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外国人唱中文歌,这场音乐会high翻了观众

民族唱法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想必大家耳熟能详,然而,你听过西洋美声唱法的版本吗?

9月2日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一群外国青年歌唱家便用中文唱起了中国歌曲,high翻现场观众。

上海音乐节有几个歌手(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1)

这是来自“iSING!苏州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的项目,2011年由歌唱家田浩江创办于北京,2014年落户苏州,志在让西方青年歌唱家学习中文、用中文演唱,同时培养中国青年歌唱家走上西方舞台,用歌唱沟通中西。

在纽约旅居35年的他,萌生做iSING!的想法,源自17年前的一场刺激。那一年,他在意大利演威尔第歌剧《唐卡洛》,“第一天排练,导演和演员问我哪里来的?我说北京来的,然后他们就问我关于北京的问题,比如,有没有音乐学院,有没有交响乐团,有没有歌剧院,有没有人唱意大利美声唱法……我到西方这么多年,学习西方文化,用意大利语、法语、英语、俄语、捷克语、拉丁语演歌剧,我就发现不太平衡,他们对东方、对中国的认知太有限了。”

因为从事声乐,他便想着,能不能从声乐入手,做一些推动。他的夫人是科学家,同时活跃于文化交流,早在1986年就成立了美国亚裔表演艺术中心。两人联手策划了“大师班”等一系列声乐活动,最后开始集中精力做iSING!——培养西方青年歌唱家用中文演唱,帮助中国青年歌唱家在世界范围的舞台发展。

上海音乐节有几个歌手(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2)

青年歌唱家的甄选面向全球,标准很简单,要唱得好。

“我们首先是通过录音甄选,专家团队会去纽约等七八个城市面试。我们也会跟他们聊,为什么会参加这个项目,想不想到中国去。然后听他们唱,看他们对音乐的感觉、对语言的感觉,形象和表演都要看。”

8年来,近3000位歌唱家报名iSING!,最后录取了160多个,其中,中国报名者上千人,录取了约100个。这些人里至少有15人在世界著名歌剧院演出,不少人在国际歌唱比赛上拿过大奖。

整个项目完全公益,甄选而来的歌唱家,上课、吃住、演出都是免费,还有补贴。

前几年,他和团队都是自己筹款,从美国、欧洲的朋友处筹集资金,艰难跋涉。如今落户苏州,有政府助力,身上的担子轻了许多,每年只要筹款20%-30%即可。

上海音乐节有几个歌手(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3)

每年参与iSING!的人达七八十个。今年的37位歌唱家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波兰、澳大利亚、亚美尼亚、比利时、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捷克和中国等12个国家。另有12位专家——教外国人唱中文歌,少不了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中国人要学西方经验,自然要从世界范围的歌剧院请歌剧专家。再加上指挥、导演、编舞、行政以及义务帮忙的年轻人,队伍浩大,开支也大。

语言、风格、表演、修养,每年集中训练一个月,据观察,中国青年歌唱家需要提高的地方太多了。

“我们每天早上十点到晚上六点全是课,有大课小课、声乐表演、重唱合唱,不停地学习。”学员们的进步体现在哪些地方?“太多了,比如专业精神,你怎么理解作品,怎么学会表演,单是表演就说不完。”

外国青年歌唱家要学中文歌曲,当然也要上中文课,“每天两个半小时,从零开始,很多人从没来过中国,很难。”

上海音乐节有几个歌手(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4)

音乐会巡演就像iSING!的成果总结和展示。这几年,iSING!分别在林肯艺术中心、卡内基音乐厅、巴黎国家图书馆音乐厅、北京国家大剧院等地举办过四十余场音乐会,甚至受邀参加了2018央视春晚。

这一趟在苏州、上海演完,iSING!很快就要转战北京了。今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田浩江中西合璧,专门挑了一批有时代风味的中文歌曲,诸如《军港之夜》《在希望的田野上》《同桌的你》《橄榄树》《明天会更好》,歌剧《卡门》选段、意大利民谣等亦在演出之列。

台上,外国人既唱且演,把中文歌唱得有模有样,台下,中国观众的热情被点燃,现场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我可以用六种语言唱西方歌剧,为什么西方歌唱家不能用中文演唱?这就是文化的隔膜,沟通就是要互相学习,要彼此知道对方。这个世界现在有很多对立、误解甚至敌视,歌唱是沟通不同种族、不同文化最好的工具,甚至比器乐更有效、更重要。”田浩江说。

上海音乐节有几个歌手(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