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玲:从奥运冠军到广东省射击队总教练,时长共3分21秒)

易思玲:从奥运冠军到广东省射击队总教练

上个月的28号那天,易思玲发了一个朋友圈,来纪念自己伦敦奥运会夺冠十周年。

易思玲祖籍在哪(她还是和枪在一起时最好看)(1)

这个特殊的日子,易思玲当然早已永生难忘。但有一件事情则是新收获,她也是最近带队去北京参加射击世锦赛选拔赛的时候才刚刚得知。原来,7月28日同样也是30年前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张山和王义夫夺金的日子。于是,她在朋友圈里把这份祝福同样送给了两位射击界的前辈。

易思玲祖籍在哪(她还是和枪在一起时最好看)(2)

这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巧合,似乎也在某种意义上切中中国射击的传承脉络。如今,这种传承将会得到再延续。

“枪手”易思玲重回公众视野,以广东射击队总教练的身份。可以肯定的是,她和射击之间的缘分,还远远没有到达那个写下最终句点的时刻。

夺冠前夜

失眠的她曾无数次模拟举枪

一个人到底有多少几率,能够对十年之前的某一天发生的事情,至今历历在目?除非这件事情、这一天对于他/她的人生,真的有不同的意义。

那一天比赛后,观众台上遥远的人群里,不知道是谁对着她喊了一声,“易思玲,你咬一下那块金牌,看看是不是真的?”

易思玲祖籍在哪(她还是和枪在一起时最好看)(3)

“我就真的咬了,没有想象中硬,还能留下印子”。就这样,易思玲留下了那张夺冠之后最经典的照片,而这个瞬间也成为了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史的一部分。

那年,她23岁,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但国际射联早在赛前就将易思玲认作是夺金的最热门人选。因为从2009年到2012年,易思玲总共参加过15次国际比赛,进入了12次决赛,获得了5枚金牌、9枚奖牌。与此同时,伦敦奥运会也是她运动生涯大满贯的终局之战。在那之前,易思玲已经集世锦赛、世界杯总决赛、亚运会、全运会等所有荣誉于一身,只等这块奥运金牌。

“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但我是在比赛之前把所有的情况,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已经想过了一遍,做好了心理准备。我就一直重复的鼓励自己,要去战胜自己,要勇往直前”,易思玲说。

易思玲祖籍在哪(她还是和枪在一起时最好看)(4)

所有的紧张可能已经在前一晚被提前透支。她和同样参加气步枪项目的室友喻丹几乎都整晚未眠,心一直跳的很厉害。运动员村的房间特别小,哪怕是在床上翻身都会发出很大的声音。为了不影响室友休息,那天晚上她跑了无数次洗手间。

“我就在那里重复做空枪举枪的动作。举枪,再放下,举枪,再放下,一直不停的做。要不然就蹲在马桶上,一遍一遍地看自己的比赛方案。”易思玲说,她当时就想着的是如何提高自己、帮助自己,“哪怕我现在睡不着,我重复的做动作,就是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去走,也能让自己安心。”

那一夜,她最后一次起来去洗手间是4点50分,然后睡到了5点15分。

再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人们在赛场上见证了那个似乎处变不惊、风淡云轻的中国姑娘,射落了伦敦奥运会首金,却不知道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在比赛的前一晚,或者更多个夜晚里的那些辗转反侧。

回归家庭完成学业

是对内心的丰盈

对于一般人来说,职业生涯里经历一次大满贯已是可想不可及的美梦。但在伦敦奥运会后,易思玲踏上了对于双圈大满贯的追逐之路。“当你拿到一个冠军的时候,就会想着想要拿第二个冠军,然后一步一步这么走下去。这个过程对于我来说,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享受。拿冠军也是会上瘾的。”

“当时对我的这么一种心理状态,他们都说我有点‘变态’”,说到这里,易思玲笑了出来。

从最高的领奖台回到地面,然后重新出发,这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容易的事。但对于易思玲来说,这是一个镜照自己内心的最好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历什么,会遇到什么困难,所有的一切她已经全部了然。她不再是当年那个不怕虎的初生牛犊,有些东西始终是回不去了。

易思玲祖籍在哪(她还是和枪在一起时最好看)(5)

射击运动员始终在靶纸上追求完美再完美,和几乎肉眼不可见的0.1环差距不停的较劲。但她渐渐开始明白,人有些时候需要与自己和解。“如果突破了这一点的话,才能够继续走下去。”

里约奥运会,她因为赛前枪械出现故障影响发挥,最终拿到了铜牌。但后来,她一直拿着枪打完了2017年的天津全运会,才正式宣布退役。

“退役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觉得已经到了该是回归家庭的时候。当时我已经怀孕,有了孩子,而且我的学业也是一直没有完成。就在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需要有一个转折点。人就是应该在每个阶段做每个阶段应该要做的事情。”当时在天津全运会上,易思玲其实已经怀有几个月的身孕。而她的先生罗玉麟,则是在清华求学时认识的,也曾经担任过清华射击队的队长。射击,成就了她的事业,也带给她一个美满的家庭。

易思玲祖籍在哪(她还是和枪在一起时最好看)(6)

运动员的经历,让易思玲能够用坚韧的意志去面对学业。训练之余再去面对有如“天书”的微积分,她有时候也会因不堪重负而流泪。但毫无疑问的是,清华的这段经历,让她接触到更大更广阔的世界。

2018年完成本科学业之后,易思玲选择体育管理方向攻读硕士。但在后来的那几年里,她更多的是在扮演一个妈妈、一个妻子的身份,真正过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停下来,有时候只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走。

以服务者的角色

带着团队向前冲

广东省体育局和黄村体育训练中心的领导,这几年一直和易思玲保持着联系,希望她能够回来重振广东射击辉煌。这种联系一开始可能只是一种意向,但后来变得越来越频密,并最终得以实现。

“广东是培养我的地方,所以做出这个选择对我来说不是特别困难。就像填志愿一样,广东也一定是我的第一志愿。”易思玲说。

易思玲祖籍在哪(她还是和枪在一起时最好看)(7)

十几岁来到黄村基地,三十多岁重回此地,虽然出走已久,但是一切却似乎并不陌生。“这些年来,领导们一直关注着我的成长,所以就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样”,她说。

自从1月上任后,易思玲和广东射击队总教练的这个新角色已经相处了半年多。看上去,她已经适应了这个转变。

如今的她不但有开不完的会,要带队外出比赛,要下到各个地市去调研射击发展情况,事情多到做不完。“几乎都没什么时间回家,忙的时候甚至没时间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她说。

易思玲祖籍在哪(她还是和枪在一起时最好看)(8)

过去当运动员的时候,她说自己什么都不用操心,完全处于一个“被服务”的状态,现在一切都倒转了过来。“我要管教练、管运动员,管他们的生活起居,包括思想心理,还有后勤保障,现在我就是一个服务者的角色。”

现在黄村基地里射击队有40多名队员,易思玲有时候跟他们开玩笑,让队员们叫她“小易姐”。而队员们什么都会找他们的“小易姐”来咨询,有专业上的问题,也有感情上的。

易思玲到队以后,给队伍制定了新的训练计划。她给队员们增加了体能训练,又引入了很多科研监测的部分。“我在国家队的时候,体会到这种科学训练和强化体能所带来的好处,所以特别想把国家队好的训练方式在广东传承下去,让运动员今后的训练更精彩。”易思玲说。

“我必须要让运动员和教练员拧成一股绳,我要带着他们往前冲”。到现在为止,易思玲还是广东唯一的射击奥运冠军,但她希望能够为广东培养出下一个。“2025年的粤港澳全运会,希望能够带着队伍拿到冠军。”

采访的最后,记者让她站在自己已经不再举起的步枪旁边,拍几张照片配发稿件。果然,易思玲还是和枪呆在一起的时候,最好看。

还有这几个问题我们没写进稿子,但也值得一读——

记者:回想伦敦的夺冠之路,当时你最担心的是什么?

易思玲:还是在资格赛上,我怕自己打不进决赛。当时资格赛要打40发,我想一定要把这40发挺过去,刚开始一直都很顺利,到20多发的时候出了一个9.9环,其余的都是10环。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最终我以399环与波兰选手并列排名第一进入决赛。

进入到决赛后,我印象很深的是总教练王义夫,他竖起大拇指和我的大拇指做了一个相碰的动作,虽然没有说话,但这种无形中的鼓励给我了巨大的帮助,帮我释放了很多压力。

记者:2017年你说自己在清华大学的学业还没有完成,后来是什么时候完成的?

易思玲:我是2011年入学的,2018年才把本科念完,后来到清华社科学院念体育管理专业研究生,到现在还没有完成(笑),还剩下答辩和论文。

记者:2025年全运会就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广东射击队主场作战,压力也是不小。

易思玲:前一阵我去各地市进行调研,广州、深圳、东莞这几个城市射击开展得都挺好,有很多优秀的苗子,他们很能吃苦。现在省队内的选手,他们也具备很强的实力。我会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他们。2025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我希望能够带队拿到冠军。

【记者】朱小龙 彭博

【摄影/摄像】梁钜聪

【剪辑】何志豪 实习生 何立言

【作者】 朱小龙;梁钜聪;何志豪;彭博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