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到了,又到了怀先祭祖扫墓踏青的日子了,不知道现在大家祭祖探亲是不是都在墓园里进行呢,在祭祖的同时,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碑文上的字呢?在一些传统习俗保存的很好的地方,我们还是可以找到古文字的痕迹的,墓葬文化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墓碑上的文字一般都是先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古韵的意味也很重。在我们这种比较传统的祭祀文化中,也总是会保留很多那时候的痕迹。就比如清明节时墓碑上的文字,一般如果亡去的人是男性,为他立碑的是自己的儿女,那么儿女就会在墓碑上刻上"显考"的字样。

墓碑上显考与祖考区别(墓碑上的34)(1)

而如果墓中人是女性,儿女就会在她的墓碑上刻上"显妣"的字样,这儿的"显"字也是可以替换的,有的地方是"显",有的地方是"先",是"故"。这时候可能大家就有疑问了,墓碑上的"故、显、考、妣"都是咱们平时不常用的文字,那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呢?

其实,这墓葬文化其中大有学问,小小的四个字也蕴含了咱们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部分。现在还有一个成语叫"如丧考妣",它是贬义,形容一个人哭的很严重,就好像死了爹妈一样。而这儿的所谓"考"和"妣"就是爹妈的意思,当然您可不能拿这两个词来形容自己或者别人的父母,因为这两个词现在只能适用于已经故去的父母长辈。为什么"考"和"妣"可以用来代称父母呢?这一点古籍中其实也记录的很清楚了,在《显工记》中,所谓"考"其实就是"成"的意思,而妣就是"媲美"的"媲"。

墓碑上显考与祖考区别(墓碑上的34)(2)

《三字经》中的说法,养儿不教是父亲的过错,所以古人心中,教子的重担是落在父亲肩膀上的,把儿子教好了那就是功劳一件,所以"先考"就是教子有方的父亲。

而母亲呢,在教子的过程中,她起到的是一个辅佐的地位,这一点其实也是咱们中国传统中男主外女主内的一种体现,母亲把儿子教导好了,那她就能有"媲美"父亲的功劳,所以母亲就是"妣"。

而"显"呢,在古代这属于一种敬称,是德行昭著,声名能够远播的一种代称。皇帝的爹妈可以护佑天下,普通人可没有这么大的本事,所以就在名头上做功夫,吓唬吓唬人,也满足一下逝者的虚荣心。"先"和"故"就更好理解了,这就是死的委婉表达,这种文字刻在墓碑上,其实就是表彰逝者生前功德的。除了以上提到的四个加在逝者名字前面的形容词,有些人的墓碑后边还会刻一个墓志铭,这种人一般就都是为官作宰,人生经历丰富也有的说的人了。

墓碑上显考与祖考区别(墓碑上的34)(3)

而墓志铭的撰写,一般都会邀请一个认识逝者又名望很大,很有权威性的人。这个人给逝者所题写的墓志铭,通篇会记录一下逝者生前的经历,当然记录的文字也会加以美化,内容也会加以完善。而且墓志铭当中,对逝者批判的内容会很少,赞扬的内容会很多,这也是丧葬文化当中的一部分,类似于西方的"救赎"理念,我们东方人其实也是更希望自己的功德被后世记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