体,依旧会抵触“妇女节”,而喜欢过“女神节”?

直到今年,我看了丁玲写在1942年三八妇女节后的《妇女节有感》。

即使在当年的革命圣地延安,大家依旧会觉得,结婚后很多有工作能力的女性不得不回归家庭,以家庭为中心,开始操心孩子和丈夫,然后久而久之思想变得“落后”。

女王节主题(越来越多人呼吁将女神女王节改回妇女节)(5)

是的,不是冠以“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旗号,女性就自然而然变强了。当“劳动妇女”一词被传统赋予了不再年轻、朴素、任劳任怨、工作能手、贤妻良母的意义时,这一方面是一个巨大的徽章,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沉重的枷锁。当各个年龄层的很多女性想要“女生”、“女神”、“女王”来摆脱社会关于“妇女”的传统印象时,我们应该做的,不是让她们强行接受“妇女节”这个称谓,而是去重新审视,如何将“妇女”一词重新定义,摆脱传统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