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雄主到奸雄

所谓,环境改变人本身!自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和刘备,三国鼎立之态,基本已显现而出,却并不意味着定型。因为还存在着变量,这就是刘备和周瑜。

之前曾细谈过,周瑜想要废掉“三足鼎立”,带兵进西川干掉刘璋,把刘备踢出圈,直接把局势导入“双雄争锋”格局。奈何天不佑周郎,英年早逝了,这才给了刘备机会。

曹操对刘备和孙权的明争暗斗,已经毫无能力了,谁让他输了赤壁?哭吧哭吧,不是罪——只不过,曹操哭郭嘉,更像是他情绪的减压阀。因为曹操已经明白了,错过此机会,此生休想再一统江湖了!

如今环境变了,曹操自然也要跟着变。故而他悄悄放下了“一统天下”的雄心,开始对汉室力量,进行各种限制和打击。之前那个恢宏大度,求贤若渴的三国雄主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多疑且残暴的奸雄。

曹操一生杀过的三位顶级谋士(曹操为何冤杀谋士娄圭)(1)

荀彧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曹操逼死的。他可是曹操的老伙计了,更是门阀士族的瓢把子。甚至可以说,若无荀彧就没有曹操如今的事业。但奈何荀彧却坚定站在汉室那边,阻击曹操称魏王,最终被曹操用一个空食盒夺走了性命。

所以荀彧之死,不但宣布了汉室灭亡进入了倒计时,同时也意味着曹操和门阀士族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因为除了荀彧外,这一时期曹操还杀掉了北方士族魁首,自己的亲家崔琰。人们都说,这是因崔琰,卷入了曹丕和曹植的内斗,身为曹植的“老丈人”(其侄女嫁给了曹植),却坚定支持曹丕故而被杀。

但笔者却认为,崔琰死于“不识时务”。在曹叡时期,崔林曾跟陈群,探讨过崔琰。崔林表示“冀州人士,称琰为首”,陈群却很鄙视,回击崔琰不值一提,是“智不存身”,气得崔林直接对陈群就飙了粗口,

曹操一生杀过的三位顶级谋士(曹操为何冤杀谋士娄圭)(2)

须知,陈群是坚定支持曹丕的,也是门阀士族领袖之一,为何他就没事?反观崔琰之死,却是因其弟子杨训,称赞了曹操几句,便遭到了“时人讥笑”,认为他是马屁精!崔琰显然也被攻击了,很无奈,便写信规劝杨训:别没事叽叽哇哇的,要谨言慎行,所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

哪料此事却被曹操得知了,故而这才杀掉崔琰。所以崔琰就是死于,看不清当时的环境和氛围。

因为自荀彧被杀后,曹操的名声就在士族圈里臭透了。以至于形成了一股风气,谁敢说曹操一句好话,别管是否客观,必会被讥笑。引得曹操不得不有所表态,而崔琰恰好地位高,影响大,所以被提溜出,给杀一儆百了。

而且,不仅仅是崔琰如此,还有一位《三国演义》里的神仙级别人物,也是因这个原因,被曹操杀掉的,他便是娄圭,字:子伯。

曹操一生杀过的三位顶级谋士(曹操为何冤杀谋士娄圭)(3)

二、娄圭比我曹操高明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跟马超战于潼关,曹军被西凉骑兵冲击得立足不稳,便要筑城防御,奈何全是沙土,根本筑不起来。曹操正愁眉苦脸时,忽人报曰:“有一老人来见丞相,欲陈说方略。”操请入。见其人鹤骨松姿,形貌苍古。问之,乃京兆人也,隐居终南山,姓娄,名子伯,道号梦梅居士。

曹操连忙请入,这位梦梅居士便给曹操出主意,说:“丞相用兵如神,岂不知天时乎?连日阴云布合,朔风一起,必大冻矣。风起之后,驱兵士运土泼水,比及天明,土城已就。”操大悟,厚赏子伯。子伯不受而去。

正是因有了冰城为依托,这才让曹操击败了马超。故而,娄圭堪称是马超克星。

那么正史中,是否如此呢?对一半,错一半。娄圭的确提出了筑冰城的计谋,是马超的克星,这没错。但他却并非啥神仙般的隐士,既是曹操手下的谋士,还是曹操的好哥们。

曹操一生杀过的三位顶级谋士(曹操为何冤杀谋士娄圭)(4)

据《三国志》载:娄圭自幼就立有大志,梦想当一位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军统帅。可惜他这个梦想,却被曹操给实现了。娄圭不甘沉沦,便在荆州附近,聚拢起一彪人马后,投靠了刘表。

但现实却很残酷,半路杀出一位叫王忠的人,夺走娄圭的这彪人马,撒丫子就跑到曹操那里了。这一下娄圭傻眼了,失去了兵马的将军,还是将军吗?如何面对刘表?娄圭思前想后,既然自己跟曹操是好哥们,干脆我也去找曹操吧。

就这样娄圭无奈下,投奔到曹操手下。曹操对娄圭很欣赏和客气,直接让他当了自己的谋士,一遇到啥困难,就喜欢找娄圭问问对策。可每当娄圭提出想统兵时,曹操就装听不见。

很快娄圭便明白了,曹操这位好哥们,绝不会给他一兵一卒,只不过是欣赏他的才华罢了。于是娄圭从此就认了命。但让娄圭感到悲哀的是,哪怕他当个谋士,都竞争激烈,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一出,谁是娄圭?没人知道!

曹操一生杀过的三位顶级谋士(曹操为何冤杀谋士娄圭)(5)

所以,娄圭在曹操手下,当了很长一段安静的美男子。直至郭嘉早亡,荀彧被杀,娄圭这才崭露头角,跟着曹操征讨马超,一个“筑冰城”计谋,直接就被《三国演义》“封神”,因此这计谋太出人意料,却又实用有效!

曹操对娄圭的计谋,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直接表示:“子伯之计, 孤不及也!”意思就是说,娄圭比我高明啊!

须知有时候被老大赞美并非好事。娄圭那是曹操好哥们,他岂能不了解曹操?再加上荀彧之死等,使得本该很快成为“主角”的娄圭,忽悠一下子又找不着了。反而是刘晔和司马懿开始冒头。为何?

曹操一生杀过的三位顶级谋士(曹操为何冤杀谋士娄圭)(6)

三、娄圭比我曹操还有钱

道理很简单,娄圭应是听出了曹操赞美自己背后,藏着啥东西。故而识时务为俊杰,很少再给曹操出谋划策,也不掺和曹丕和曹植的世子之争,而开始“闷声发大财”了。

据《三国志》载,曹操干掉马超后,有一次他突然又提到了娄圭,道:“娄子伯富乐于孤,但势不如孤耳。

意思就是说,娄圭这小子比我老曹还有钱,好在他的权势没法跟我比!

笔者认为,娄圭“闷声发大财”,恐怕含有自污保命的味道。毕竟,属下比老大高明,还藏着“统帅梦想”,这分明就是找死。因此娄圭求财,是向曹操服软。意思大概就是说:曹老大,你别总盯着我看了,我如今就想搞钱,没别的想法了。

曹操一生杀过的三位顶级谋士(曹操为何冤杀谋士娄圭)(7)

那么曹操放过娄圭了吗?根本就没有!有一次,曹操跟自己的儿子,同乘一辆马车出城,恰好被娄圭等人看到。一位大臣感慨道:“瞅瞅这对父子,看上去多开心!”

娄圭接茬了,说:“居世间,当自为之,而但观他人乎!”翻译过来就是:人生在世,啥都要靠自己拼搏争取,哪能感慨别人如何。

这一句,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向好的方面理解,是一种励志奋斗。但若向坏的方面理解,妥妥就变成了“娄圭不服曹操”。那位大臣显然是向坏的方面理解了,掉头就把娄圭的这句话,告知了曹操。

曹操大怒,立马派人抓捕娄圭,随后杀之!

记得在曹操早期,刘备来投时,许多人都说“备有英雄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可曹操却表示:“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郭嘉你说得正合我意。决不能杀刘备!”如今,娄圭已经都自污求财保命了,曹操却依然不饶恕。为何?

曹操一生杀过的三位顶级谋士(曹操为何冤杀谋士娄圭)(8)

跟他杀崔琰一样,由于环境已变,晚年的曹操不再把 “一统天下”当成奋斗目标,转而开始为曹魏篡汉,疯狂打地基,压制那些反对声音。所以,此刻别管是门阀士族首领崔琰,还是自己的好哥们娄圭,统统就都不放过了。

人们都说,杨修死于鸡肋很冤。但好歹曹操,还给了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可娄圭之死,却完全是莫须有,显然比杨修死得更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