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永超

她,本是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不但容貌秀丽,还知书达理,可为什么就得不到丈夫的欢心,至死未能相见?小编带你探寻美女于凤至和少帅张学良的爱情故事。

于凤至出身优渥,其父于文斗,不但是富商,还是张作霖的拜把子兄弟。后来,张作霖听说他女儿于凤至知书达理,是天生的“凤命”,就是向于家求了亲。这样,18岁的于凤至嫁给张作霖的儿子、少帅张学良。

对这桩包办婚姻,张学良一直心有不甘,多年之后,他还说:“我太太比我大三岁,我们那时候都要订亲,我根本就不知道她什么样,所以,我跟我太太就是不太和气的。我不喜欢我的太太,我们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我跟我太太说,你嫁错了人!”

为了让儿子答应这门亲事,张作霖表示,于凤至非娶不可。你和于家女儿成亲后,就叫你媳妇跟着你妈好了,你在外面再找女人,我可以不管。张学良天生风流倜傥,在得到父亲的“特许”,更是流连欢场,乐此不疲。

嫁到张家后,于凤至赢得了帅府上下的各色人等的心,对追求风花雪月的丈夫张学良,她也一心包容,希望可以用爱挽回他的心。

张学良结婚张作霖说话(18岁嫁给少帅张学良)(1)

1927年,张学良在天津蔡公馆的一场舞会上,与16岁的赵四小姐(赵一荻)一见钟情。赵四小姐毅然退婚,不惜被赶出家门,私自逃到沈阳,只为见心上人一面。情人找上门了,没办法,张学良只好和于凤至摊牌,他说:“我要把她留下来。”

于凤至见张学良态度坚决,便提出了三个苛刻的条件:一是孩子不能姓张,二是她不能进帅府,三是不能给名分。

就这样,赵四小姐不在乎名分,以秘书的身份留在了张学良身边。

1928年,张作霖在返回沈阳途中时被日军炸死。老帅遇难,东北人心惶惶,张学良当时身在北平,是于凤至力排众议,做出“秘不发丧”的决定,声称大帅只是受了伤,使各方势力不敢轻举妄动,从而为东北军政大权的顺利移交争取了时间。事后,张学良赞叹她的才能足以“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张学良主政后,认为东北一隅之地,不足以对抗日本。遂决定东北易帜,归顺南京。此后,南京政府授予其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之职。张学良前往南京接受委任,于凤至随往。期间,她与宋美龄结为金兰姐妹,太夫人倪桂珍,也认她做了义女。张学良也和蒋介石拜了把子。不过事后证明,张学良认的这位把兄弟实在靠不住。

张学良结婚张作霖说话(18岁嫁给少帅张学良)(2)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退入关内。1933年4月,张学良前往意大利,于凤至陪同。途中,她填词一首安慰沮丧的丈夫:

问君此去何惆怅,蓄得青山树千丈。

述衷肠,实难忘,永志塞外耻辱帐。

慢动悲怆戕。青史无虚谎,黑白分明,笑对世人谤!

西安事变爆发时,于凤至正在海外陪子女求学。当得知张学良被扣押的消息后,她立即给宋子文发电报,恳请他居中调停。随后,她来到南京,求见蒋介石,蒋却闭门不见。于凤至只好请宋美龄说情。

此后,张学良被长期软禁。于凤至陪着丈夫一路辗转,备受煎熬。起初,张学良十分痛苦,说他愿以自杀控诉蒋介石背信弃义。是于凤至力劝他:“西安事变的兵谏,是为国家存亡的革命行为,是为了改正错误的政策而兵谏。既然我们认为不仅无罪而且行为正确,今天受到非法的囚禁,那就要学文天祥等仁人志士为人才是。我们心有正义,历史会有裁判,怎么能丧失信心?何况你对东北军十几万将士有责任,对西北军官兵有责任,对儿女有责任 。所以,不但不能自杀,反而要千方百计保住自己的生命,才对得起他们,对得起大帅在天之灵。”

张学良结婚张作霖说话(18岁嫁给少帅张学良)(3)

这番有理有节的话,让张学良有所醒悟。

1940年,于凤至得了乳腺癌,必须要赴美治疗。戴笠致电赵四小姐,问她是否愿意来照顾张学良,赵四小姐应允了。

赴美治病的于凤至,此时不会想到,自己这一走,竟是半世流离,再不相见。

住进医院时,她的病已经很严重,癌细胞已开始了转移,大夫提出,切除乳房以保住生命。于凤至再三思量,无奈地接受了切除手术。 手术之完成,是痛苦的化疗。但无令她痛不欲生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折磨,还有对丈夫的无尽牵挂。

出院后,没了经济来源的于凤至决定下海经商。她想,汉卿迟早会获得自由,自己多赚些钱就能为他们的生活提供更多保障。于是,她闯进了华尔街的股票交易大厅。在这里,有的人一夜之间就成了百万富翁,但更多的人却在眨眼间变成了穷光蛋。但于凤至却凭着与生俱来的商人头脑,在变化莫测的股市里纵横捭阖。

随后,她用炒股所得买了两处豪华别墅: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生前住过的林泉别墅和伊丽莎白·泰勒的旧居。又把两处别墅装饰一新。她自己住一处,另一处,留给了张学良。

张学良结婚张作霖说话(18岁嫁给少帅张学良)(4)

她幻想着与丈夫有重聚的一天。

“救汉卿,我要奋斗到最后一息”。除了赚钱,于凤至还利用人脉,为丈夫的自由不断奔走。1964年,美国的一些议员开始谴责蒋介石囚禁张学良的行为,蒋介石动了杀心。

为了保住张学良的命,宋美龄想了一个办法:张学良与于凤至离婚,娶他身边的赵四小姐。如此一来,张、于没了夫妻关系,这就向蒋介石表示他无意去美国与妻子重聚,如此蒋才能安心。

因为台湾当局的严控,张学良在信中只能说,之所以选择离婚,是因为他受宋美龄的影响,入了基督教,必须一夫一妻。

经过反复权衡,于凤至最终同意离婚。

晚年的于凤至,和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她写了一本回忆录,名为《我与汉卿的一生》,字里行间,都是对张学良的爱意。1990年,93岁的于凤至在美国洛杉矶豪华别墅去世。其实她原本是打算去台湾给给张学良过九十大寿的。

遗言中,她特意交代:自己死后,所有财产都留给张学良。墓碑上写的名字要冠以夫姓。在她坟墓旁边再留一个空墓。

也是在这一年,张学良重获自由,他携赵四去她的墓前拜祭,不禁抚碑长叹:生平无憾事,唯负此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