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朦胧诗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朦胧诗的朦胧感源自何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朦胧诗的朦胧感源自何处(我们一起读读朦胧诗)

朦胧诗的朦胧感源自何处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朦胧诗。

为什么忽然要谈朦胧诗?给个理由先?

哪来那么多理由?没有理由,或者说没有明确的理由,这也可以算上一个理由,别问我跟谁学的,现实中这样的情况多得很。

没有为什么,“我愿意”而已!

朦胧诗是上个世纪某个特殊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诗歌艺术潮流。年少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听人一提起朦胧诗就想起“爱情”两个字。

那时在课本里读到的是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等。读懂了吗?没有。没读懂?似乎又懂了一些。直至今日,也很难说我完全读懂了。

因为文学有多义性,正如鲁迅所言: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说还是不说,那就看你的选择了,但不要期待着别人一定能赞同你。

李白不是有诗云:“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吗?如果你因为喝酒,得到了酒中的乐趣,非要拽着一个从不喝酒滴酒不沾的人给他说说饮酒的乐趣,那岂不是鸡同鸭讲。

更何况,庄子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呢:“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非要对着青蛙说大海如何宽广浩瀚,对着夏天的虫子说冰是什么什么样的,那只能是白费口舌而已。

有时候,不只白费口舌,甚至还可能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当年,那个看到风儿吹动书页,忽然诗性大发,随口吟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读书人不是因此送了命吗。或许,这也是最早被朦胧了的诗吧。

分享两首朦胧诗给大家

早发的种子

顾城

我是一名列兵

属于最低一级

我缩在土块的掩体下

等待着最后攻击

忽然我看见炮火

太阳向着阴云轰击

我一下子跳出工事

举起绿色的小旗

冲呵!我打着信号

大地却无声无息

冰山像冬天的军营

森林像俘虏样站立

我只有慢慢地倒下

雪粒多么密集

我害怕惊动了同伴

看见我这样死去

在我消失之后

春天自然得到了胜利

大队大队的野花

去参加开国典礼

她们从我的墓上走过

讨论着蝴蝶的外衣

我再少一点勇敢

就会和她们走在一起

我从没被谁知道

所以也没被谁忘记

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

并不是我的目的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想听音频的朋友,可以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