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低音提琴又笨又难听?他们却爱它犹如生命

华丽的提琴家族有位成员一直默默无闻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为什么冷门(低音提琴又笨又难听)(1)

(浓缩在提琴内部的提琴工作室,作者不详)

--------------------------------

英国著名女作家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在其短篇《爱上低音提琴的男人》中如此描述那把摄人心魄的低音提琴:

“劳拉是全世界最美的低音提琴,有着丰乳肥臀的女子身形,让人想起某些原始文化的大地母神雕像,流露出最灿烂、最根本的女性特质,无需头或手脚那些不相干的细节。”

低音提琴为什么冷门(低音提琴又笨又难听)(2)

低音提琴与维伦多夫的维纳斯石像

然而在帕·聚斯金德(Patrick Süskind)的处女作、独幕话剧《低音提琴》里,主人公是这样介绍自己的乐器的:

“真是一个恐怖的乐器!请看看它吧,您看一下!它看上去就像一位臃肿的老妇人,臀部太大,腰身也难看,裤腰做得太高,不够紧身。那窄窄的、像患有软骨病般的肩膀——实在是太难看了。”

低音提琴为什么冷门(低音提琴又笨又难听)(3)

帕·聚斯金德《低音提琴》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初版

我少不经事时,初看古典音乐会,惊讶于低音提琴之怪异。它们放置在舞台边缘,乐手们藏在后面,手来回推动着琴弓,看着分外艰难,似乎一不小心,琴弓就会像离弦的箭,射在前排观众的脸上。

它的样子,和声音,都莫名让我想到古代的将军。

低音提琴为什么冷门(低音提琴又笨又难听)(4)

坂本龙一2013管弦音乐会中的低音提琴组

--------------------------------

说来也难怪,相对于大提琴小提琴之类的乐器,低音提琴由于其体型和音色的限制,难以演奏出绚丽辉煌的炫技段落,表现力也较为单一。

虽然15世纪就出现在欧洲音乐中,历史上却一直都受到作曲大师和听众们的冷落,地位尴尬一如现代乐队里的电贝司——

大家都知道你重要,可连你自己都在开自己的玩笑。更何况要是没有1650年前后羊肠弦工艺的革新,低音提琴恐怕就要一步步消失在大众视野里了。

低音提琴为什么冷门(低音提琴又笨又难听)(5)

Peter Lely 绘《音乐会》

让我们再翻开帕·聚斯金德的剧本《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是有史以来人类所发明的最丑陋、最笨拙、最无风度的乐器。”

“它太难拉了,拉三个半音时需要把整个手都张开,而且只是拉三个半音!”

“低音提琴手从哪方面来说都一钱不值。”

不甘成为附庸的低音提琴家们无法容忍自己的乐器受到如此的冷落,他们自然有自己的反击之道,那就是——

成为作曲家。

我们随便列出几位低音提琴演奏家:

低音提琴为什么冷门(低音提琴又笨又难听)(6)

德拉贡内蒂,演奏家、作曲家

Domenico Dragonetti(1763-1846)

低音提琴为什么冷门(低音提琴又笨又难听)(7)

波泰西尼,演奏家、作曲家

Giovanni Bottesini(1821-1889)

低音提琴为什么冷门(低音提琴又笨又难听)(8)

库谢维茨基,演奏家、作曲家

Serge Koussevitzky(1874-1951)

就真的像帕·聚斯金德在剧本里说的一样,正儿八经的作曲家是不为低音提琴作曲的,写这样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大材小用。可数百年间的这些男人,仍在为他们心爱的低音提琴努力着

比如上面的德拉贡内蒂,妥妥的低音提琴大佬,高超到有传闻说指挥们喜欢让他坐在乐队首席旁边,让他用低音提琴来几段大提琴小提琴声部,满足一下世俗观众们的猎奇心理。

低音提琴为什么冷门(低音提琴又笨又难听)(9)

瓦格纳的巨型低音提琴

1799年德拉贡内蒂跑到维也纳,在贝多芬面前炫了一把技

他在贝多芬的钢琴伴奏下,用低音提琴演奏了一首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技巧之精湛,让贝多芬大开眼界,心想如此动人之乐器在我的音乐里怎能没有一席之地?

于是贝多芬在其第五、第七、第九交响曲都安排了如今已十分著名的低音提琴段落。之后,音乐作品中的低音声部就慢慢从大提琴中细化出来,放在了低音提琴身上。

波泰西尼,更是被誉为低音提琴帕格尼尼

这个男人从米兰音乐学院毕业后,拿着一把1716年由名家特斯托雷(Carlo Antonio Testore)制作的三弦低音提琴满世界乱跑,惊艳了沙皇、拿破仑三世和维多利亚女王等一众权贵和乐迷,还和威尔第成了基友,后者推举他做了帕尔玛音乐学院院长。

低音提琴为什么冷门(低音提琴又笨又难听)(10)

演奏中的波泰西尼

除了演奏之外,波泰西尼还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涉猎题材包括歌剧、管弦乐、室内乐、钢琴独奏曲、艺术歌曲等等,当然,还包括数量可观的低音提琴曲。

他的作品可以说是挑战了低音提琴的各种极限,艺术风格明显受到肖邦和门德尔松的影响,流传至今,值得细细聆听。

得益于德拉贡内蒂与波泰西尼等人的努力,后人们不断在这位乐器生殖女神的身上努力着,不断探索出新的技巧,发掘出无限的可能。

低音提琴协奏曲、奏鸣曲、练习曲大量出现,在马勒、兴德米特、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等作曲家的作品里都有低音提琴的独特身影(勃拉姆斯就不用说了,人家爹就是拉低音提琴的);

演奏家群体也逐步扩充——如上面提到的库谢维茨基、阿萨金(Rodion Azarkhin)、斯托尔(Klaus Stoll)等等;爵士乐的发展,也为低音提琴的普及起到了很大的助力。

看着是不是很喜人?

可要知道的是,直到1962年,盖瑞·卡尔(Gary Karr)在卡内基与伯恩斯坦和纽约爱乐合作之后,历史上第一位全职低音提琴独奏家才真正出现(他用的也是库谢维茨基的遗孀赠送给他的名琴)。

这个老爷子前两年还在上海携手旅美音乐家陆元雄开过告别音乐会,据说场面空前。不过最熟知他的估计还是拿他各种曲子测试音响的发烧友们。

低音提琴为什么冷门(低音提琴又笨又难听)(11)

盖瑞·卡尔(左)和陆元雄

也许无论低音提琴家和作曲家们如何努力,低音提琴都无法像小提琴钢琴那般影响甚广。可那隆隆的低音仍然是音乐的基石,是音乐与大地相连接的纽带。

舞台上的那些低音提琴,用最质朴的方式、近乎粗糙的音响,尽着自己的气力。

--------------------------------

低音提琴为什么冷门(低音提琴又笨又难听)(12)

爵士低音提琴大师Charles Mingus

最后,我还是想为大家推荐帕·聚斯金德的这个独幕剧本《低音提琴》,即使他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作品还是《香水》。

不过,从这部作品中主人公的独白里,我们不仅可以洞悉一个小人物的人生历程,乐迷们也能从这短短三万字中了解相当的音乐知识。

更重要的是,这个喝着啤酒絮絮叨叨叽叽歪歪的“我”,不停咒骂、把自己的不得志归咎于低音提琴,但为了保护自己的琴,他也会在严寒中用自己的大衣裹起琴,也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出点小名,能拉鳟鱼五重奏。

帕·聚斯金德笔下喝着啤酒看着提琴的“我”、安吉拉·卡特小说里为破碎的提琴上吊自杀的钱宁·詹姆森、德拉贡内蒂、盖瑞·卡尔……等等等等,这些男人,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他们对低音提琴的深爱,为你我的耳朵造福,即使受到轻视与嘲笑,即使不被理解。

低音提琴为什么冷门(低音提琴又笨又难听)(13)

韩秀一主演中文版话剧《低音提琴》

那你深爱的又是什么呢?

- End -

文 _ Shawn东蔚 |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