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通过专业舞者的肢体舞动展现出思想内涵美和身体韵律美同时,作为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也有益于业余舞蹈爱好者强身塑形、舒缓心情、陶冶情操近年来,借助互联网优势,一些舞蹈节目大量传播,成为不折不扣的“网红”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艺术作品的渴望,也证明了创作演出优秀艺术作品永远是文艺工作者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今天,小编选取部分转载率较高的舞蹈节目片段,将那些原跳整理出来供大家欣赏,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年度舞蹈回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年度舞蹈回顾
舞蹈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通过专业舞者的肢体舞动展现出思想内涵美和身体韵律美。同时,作为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也有益于业余舞蹈爱好者强身塑形、舒缓心情、陶冶情操。近年来,借助互联网优势,一些舞蹈节目大量传播,成为不折不扣的“网红”。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艺术作品的渴望,也证明了创作演出优秀艺术作品永远是文艺工作者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今天,小编选取部分转载率较高的舞蹈节目片段,将那些原跳整理出来供大家欣赏。
1、《洗衣歌》
首演于1964年,西藏军区文工团创作演出。《洗衣歌》(编导:李俊琛)以歌、舞、戏剧表演相结合的形式,以清新活跃的格调、欢畅明快的节奏、风趣活泼的场面、隽永深刻的思想,歌颂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几十年来,《洗衣歌》传遍大江南北。
2、《斗笠舞》
首演于1964年,选自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央芭蕾舞团创作演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编导: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讲述了农家妇女琼花历经磨练和考验,成长为卓越的革命战士的故事。该剧是芭蕾艺术“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因其中国故事与西方芭蕾艺术的完美结合,久演不衰,成为中国芭蕾舞的经典之作。《斗笠舞》表现了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动人景象,揭示出军民关系的本质,深化了全剧主题思想。配歌《万泉河水清又清》体现出鲜明的黎族音乐风格和特点,在揭示人物内心情感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开创了芭蕾舞剧载歌载舞的新形式。
3、《踏歌》
初演于1987年,定型于1998年,北京舞蹈学院创作演出。《踏歌》(编导:孙颖)。“君若天上云,侬似云中鸟,相随相依,映日浴风;君若湖中水,侬似水心花,相亲相恋,与月弄影……”舞者踏足为节、欢快吟唱,一扬一曳,一踏一顿,轻舞飞扬,尽显江南春日南国佳人的典雅俏丽。网友说,从舞蹈《踏歌》中看到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美学观念。
4、《渔光曲》
首演于2018年,选自第十六届文华大奖获奖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海歌舞团创作演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编导:韩真、周莉亚)取材自“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的李白,讲述了中共党员李侠潜伏在敌占区上海,用秘密电台搭起通往延安的情报传输路线,为革命事业奉献生命的故事。网友说,“旗袍女子摇着蒲扇的舞段美极了!好似从一张复古照片中走出来的、演绎着属于那个年代上海女人的婉约,恰到好处。”
5、《采薇》
首演于2013年,选自民族舞剧《孔子》,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演出。《孔子》(总导演:孔德辛)。民族舞剧《孔子》讲述了孔子历尽千辛万苦周游列国的故事,展现了孔子对动乱社会的失望,对大同社会的期盼和选择传道授业的情怀。《采薇》这段舞蹈以汉唐乐舞“翘袖折腰”舞姿为主,将春秋战国的舞蹈元素与当代人的审美特质结合,赋古韵以新意。舞中反复咏叹的《诗经·小雅·采薇》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与柔美内敛的舞蹈动作完美融合。观众说,“这是一种含蓄隽永、味之无尽的意境。太美了!每天看一遍。”
6、《丽人行》
首演于2016年,选自民族舞剧《杜甫》,重庆市歌舞团创作演出。这部舞剧(编导:韩真、周莉亚)用舞蹈的形式展现了诗圣杜甫的一生,并结合其创作的诗歌,呈现出大唐盛衰。网友说,“以舞吟诗——唐诗颂古今,一日越千年;以舞传情——‘两个杜甫’的隔空对话;以舞构剧——跳脱文字,一解诗意;以舞立象——传统与时尚的碰撞。这样一部集艺术、时尚等于一身的舞剧,可看性强。”
7、《沂蒙颂》
2017年,在电影《芳华》里,唤起文艺女兵“何小萍”记忆的一段舞蹈。电影《芳华》以1970至19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故事。网友说,“《沂蒙颂》的旋律太感人,舞段太好看,让人情不自禁想要模仿着跳一段!”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艺术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