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璐

10月31日,由山东省委省直机关工委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黄河河务局、大众报业集团主办,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承办的“话黄河•走在前”大型系列对话专访第三期开播,主题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黄河故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山东文化底蕴深厚,是展现黄河文化多样性的代表性区域。那么,山东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讲好“黄河故事”山东篇章的呢?

节目中,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王磊说,讲好“黄河故事”,山东具有独特优势。对山东来说,黄河是连岱汇儒、济运通海、滋养齐鲁的“母亲河”,千百年的文化积淀、历史故事,以及近年来黄河流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用心用情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动素材。工作中,深挖细刨黄河文化的山东符号,运用舞台艺术、美术创作、展览展示、交流推介和活动推广等方式,彰显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唱好黄河大合唱。

一是推动黄河主题文艺创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纳入“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重大选题,优先进行扶持,推动精品佳作不断涌现。吕剧《大河开凌》、山东梆子《梦圆黄河滩》、杂技情景剧《强渡黄河》、儿童剧《一船星光梦》《黄河滩区的孩子们》等一批优秀作品,先后立上舞台。尤其是以乡村振兴战略、黄河滩区60万村民整体迁建这一民生工程为题材,创作推出的现代吕剧《一号村台》,先后入选中宣部、文旅部重点跟踪项目、创作扶持计划。还有两部重点剧目正在加紧推动,一部是以黄河战略和粮食安全为主题创作的现实题材柳子戏《大河粮仓》,另外一部是以回乡青年利用网络营销带动家乡发展为题材的音乐剧《我家门前有条河》。另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廉洁元素,陆续推出柳子戏《老青天》、山东梆子《两面人生》等文艺作品,着力打造传承弘扬黄河廉洁文化的新载体、新作品。

齐鲁大地黄河文化 深挖细刨黄河文化的山东符号(1)

齐鲁大地黄河文化 深挖细刨黄河文化的山东符号(2)

齐鲁大地黄河文化 深挖细刨黄河文化的山东符号(3)

齐鲁大地黄河文化 深挖细刨黄河文化的山东符号(4)

齐鲁大地黄河文化 深挖细刨黄河文化的山东符号(5)

齐鲁大地黄河文化 深挖细刨黄河文化的山东符号(6)

文旅博览会沿黄展区

,