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为什么坚持学诗(世家基因的自我觉醒)(1)

近期重温《红楼梦》,在读到香菱学诗那一章时,突然有了个很意外的发现,那就是不能忽视的基因遗传。

不得不佩服曹公的严谨和洞察世事。

在贾家几乎所有的丫环和姨娘中,只有香菱是执着于学诗和作诗的,而且是主动求教、废寝忘食。

宝玉如此评价她:“这正是’地杰人灵’,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香菱乳名英莲,原本有一个温馨富裕的家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甄老爷晚年得子,对其宠爱非常,只是有命无运,被人拐卖,好不容易长到12、3岁,遇见真心爱她的冯渊,以为终能逃脱,得与良人共白首,结果却又被转卖给呆霸王薛蟠。

悲惨命运并没有发生转折,昙花一现的美好令人更加遗憾和痛苦。

只是不幸之中,平常生活还是透进了一点阳光,那就是进了大观园,遇见宝玉他们。

虽然宝钗的观念比较保守,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黛玉不是,在香菱表达学诗的意愿时,她主动揽了下来。

黛玉平常给人的表现是小性敏感刻薄,常常拿话讽刺别人。

但是对于香菱,她却是耐心相待,甚至主动当她的老师。

最令我感动的是香菱学诗的意志和专注。

茶饭不思,一个人在大观园里或蹲或坐的琢磨字句,以至于路过的人都惊讶非常。

但是效果也是显著的,她不仅作了诗,而且进步飞快,甚至成为励志的榜样。

在探春她们组织诗社时,就以她为例子,鼓励怯弱者,表示学诗也没有那么艰难。

我突然想到,为什么会是香菱,为什么不是袭人、平儿她们。

她们称呼她为呆香菱,可这个“呆香菱”却想着学诗,而且非常的投入。

我想从客观的角度看,这是基因的力量。

要知道香菱是出身于诗书之家,甄老爷一介清流,甄家也是当地望族。

即使香菱被拐卖他地,但是骨子里的遗传还在,注定她是个爱学习爱看书的人。

正像宝玉说的:“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她的情性是骨子里带来的,即使遭遇了黑暗与曲折,也无法磨灭。

正像我们很多人,对痛苦的感知和忍耐度不同。

平淡生活有的人觉得幸福可贵,而有的人却认为是折磨。

不成功毋宁死。

有的人,你让他平平凡凡,他甚至会觉得生不如死,所以他要努力上进。

有的人却觉得平淡即是生活真谛,他想要这种平静的小温暖。

袭人是家生女儿,也就是家仆所生,包括晴雯等等。

她们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可能也不通文墨,所以她们对读书没有激情可以理解。

但是香菱不是,甄家的基因刻在她的每一个细胞中,上天不会虚赋她的情性。

其实,这一点也说明了,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欲望。

我们要倾听自我。

我们心中升起的任何痛苦,都有可能是因为对现状对自身的不满,我们需要学会了解内心的痛苦。

明确它的起源,然后想办法解决它,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内心的牵引下一步步走得更高,而不是自怨自艾,消极堕落。

上天不虚赋情性。

不管你的爱好是什么,是写作,是绘画,或者说中草药,你都可以勇敢地开始,不要封闭打击内心的欲望,它将牵引你,找到你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