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 xiào ]字,早在33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里就有记载,它的上半部分是一个“老”字,下半部分是个“子”字。

《说文解字》:孝,“子承老也”,善于侍奉父母长辈称之为孝。造字涵义:儿孙背负着老人,表示服从和奉养父母、长辈之意。

孝字的演变过程悟出什么道理(解读孝字蕴藏了千年的智慧)(1)

后来经过不断演化,“老”字的下半部取消了,就成了现在的“孝”字。

汉字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组成,告诉我们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人伦的基础上,一切的教育随之扩展开来。

字形演变:

孝字的演变过程悟出什么道理(解读孝字蕴藏了千年的智慧)(2)

《论语-学而》有句孔子的名言“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是在家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出门友爱兄弟,感恩、关爱他人。推及一切皆加礼敬,善待他人,达到“仁”的境界,这些都做到了以后有余力才可以学习文化知识。所以“孝、悌、爱、仁”是在学习文化知识之前要做的事,而今人有些本末倒置了,重视学习各种知识而把最重要的东西遗忘了

中华传统文化中个人修养的核心叫“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所以君子的德行第一要做的是孝。所谓“百善孝为先”就是这个道理

孝字的演变过程悟出什么道理(解读孝字蕴藏了千年的智慧)(3)

那么如何做到孝呢?

我们常说“孝顺”重点就在这个顺上,顺从、服从,顺着长辈的意愿,别逆着别呛着,做到和颜悦色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子夏问孔子孝道,孔子说“色难”在父母面前一直表现和颜悦色是件很难的事

那么古人如何做到孝道呢?他们的境界就更高了一层

《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意思是说,我们身体的每一根毛发和每一块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应当谨慎爱护,不敢稍有毁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以德立身,使美好的名声传扬于后世,以光耀父母,则是实行孝道的最终目标。

孝字的演变过程悟出什么道理(解读孝字蕴藏了千年的智慧)(4)

所以实行孝道,开始于侍奉双亲,进而侍奉君主,最终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欢迎关注【国学文化书院】

——学习传统文化,启迪智慧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