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的诞生

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克利教授和他的学生埃克特设计,并于1946年2月15日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成功投入运行;它的名称叫ENIAC(埃尼阿克)。

被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的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他和他的同事们研制出了人类第二台计算机EDVAC,并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

(二)计算机的发展

第一代计算机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程序设计主要使用机器指令或符号指令,其应用领域主要是科学计算。

第二代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从科学计算扩展到了事务处理、工程设计等多个方面。

第三代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块代替了晶体管等分立元件。

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主要元件。

(三)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未来的计算机将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四)计算机的分类

按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方式分类:

①数字计算机。

②模拟计算机。

③数模混合计算机。

按计算机的使用用途分类:

①专用计算机。

②通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的规模和处理能力分类:

①巨型机。

②大型机。

③小型机。

④工作站。

⑤微型机(个人计算机)。

(五)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概况

我国从1956年开始研制计算机,1958年研制成功第一台电于管计算机103机。

1983年年底,我国第一台被命名为“银河”的亿次巨型电子计算机诞生。

1995年5月曙光1000研制完成,这是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套大规模并行机系统。

2009年10月29日,我国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研制的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问世。

(六)计算机的特点

1.处理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记忆、存储能力强。

4.具有自动运行的能力。

5.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6.支持人机交耳。

(七)计算机的应用

1.数值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辅助工程。这方面的应用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的(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等诸多方面,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经大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5.网络应用与人工智能。

专升本计算机重难点(专升本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汇总)(1)

信息安全与计算机病毒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由于信息具有普遍性、重要性,并且对事物既有依赖性又有相对独立性,因此,人们把信息、物质及能量并列作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技术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信息的产生、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的技术。

信息技术包含的主要技术有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二)信息安全的范畴

国务院1994年2月18目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一章第三条的定义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应当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的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的安全,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以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可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范畴包括实体安全、运行安全,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

(三)网络安全的防范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从技术上来说,主要由防病毒、防火墙,人侵检测等多个安全组件组成,一个单独的组件是无法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的。

目前广泛运用和比较成熟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人侵检测技术防病毒技术等。

(四)计其机病毒

1.计算机病毒定义

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①传染性。

②隐蔽性。

③破坏性。

④潜伏性。

⑤具有可执行性。

⑥寄生性。

⑦欺骗性。

⑧衍生性。

3.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目前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文件下载、甚至网页等途径来传播,其传播速度极快,感染的用户呈几何级数增加,其危害是以前任何一种病毒都无法比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