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的最后一句:“夫唯不争,故无尤”这是回应“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好处——“不争,故无尤”何谓“不争”与“无尤”?先看古人的注解:,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不出一口气就过不去 33.不争就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不出一口气就过不去 33.不争就能

不出一口气就过不去 33.不争就能

第八章的最后一句:“夫唯不争,故无尤。”这是回应“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好处——“不争,故无尤。”何谓“不争”与“无尤”?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夫唯不争’,壅之则止,决之则流,听从人也。”水不争是听从人的安排。这样的理解有点离谱。“‘故无尤’,水性如是,故天下无有怨尤水者也。”水听从人的安排,就没有人怨恨责怪它。与前面的原文意思毫无关联,更加离谱。看现代名人怎么解释:

余秋雨翻译:“正因为什么也不争,所以没有什么毛病。”(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28页。)“无尤”是指“没有什么毛病。”

南怀瑾说:“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而起无私的妙用了。”(南怀瑾:《老子他说》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09页。)“不争”是说人,“无尤”意思是“无过患”。

陈鼓应今译:“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怨咎。”(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03页。)“不争”是指上德之人,“无尤”意为“没有怨咎”。

“夫唯不争,故无尤”,只有不争才能无尤。“不争”好理解,“无尤”易误解。“无尤”不是无忧。尤与忧,音近而义不同。《说文》:“尤,异也。”本义是优异、突出,引申义为过失、罪过、怨恨。“忧,愁也。”本义是担忧、发愁。忧的繁体字是“憂”;尤就是尤,没有繁体字,比“忧”早出现,甲骨文、金文都有“尤”而无“忧”字。“无尤”即无过失、无怨恨,不是无忧愁。

以水喻人,“不争”就能“无尤”吗?不能。因为“不争”是建立在“利他”的基础上的,若不能“利他”也就没有“争”的资格。另一方面,“利他”也不能保证“无尤”。因为,“利他”后若一定要有回馈或报答,就会产生利益冲突。常规而言,“利他”就应该有报酬,图回报就会有获取报酬的意愿。若不能满足自己的意愿就会有失望、有抱怨、有争执,发生争执必然会破坏人类社会的和谐。所以,既利他又不争才能无怨恨,社会才和谐。老子希望人都能够像水一样善良。

当然,水的另一面也是不得了的,发起怒来就是洪水猛兽。老子不说。

“上善若水”已成为人们的座右铭。水是值得人们学习和效仿的。老子说了水的七个主要功能,人若做到了这七点,就会少受挫折,少走弯路,少些烦恼。但往往是想学而做不到,特别是不争、低调、变通。现实社会中,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谁不争?无利不起早。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到处充满着竞争。自由竞争,公平竞争,理性竞争还好,有利于社会进步。而有些人为了竞争不择手段,弄虚作假就容易把社会搞乱。人参与了竞争就很难说“低调”,只有不争才能低调。人的变通能力也需要向水学习。变通不是投机取巧,而是要消除人的拘束、呆板、僵化、固执,避免一条道走到黑,撞破南墙也不回头。水无形而有势,灵活变通:顺直则直,遇湾则湾,碰石则绕,过土则袭,有静水妩媚,也有激流奔放,顺势而为,游刃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