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导提示:“知”的本义就是“知道,懂得”,知道多了当然有“知识”,变得聪明即“知识丰富、见解高明”(后写作“智”)。

■成语助记:知彼知己 知遇之恩 知人论世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知肉味 不知所云 自知之明 乐天知命 恬不知耻 叶落知秋 妇孺皆知 格物致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10.知,读音一:zhī

(1)名词

①知觉

而死后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祭妹文》)

——而且人死后有没有知觉,和死后能不能见面,也终究难以明白了。

②知识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两个小孩子笑着说:“谁说你有很多知识呢?”

③交情,来往

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报任安书》)

——所以断绝了宾客之间的往来,忘掉了家庭的私事。

(2)动词

①知道,知晓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又比这蛇更厉害呢?

②主持,管理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

——我和他共同掌管越国的政事。

③了解

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您从那里了解燕王?

④识别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呢?

⑤交游

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报任安书》)

——所以断绝了和宾客的来往,忘掉了家庭的私事。

读音二:zhì

通“智”,名词,智慧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君子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就会只会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小故事帮帮记

太宗年间,魏征造(到……去)民舍,察民生之疾苦。回宫中,造(制定)法令,兴水利,以利民生。

记八个词的方法(实词巧记一百零八)(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