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纪录片河西走廊第一篇(使者)

讲述的是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形似走廊 ,所以称为河西走廊,这条通道东西1200公里,宽度数公里到几百公里不等

汉帝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及修养生息,国家已经十分的富饶,但是外交缺非常羸弱,被北方的匈奴帝国压得喘不过气。

汉武帝刘彻16岁登基,意气风发,当然想突围,不想这样屈辱的活着。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19岁,27岁的张骞接受了出使西域的使命,欲联合月氏国东西夹击匈奴

当时的大汉帝国对西域基本是一无所知,而且与匈奴国一直处于敌对的状态。出使西域也意味着可能随时会没了性命。但张骞觉得这是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毅然而然的接受了这个使命。

果不其然,进入河西走廊没多久,就被匈奴军队发现,不出意外被俘虏。匈奴人希望从这些汉使者口中套取更多的情报,并没有杀死他们,只是把他们软禁了起来,甚至还介绍了一个匈奴女子给张骞做妻子。但是张骞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在软禁期间也给他提供了一个了解匈奴人日常生活和日常军队备战的机会。

就这样过了9年,9年的时间足以磨灭一个人的雄心壮志,但是他是张骞,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和使命,在一个平常的日子,张骞和他的随从堂邑父穿着胡服穿过匈奴的关卡一路狂奔,继续西行,经过艰苦跋涉,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终于来到了大月氏。但是大月氏王对于联合攻击匈奴的提议不敢兴趣,他们已经在当地扎根,无意东还。虽然张骞对此有些失望,但是他内心却依然觉得不虚此行,他对西域有了更深了了解,如果能够打通河西走廊这条沟通汉帝国和西域的通道,那么汉帝国的视野将会更加的开阔。带着这样的想法,张骞想着尽快赶回长安,为了避免被匈奴再次发现,改道回去,不过当时的羌地已经是匈奴的附庸,再次被匈奴俘获,不过匈奴并没有杀死他,并见到了自己的妻子。

公元前126年春,匈奴军臣单于病史,张骞抓住机会再次逃跑,并带上了自己的妻子。

终于,这次顺利返回长安,从出发那一年算起,到回来长安,已经有十三年了,张骞也从一个英姿焕发的青年,变成一个饱经风霜的中年。

这次出行,坚定了汉武帝打通河西走廊,打败匈奴的决心。

三年后,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命卫青为大将军,张骞为校尉军衔随队出征,大败匈奴,张骞封“博望侯” 。从此张骞的名字就留在了河西走廊,也永远留在了中国的史册上。

小时候,一直觉得出使西域好像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至于一直被大书特书吗。今天看了这个纪录片才知道确实应该大书特书,这绝非是一个普通人能完成的事情,如果没有他的这次出行,那么中国的历史可能真的要被改写。

所以张骞真的是伟大的

河西走廊的开创者(河西走廊使者)(1)

河西走廊的开创者(河西走廊使者)(2)

河西走廊的开创者(河西走廊使者)(3)

河西走廊的开创者(河西走廊使者)(4)

河西走廊的开创者(河西走廊使者)(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