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四川省绵阳市广济科普研究服务所坚持弘杨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的指导思想。坚持“发科普之声,做科普之事,解科普之优,结科普之友”的办所理念,在为促进绵阳科技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应做的工作,与时俱进,续写时代辉煌。

绵阳科研所(绵阳市广济科普研究服务所)(1)

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成立四十周年颁奖仪式

绵阳市广济科普研究服务所成立于20O3年7月25日。19年来,连续编辑出版《科技与生活》杂志49期;为省市举行的大型科普活动会及全市企事业单位发放《科技与生活》杂志9.8万份;与市科技局共同编辑出版《科普知识汇编》2期,共印发4万份;与市科协编印《通讯网络诈骗常见类型》科普知识2万份;翻印中国疾控中心《新冠病毒的预防》图册1千份;与市科技局编印《现代科技》1万份;《农产品储藏加工技术》1万份;《科学饮食》1万份;《生活适用手册》1万份;主编《食用品储蓄保鲜加工技术》5000册;主编《嫘乡情》《安全用气知识100问》。《安全用气知识100问》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三次再版,同时以藏文版出版发行;2010年1月创建《绵阳市广济科普网》,在网上发表科普文章和转载科普法律法规,科普政策,科普新闻和科技成果,报道科技战线的好人好事的文章共6000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时,所长任德和自费复印《抗震救灾知识》2000份,冒着危险赠送到九洲体育馆、南河体育场市民,张贴在人民公园、科技大楼、会临巷、花园批发市场、丽景花城等公共场所。共办“科普美篇”189期。

绵阳科研所(绵阳市广济科普研究服务所)(2)

绵阳市广济科普研究所所长任德和获突出贡献奖

19年来,绵阳市广济科普研究服务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屡次受到省市领导、主管部门、民政局嘉奖和各界读者好评:在2008年被四川省民政厅评为四川省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先进单位。所长任德和2009年5月被四川省评为优秀科普编辑,2O09年被评为四川省先进科技工作者,主编《安全用气知识100问》2O13年被四川省评为优质科普资源奖,2013年被绵阳市民政局社团工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绵阳市广济科普研究服务所多年的科普工作引起市有关领导、市科技局、市科协领导的高度重视,市科协党组成员、市科协副主席何仁毅委派绵阳晚报记者何亚君专程采访,以《科普要懂生活——对话民间科普专家任德和》一文,于2014年2月28日刊登于《绵阳晚报》。

绵阳科研所(绵阳市广济科普研究服务所)(3)

绵阳广济科普研究所编辑出版的科普书籍

2019年4月20日,在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任德和被授予四川省科普工作突出贡献奖章,202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被中共中央授予光荣在党50周年纪念章。所长任德和说:单位十九年的建设和发展,开展的系列科普活动所取得的成就,源自于省市有关领导、市民政局领导、主管部门市科技局领导和市科协领导及相关单位的鼎力支持、关心和鼓励。今后将一如既往地做好以下科普工作:

绵阳科研所(绵阳市广济科普研究服务所)(4)

绵阳广济科普研究所热心公益参加社会活动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和宣传《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普及科普知识,宣传和歌颂各条战线的先进单位和科技岗位的新人新事。

坚持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好绵阳广济科普网站,绵阳广济新媒体和《科技与生活》杂志,要呈现新格局、新成效、新面貌。与新闻、文化、传媒界的兄弟单位与仁人志士广泛合作。多元化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活动,用绵阳市广济科普网和《科技与生话》杂志、广济科普的微科普即“科普美篇”“科普抖音”和“今日头条”,以及本地公共文化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文旅绵阳》APP《绵州文旅》微信小程序的电子版的形式将科普知识和绵阳科技城的建设成果推向全国。

绵阳科研所(绵阳市广济科普研究服务所)(5)

绵阳广济科普研究所开展多种形式宣传科普知识

过去的岁月里,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瑜,既有逆行出征的豪迈,也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更有患难与共的担当。要稳中求进,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坚持创新、协调、发展理念,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认真搞好绵阳的科普工作。

坚持学习,探索创新,搞好科普创作与科普活动。科普活动内容要创新,手段要创新,靠科普文章力作与科普活动实效说话。科普作品与科普活动要严格贯彻落实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中央宣传部及省市委宣传部、网信办和新闻出版局的规定。

绵阳科研所(绵阳市广济科普研究服务所)(6)

绵阳广济科普研究所经常性开展联络会员讲解科普知识

发扬光荣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在新的里程,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把科普事业办实办好。以优异的成绩向各级领导汇报,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