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行“市”领导“县”的初衷

地市合并、市领导县的初衷一是想要克服在一个地区和城市内存在地、市、县、镇等几套领导机构,层次重叠,部门林立,行政工作人员过多,以及两个同级机构同城,从而人为地造成工作中互相矛盾,抵消力量的弊端,因此想依托现有的地级市机构,合并作为省政府派出机构的地区行署。由此还能解决设置行署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县改市什么时候挂牌(地市合并后市)(1)

另一方面,则是想把行政区和经济区统一起来,把城市周围与城市有密切经济联系的农村划归城市统一领导,解决城乡分割问题,并且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条件,选择不同的支柱行业和主导部门,发挥本地区的经济优势,开展广泛的地区间的分工和协作,建立开放型的经济网络,解决“条块”分割问题。

二、事实上以上两方面的愿望基本上都落空了

就第一个方面来说地市合并后来逐步演变成了地区改市。在本来并不存在地区与地级市同城的地方,将一个县级市乃至城关镇升级为地级市,然后实行地市合并,这一变化只是形式的调整,通过合并取消了虚制,缩小了横向上的机构数量,而作为管辖县市的层级,包括人员数量,并未有丝毫变动,其权力关系也只是在横向上作了转移。

县改市什么时候挂牌(地市合并后市)(2)

而在某些时候这不仅没有起到精简机构的作用,反而导致机构的进一步膨胀。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管县产生弊端越来越突出。

三、小马拉大车的尴尬

规模小、辐射功能弱的城市,“小马拉大车”现象严重存在。市管县的主要目的是以中心城市的优势地位拉动所辖县乡的经济发展,但是,很多城市达不到这样的作用。除了一些省会城市和少数发达城市带动力量较强外,其余城市如果要带动县乡发展就很有难度了。

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一些地区,由于城市化水平较低因此,城市所带县市的数量反而不得不较多。据统计,每个地级市所代管的县大概有近6个。这些城市同样处于发展初始阶段,并没有带动周边县区的能力,中西部地区问题更为严重。

县改市什么时候挂牌(地市合并后市)(3)

依靠这些市来管辖县,不仅仅是“小马拉大车”,而且不符合“较大的市分为区、县”之法律规定。

1996年实行“淮宿、扬泰分治”就是对这一问题采取的补救措施。在管县市城市中只有少数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和辐射能力强,而大多数自顾不暇,经济力量有限,工业基础薄弱,靠这样的城市去带动六七个,甚至十几个县市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无异于强行让势单力薄的小马去拉沉重的大车,只会显得显得力不从心。

县改市什么时候挂牌(地市合并后市)(4)

而在一些象苏南那样的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撤县建市陆续推开,目前己无一县存在,成了典型的“无县市”,市管县变成了“市管市”。但由于市管市在我国宪法中找不到合法依据,这些县级市原则上均由地级市代管。

从苏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来看,这些县级市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规模都已具备中等城市的规模,有的县级市的数据甚至比该区地级市的市区还高。

县改市什么时候挂牌(地市合并后市)(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