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小油灯

◎孙英山

前些日子,在收拾老宅的一些东西的时候,里屋窗台上的一盏小油灯,立刻映入了我的视线。这是一盏几代人使用传下来,老的再不见老的小油灯,是一盏极为平常而又古朴的小油灯。它是一只圆柱形状的翠绿色的玻璃制品,上口有些收缩,用一个铁盖螺紧,盖子中间一根2寸长小细管做灯芯,栓有用棉花搓成的灯捻,吸煤油照明。它的外观看起来并不怎么精美,普普通通,但也铮光发亮,显得小巧玲珑,十分讨人喜欢。

有关井冈山的油灯的故事(孙英山一盏小油灯)(1)

小小的一盏油灯,点亮了我的童心,见证了我的成长。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家里就有这盏小油灯,是家庭照明,奶奶纺线,母亲绣花用的,打少我就特别喜欢这盏小油灯,与它有着特殊的感情。我的家乡是偏僻的乡村,村庄四面环山,太阳升起晚,落下早,点灯的时间较一般的村庄要长。那时,全家人节衣缩食,省下几个零钱买来煤油,三天两头往油灯里倒一点,一斤煤油就节省着点用一个月。灯头火焰虽然只有豆粒一般大,可那熠熠的火苗,却照亮了我家暖和的灶屋,给全家人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快乐,带来了欢声笑语,带来了亲热和睦的气氛,也在我幼小的心灵撒下了柔美温和的光。奶奶是一个爱干净的人,她每天把落在灯上的灶灰擦得干干净净,把灯头用针拨得亮亮的。奶奶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她每天晚上在灯下一边纺着棉线,一边哼着小曲,有时让我坐在她那洋溢着慈爱和温暖的怀里,给我讲天上牛郎织女那遥远而又古老的故事。那灯花随着奶奶哼哼的小曲儿忽闪忽闪的,好像在打着节拍,随着奶奶讲的神奇的故事轻轻地摇着,好像在伴着韵律。摇啊,摇啊,摇着我童年的欢乐,摇着我童年的梦想,摇着一串串美丽动人的童话,摇着一个个群星璀璨的世界,摇甜了我童年憧憬的梦幻,摇醒了我心中萌发的一颗金闪闪的幼芽,我一颗年幼懵懂的心,才有了金子般的闪光。

在奶奶的童话里,在奶奶的呵护下,我慢慢地长大了,上学了。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又赶上苏联撤走专家,国内各种自然灾害,家里的生活仍然十分拮据和困难,母亲常常为点灯,为吃盐,为三个孩子上学而烦忧。我知道,为了换来豆粒般大的灯火,母亲要付出多少操劳,多少汗水,多少辛苦,才挣来买灯油的钱。那时的灯油还是按人口凭票供应的,母亲每天没黑没白地编网包,拿到市集上卖。泡草,搓绳,拗扣,编帮,修沿,一个一个的网包在母亲那一双柔弱的手上编好,手上却磨起了一个一个的血泡,缠上胶布,还仍然不停地编啊,编啊!哪个网包上没有母亲的汗水和血渍?没有母亲的辛劳和付出。我清清楚地知道,这小小的油灯,燃熬的是母亲的血汗,是母亲的生命!因此,我十分地珍爱它。每天晚上,我陪伴着母亲,默默地伏在灯下读书学习。虽然没有桌子,依着炕帮,把灯放在炕边,就在这样的简陋条件下,我仍然坚持学习,并且一学就是小学六年,小油灯也伴随着我度过了六年的光阴。为了看得清楚,弄得明白,不得不常常靠近小油灯,那呛鼻的柴烟味不时地飘来,有时呛得直咳嗽,那星星点点的黑色的灰末时不时地落到身上。灯烟熏黑了鼻孔,灯火燎焦了头发,眉毛,可是我心里还是十分的满足。油灯是渺小的,但它照亮了一个广袤的世界,它丰富了我的生活,它充实了我的人生。油灯是昏黄的,也是绚丽的,朴实的,光华无比的。小油灯照亮了我的童年,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在灯下,我学习了文化知识,语文,算术,地理,历史,自然常识等课本知识。学习了“唐诗宋词”,学习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懂得了天南地北,古今中外的地理,历史,科普知识,从小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小小油灯照亮了我人生的历程,使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扬起远大的风帆。同时,正是在这盏油灯下,使我一次次看到了母亲期待的目光,比灯火还明亮,,也使我感到,母亲那饱含着深爱的呵护,叮咛,比灯火更炽烈,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早已播下了一颗颗火热的种子。小小油灯,点燃了我的青春之火,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它把事业和理想的彩虹铺架在我心灵的长空,它把信仰憧憬的曙光投射在我生命的窗口。怎能不让我深深地眷恋呢?眷恋油灯,犹如眷恋童年的摇篮,犹如眷恋母亲的目光。

七十年代中期,农村生活条件好了,用上了点灯,再不用点小油灯了。住了几年,我家又乔迁了新居,有些用不着的物品,都做了处理,而那盏心爱的小油灯,生怕受到损坏,我仔细地放在窗台的一角,这一放就是四十多年。小油灯,我对它有着很深的情感,我舍不得放弃它。如今,再看到挚爱的小油灯,历历往事,涌上心头。当年,小油灯是我忠诚的伴侣,力量的源泉,生命的太阳。它是有思想,有灵魂,有感情的,它不仅给了我光辉和温暧,给了我力量和信心,也给我回味无穷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小油灯,白天是照耀我前进的太阳,夜晚是亮在我心中的那颗北斗。我深深爱着的小油灯!你永远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灯

文中配图均来自于网络

有关井冈山的油灯的故事(孙英山一盏小油灯)(2)

【作者简介】

孙英山:莱山区解甲庄街道,1948年7月生,解甲庄中心小学退休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曾荣获牟平县优秀教师,莱山区先进教师荣誉称号。烟台散文学会会员,莱山区作家协会会员,在职期间,在《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福建教育》《小学生读写报》等报刋发表论文十几篇。九十年代前后在《农村大众》《烟台晚报》发表过文章,自2011年先后在《烟台日报》《烟台晚报》《今晨6点》《齐鲁晚报》《今日莱山》等报刋及《胶东在线》《胶东文化圈》《烟台漫步》《烟台散文微刋》平台发表文章百余篇。2015年12月在莱山区“我身边的红色故事”主题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2016年5月在《今晨6点烟台文学圈》首届“紫林杯.茶意人生”征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6年10月15日,在《烟台散文学会》“迎中秋,庆国庆”散文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喜欢写一些乡土文字,民风民俗,趣闻轶事,民间传说,世情典故,散文等文。

壹点号烟台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